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汉防己甲素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增敏作用以及毒性反应。方法:将47例经明确病理诊断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分为放疗+汉防己甲素组(增敏组)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完全相同的常规放射治疗技术进行照射。鼻咽部照射剂量:70~76 Gy,35~38次,7~8周,颈部转移淋巴结照射剂量:66~70 Gy,33~35次,6~7周。增敏组在放疗期间每日使用汉防己甲素。治疗期内观察鼻咽部肿瘤和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变化情况,以及皮肤、口咽黏膜和唾液腺的毒性反应。结果:对照组和增敏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62.5%和91.3%,增敏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增敏组达到部分缓解(PR)和CR时的放疗剂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皮肤、黏膜和唾液腺的毒性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期间同步使用汉防己甲素能够提高肿瘤的完全缓解率,降低肿瘤达到PR和CR时的放疗剂量,且不增加皮肤、黏膜和唾液腺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mIκαBα基因是否增加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方法 实验分3组:亲本细胞对照组、nepG2细胞转染Adv组、转染mIκBα基因的Hep G2细胞-Ad mIκBα组.在6 Gy X射线照射前后分别测定3组细胞下列指标: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浆内mIκαBα值;电泳迁移率法测定肝癌细胞核内NF-κB活性;TUNEL染色法测定肝癌细胞凋亡指数.2 Gv放射线照射后的肝癌细胞存活分数和用多靶单击模型确定的Do、Dq值判定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 放射线照射前,Adv组与Hep G2组细胞浆内mIκBα呈低值,照射后更减低;而细胞核内NF-κB活性照射前为( ),照射后为( ),呈持续激活状态;细胞凋亡指数在照射前分别为1.4、1.6,照射后升高至8.9、11.7.Ad mIκBα组在照射前、后细胞浆内mIκBα均呈高值,均为Adv组的3倍;而细胞核内NF-κB活性在照射前、后均呈阴性;照射前细胞凋亡指数为18.2,照射后升高至88.3.3组中Ad mIκBα组细胞存活分数最低,为0.301;而SER(放射增敏比)最大,为2.099;Do值最小,为1.468.Dq值最小,为0.709.结论 用mIκBα基因转染肝癌细胞Hep G2,可抑制肝癌细胞内NF-κB的抗凋亡活性.增强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3.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3D:CRT,亦称光子刀)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方法。我院从1998年7月开展了此项治疗,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73例为住院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无手术指征。①TAE PEI治疗组39例,男36例,女3例,年龄为34~70岁,平均51.8岁;肝功能ChildA级17例、B级17例、C级5例;肿瘤最大径为3.1~16.2cm(9.82±2.99)。②3D:CRT治疗组34例,男30例,女4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48.7岁;肝功能ChildA级22例、B级11例、C级1例;肿瘤最大径为2.3~14.9cm(6.83±0.59)。两组具有可比性(各指…  相似文献   
124.
125.
垂体微腺瘤的MRI、CT诊断解放军第202医院(110003)黄国辉,向阳广州南方医院陈龙华,戚官迅,何炬斌随着CT临床应用逐渐普及,MRI进入临床,在垂体微腺瘤的影像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目的是评价它们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各自表现及优势。1临床...  相似文献   
126.
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性性脑疾病和脑铁沉着 作者:BurtonP.D 高磁场(如1.5T)磁共振成像(MRI)是活体构画脑铁的正常和病理分布的敏感方法,并能显示良好的解剖特征。在成人中,用多层次SE序列,T_2加权(TR=2500msec和TE=80msec)成像,显示苍白球、红核、网状黑质以及小脑齿状核显著的信号强度减低(T_2缩短)。在  相似文献   
127.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放射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对42例局部复发鼻咽癌病例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放射治疗计划,以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和优化放射治疗计划,头部固定装置及多叶光栅技术实施适形放射治疗。计划靶区为临床所见肿瘤区外放7~10mm,计划靶区体积(PTV)中位体积为47.6cm3(27.9~61.8cm3),时间-剂量-分次采用:(5~5.5周)-(60~70Gy)-(24~28次),全组病例均采用5~7个固定适形野共面、非共面照射。所有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10~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结果三维适形放疗后,肿瘤局部控制率85.7%(36/42),2年生存率73.8%(31/42),放射损伤包括听力丧失7.1%(3/42)、张口困难35.7%(15/42)、吞咽困难7.1%(3/42)、慢性副鼻窦炎28.6%(12/42)、脑神经损伤21.4%(9/42)。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局部复发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而放射损伤较低,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分析了106例脑转移瘤的CT表现,绝大部分转移灶发生在幕上,48.11%的病人为多发性脑转移.CT平扫中绝大多数转移灶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后可清楚地显示转移灶。增强病灶有环状、结节状以及结节加环状混合三种表现.增强病灶周围常有显著低密度水肿.  相似文献   
129.
转移性脊性脊柱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Tet对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比较单纯照射组(4 Gy)、照射(4 Gy)+Tet(1 μmol/L)组、单用Tet组(1 μmol/L)及空白对照组间SPC-A1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差异。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来计算受照射后的细胞存活率,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D0、Dq、SF2。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前后SPC-A1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结果 Tet对SPC-A1细胞的24、48和72 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77、5.78、和3.89 μmol/L。照射+Tet组24、48、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单纯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照射+Tet组的D0、Dq和SF2值分别为(1.551±0.045)Gy、(0.522±0.023)Gy和0.503±0.008,均低于单纯照射组。放射增敏比(SER)为1.48。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导致了SPC-A1细胞G2期阻滞(P<0.05)。联合Tet后可以降低G2期阻滞细胞比例(P<0.05)。结论 Tet可以有效增加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放射导致的G2期阻滞细胞比例,从而使DNA的损伤固定,发生增殖性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