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治疗期间营养状况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南方医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资料完整的191例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全部病例均接受根治性放疗,根据治疗期间营养状况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营养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占49.7%(95/191).单因素分析显示,对照组Ⅰ~Ⅱ期鼻咽癌患者3年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均高于营养不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Ⅲ~Ⅳ期鼻咽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显著高于营养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营养状况是Ⅲ~Ⅳ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营养不良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合理的营养干预应作为鼻咽癌惠者总的治疗计划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探讨CT对观察兔VX2肝癌三维适形放疗后肿瘤及照射区肝组织改变的价值.方法 15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单次剂量10 Gy、30 Gy及不采取任何处理.放疗后复查CT与肿瘤、肝组织病理学对比观察.结果 对照组的肿瘤平均直径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增长迅速[CT测值分别为(62.47±17.14)mm、(16.35±2.05)mm、(14.56±2.13)mm;病理测值为(63.70±16.24)mm、(16.25±2.21)mm,(14.62±1.25)mm],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CT平扫肿瘤密度减低,高剂量组1只,低剂量组3只荷瘤兔的肿瘤动脉期轻度或明显强化.病理检查见肿瘤组织变性、水肿、出血.高剂量组4只,低剂量组2只增强扫描后肿瘤无强化,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广泛的凝固性坏死.低剂量组80%(4/5)照射区肝组织出现II~III级肝损伤表现,高剂量组100%(5/5)出现IV级肝损伤.放疗后高剂量组3只,低剂量组1只CT平扫时肿瘤周围出现同照射区分布一致的低密度带,静脉期轻度强化,病理检查确定为局限性放射性肝损伤区域.结论 CT扫描可以反映兔VX2肝癌三维适形放疗后肿瘤坏死、水肿、充血等病理特征及发现照射区肝组织的局限性放射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3.
目的:CT结合PET肿瘤显像,缩小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临床靶区,不做淋巴引流区预防性照射.减少食管和肺的放射损伤.方法:7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32人接受了PET检查,对于CT和PET都认为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纵隔区域不作预防性照射:另44例患者给予常规淋巴引流区预防性照射.PET检查组患者的临床靶体积平均缩小了近1/3、两组患者放疗方法相同.加速分割照射.3Gy/次.5次/周.预防剂量42~45Gy/14~15次/3周.治疗剂量60~63Gy/20~21次/4~5周。结果:PET检查组和非PET检查组照射野外淋巴结失控分别为6.3%和4.5%(P=0.831);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5.6%、和45.5%(P=0.006):两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和远期肺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6.3%、9.1%和68.8%、75.0%(P=0.982和P=0.547).结论:缩小临床靶体积后.靶区外淋巴结复发率无增加.而放射性肺和食管损伤减轻.尤其是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下降明显、CT结合PET缩小纵隔临床靶体积优于传统的纵隔预防性照射.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 (PKC)在肿瘤多药耐药 (MDR)中的作用。方法 3 2 P掺入法测定PKC的活性 ;Westernblot法检测KBV2 0 0细胞株PKC亚型的表达和亚细胞分布 ;实验组用十字孢碱 (SP)预孵育KBV2 0 0细胞 ;MTT法检测耐药株KBV2 0 0细胞的耐药性。结果 SP可下调膜组分和浆组分的PKC活性及总活性 ;使PKCα膜组分和浆组分的表达均降低 ,PKCβ的膜组分消失 ,浆组分PKCβ的表达稍增强 ,PKCε的膜组分和浆组分表达无变化 ;SP可降低VCR、ADR对KBV2 0 0细胞的IC50 值 (P <0 0 1)。结论 SP使KBV2 0 0细胞耐药性降低 ,可能与下调PKC有关。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用体外实验方法探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BEL-7402的放射敏感性.方法人肝癌细胞HepG2和BEL-7402体外培养,应用集落形成法测定6MVX线不同剂量照射后细胞的存活率,计算细胞放射敏感性参数;应用HE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受5Gy照射后细胞凋亡率.结果HepG2的D0为1.5Gy,Dq值为0.8Gy,n为1.8,SF2为0.45±0.05;BEL-7402的D0为1.6Gy,Dq为1.3Gy,n为2.4,SF2为0.63±0.05.两株细胞受照后出现凋亡现象,照射后24h内随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步升高.结论HepG2和BEL-7402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可能与其受照后发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7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CT、MRI平扫,其中2例行CT增强,7例均经MR增强扫描。结果7例均呈不规则形分叶状或类圆形,6例居颅内脑外,1例脑内,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易出血、囊变及坏死,无钙化,侵袭性生长,水肿明显,密度混杂,MRI扫描T1WI5例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呈等信号,内见流空血管征象6例,增强均明显强化。结论血管外皮细胞瘤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可以对其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7.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MTT法、WST-1法、克隆形成法和3H掺入法检测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差异,为辐射敏感性检测方法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人正常肝细胞L02、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腺癌细胞SPC-A-1三种细胞系,6MV X线以0,1,2,3,4,6,8 Gy辐射细胞,分别用4种方法来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检测其不同剂量点细胞存活分数,统计分析4种方法所得存活分数的相关性。结果 在≤3 Gy剂量范围内,超出该剂量范围,相关性差。经直线回归分析,克隆形成法与3H掺入法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MTT法、WST-1法与克隆形成法、3H掺入法之间无很好的相关性。WST-1法和MTT法相比无更好的相关性。结论 平板克隆形成法和3H掺入法能准确测定细胞的辐射敏感性,MTT法和WST-1法可提供参考,无法替代克隆形成法和3H掺入法。 [关键词]MTT法;WST-1法;克隆形成法; 3H掺入法;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48.
RNAi对肝癌细胞放射增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ATM基因表达沉默对肝癌细胞辐射增敏的影响.方法 采用含ATM干扰片段的慢病毒感染HepG2细胞,将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给予不同剂量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细胞,研究RNAi前后HepG2细胞照射后继续细胞集落形成率,利用Graphpad prism5.0软件拟和线性二次曲线模型和单击多靶模型,得出放射生物学参数.结果 HepG2细胞干扰前后D0值分别为:3.37±0.03、3.50±0.06,Dq值分别为1.73±0.02、1.21±0.03,α/β值分别0.72±0.11、3.52±0.30,D0、Dq、α/β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放射增敏比SER=1.37.结论 RNAi ATM基因可以改变肝癌细胞的放射生物学参数,达到放射增敏的目的.ATM有望成为肝癌患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9.
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肝损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放射性肝损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5年10月我科的20例放射性肝损伤的MRI资料,20例患者均因肝脏肿瘤接受过1~2疗程的三维适形放疗,MRI资料包括平扫与增强扫描,4例因疑肿瘤复发而经穿刺确诊为放射性肝损伤.结果 急性放射性肝损伤表现为与受照射区形态相似大片状肝水肿,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Gd-DTPA增强后动脉期无强化.慢性放射性肝损伤平扫T1WI为不规则片状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Gd-DTPA增强后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明显.结论 放射性肝损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探讨mIκαBα基因是否增加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方法 实验分3组:亲本细胞对照组、nepG2细胞转染Adv组、转染mIκBα基因的Hep G2细胞-Ad mIκBα组.在6 Gy X射线照射前后分别测定3组细胞下列指标: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浆内mIκαBα值;电泳迁移率法测定肝癌细胞核内NF-κB活性;TUNEL染色法测定肝癌细胞凋亡指数.2 Gv放射线照射后的肝癌细胞存活分数和用多靶单击模型确定的Do、Dq值判定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 放射线照射前,Adv组与Hep G2组细胞浆内mIκBα呈低值,照射后更减低;而细胞核内NF-κB活性照射前为( ),照射后为( ),呈持续激活状态;细胞凋亡指数在照射前分别为1.4、1.6,照射后升高至8.9、11.7.Ad mIκBα组在照射前、后细胞浆内mIκBα均呈高值,均为Adv组的3倍;而细胞核内NF-κB活性在照射前、后均呈阴性;照射前细胞凋亡指数为18.2,照射后升高至88.3.3组中Ad mIκBα组细胞存活分数最低,为0.301;而SER(放射增敏比)最大,为2.099;Do值最小,为1.468.Dq值最小,为0.709.结论 用mIκBα基因转染肝癌细胞Hep G2,可抑制肝癌细胞内NF-κB的抗凋亡活性.增强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