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目的:研究人体口服中药复方麻黄汤煎液后,麻黄生物碱在人体内的代谢及排泄情况。方法:健康志愿者口服麻黄汤煎液后,收集不同时间的尿液,采用GC-MS法测定麻黄汤煎液以及人体口服麻黄汤煎液后尿液中的各麻黄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口服麻黄汤煎液中含去甲基伪麻黄碱(Norpseudoephedrine,NMP)4.38 mg,去甲基麻黄碱(Norephedrine,NME)3.24 mg,麻黄碱(Ephedrine,E)97.45 mg,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26.15 mg,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ME)6.16 mg。健康志愿者口服麻黄汤24 h后,尿液中NMP,NME,E,PE和ME的平均排泄量分别为5.20,9.46,68.39,23.73和2.35 mg,其平均累积排泄率分别为118.84%,291.96%,70.18%,90.74%和38.10%。结论:E作为麻黄汤煎液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在服药后(0~24)h各时间段排泄最快,而ME排泄最慢。口服麻黄汤煎液后,除一小部分的ME以原形排泄外,NMP,NME,E和PE则主要以原形代谢,通过肾脏从尿液中排出。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建立四妙丸HPLC指纹图谱.方法 四妙丸50%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0~65 min)和330 nm (65~90 min).结果 11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31个共有峰,指认其中8个峰为绿原酸、黄柏碱、木兰花碱、阿魏酸、药根碱、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苍术素;相似度大于0.994.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稳定性好,可用于四妙丸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3.
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存在形式及温度与酸碱对苦杏仁苷异构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杏仁在不同煎煮温度下L-苦杏仁苷与D-苦杏仁苷的峰面积,同时用该法定性考察酸碱对苦杏仁苷单体异构化的影响.结果: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在不同温度段内具有不同的异构化表现;苦杏仁苷单体在醋酸中未发生异构化,而在氨水、氢氧化钠的作用下均可发生异构化.结论:随着煎煮温度的上升,苦杏仁中L-苦杏仁苷与D-苦杏仁苷的峰面积比值逐渐增加;苦杏仁苷单体能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存在,而碱是导致其发生异构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4.
GC-MS法测定麻黄汤不同配伍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 -质谱法 (GC- MS)测定麻黄汤中桂皮醛含量的方法 ,研究配伍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方法 GC- MS法测定桂皮醛的含量 ,并用 MS鉴定其他色谱峰。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安排试验 ,统计软件(SPSS10 .0 )分析麻黄、杏仁、甘草及两两交互作用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p H计测定各组合的 p H值。结果 麻黄、杏仁对方中桂皮醛的含量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甘草及两两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 (P>0 .0 5 )。各组合 p 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 麻黄、杏仁显著降低桂皮醛的含量 ,甘草及交互作用则对其含量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分析余甘叶的石油醚、甲醇提取物及挥发油成分.方法:分别以石油醚、甲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余甘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XD甲法提取余甘叶的挥发油成分;然后通过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并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分析挥发油成分得到76个峰,确定了其中53种化合物(占69.74%),其中含量占1%以上的有12种化合物,占所有化合物总量的84.48%;分析石油醚提取物得到52个峰,确定了其中39种化合物(占75.00%).其中含量占1%以上的有16种化合物,占所有化合物总量的81.42%;分析甲醇提取物得到35个峰,确定了其中26种化合物(占74.29%),其中含量占1%以上的有7种化合物,占所有化合物总量的83.36%.结论:余甘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有较高的药用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麻黄汤中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麻黄汤水提液中脂溶性化学成分,并与麻黄汤中各单味药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麻黄汤水提液中分离了50个色谱峰,鉴定了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共42个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麻黄汤水提液中伪麻黄碱[( )-Pseudoephedrine]成分的含量比单味麻黄水提液中伪麻黄碱成分明显增高,且伪麻黄碱成分与麻黄碱成分的比例也明显发生改变。为麻黄汤的配伍规律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HPLC-ELSD法测定醋龟甲中羟脯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未衍生化氨基酸的方法,测定醋龟甲中羟脯氨酸。方法 以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采用Prevail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7%三氟醋酸溶液(含5.0 mmol/L七氟丁酸)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洗脱时间为25 min。结果 羟脯氨酸峰面积的自然对数与相应浓度的自然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方程为Y=1.212 4 X+7.803 4,r=0.999 6,羟脯氨酸的线性范围为0.1~1.0 m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7%,RSD为2.7%。结论 该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醋龟甲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应用聚类方法探讨基于临床表现和肌炎特异性抗体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的疾病分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期间就诊于南方医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IIM患者,收集血清肌酸激酶(CK)、间质性肺炎(ILD)、合并肿瘤、肌炎特异性抗体等临床资料,通过二阶聚类法进行疾病分类,并分析不同聚类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71例IIM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多发性肌炎(PM)30例(42.3%),经典皮肌炎(DM)20例(28.2%),无肌病皮肌炎(CADM)16例(22.5%),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5例(7.0%);二阶聚类将IIM分为3类;第1类患者典型临床特征为皮疹、抗MDA5抗体阳性和低蛋白血症(P<
0.05),CK正常或略高,主要对应CADM[占15例(51.7%)];第2类患者CK值及抗SRP抗体阳性率显著较高(P<0.001),对应IMNM[占4例(57.1%)];第3类主要为PM患者,以抗合成酶抗体阳性为主要特点(P=0.022),与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SS)密切相关[占17例(48.6%)]。结论 本研究基于临床和血清学特征(特别是肌炎特异性抗体)的聚类分析表明IIM可分为3个亚组,其中ASS是具有独特临床特征的IIM疾病亚群,研究提供了新的IIM分类思路。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 -质谱法 (GC- MS)测定麻黄汤中桂皮醛含量的方法 ,研究配伍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方法 GC- MS法测定桂皮醛的含量 ,并用 MS鉴定其他色谱峰。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安排试验 ,统计软件(SPSS10 .0 )分析麻黄、杏仁、甘草及两两交互作用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p H计测定各组合的 p H值。结果 麻黄、杏仁对方中桂皮醛的含量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甘草及两两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 (P>0 .0 5 )。各组合 p 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 麻黄、杏仁显著降低桂皮醛的含量 ,甘草及交互作用则对其含量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