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251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目的:了解肿瘤科化疗致3~4级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因化疗致3~4级骨髓抑制的住院肿瘤患者71例,分别从性别与年龄、药物种类、疾病类型、骨髓抑制类型及时间特点、化疗周期对抑制率的影响等多个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级骨髓抑制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41~60岁的中年人为主;药物以多西他赛、顺铂、吉西他滨为主,骨髓抑制的外周血象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头颈部肿瘤所占比例最高,为67.7%;三系细胞开始下降时间和低值持续时间各不相同;白细胞及血小板最低值的发生率在化疗第4周期达到最大。结论:3~4级骨髓抑制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药师应该做好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人胎盘血管三维筑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良的血管筑型的方法,通过胎盘脐动、静脉灌注血管铸型材料,筑铸20例正常胎盘、48例异常胎盘血管模型。结果①建立了人胎盘血管三维结构模型,正常胎盘血管分支分为5~7级,胎盘动静脉系统容积为152.5±45.3ml,末梢动静脉分支数比值为12;②重度妊高征胎盘血管系统容积为102.8±36.1ml(P<0.01),末梢动静脉分枝数比值23或11(P<0.05);③特殊胎盘的血管结构均有特殊性。认为建立人胎盘血管三维筑型,有利于直观了解正常和异常胎盘血管系统的结构,对深入探讨异常妊娠胎盘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氮法与钒酸盐法检测肝病患者胆红素情况,探讨两种方法在肝病患者白球比失衡情况下对胆红素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12月间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γ球蛋白升高标本203例,用ADVIA生化分析仪测定其白蛋白、球蛋白的量,用重氮法及钒酸盐法检测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结果 203例标本中白蛋白正常或减低同时球蛋白定量升高者21例,白蛋白降低球蛋白正常者86例,其余白蛋白、球蛋白定量结果正常;白球比降低者97例,其余为白球比例正常者;白球比例降低患者总胆红素检测结果重氮法均值稍高于钒酸盐法(69.65,62.36),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6>0.05),两种方法直接胆红素检测结果均值(46.39,4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0.05).结论肝病患者白球比失衡情况下,重氮法与钒酸盐法检测两种胆红素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甲状腺恶性肿瘤合并颈部静脉瘤栓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合并颈部静脉瘤栓5例患者超声表现及特征。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低分化甲状腺癌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1例,甲状腺肌源性低度恶性肉瘤1例。超声显示甲状腺肿瘤经甲状腺引流静脉蔓延3例、甲状腺肿瘤直接侵犯颈内静脉1例、转移淋巴结侵犯颈内静脉1例。结论 甲状腺恶性肿瘤并颈部静脉瘤栓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较具特征性,可作为此类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蛋白家族1(MTA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联合检测40例NSCLC组织、12例癌旁组织、12例良性病变肺组织中MTA1和E-cadherin 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分析他们的表达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MTA1 mRNA在NSCLC中平均表达水平高于癌旁和良性疾病组织(P<0.05);E-cadherin mRNA在NSCLC中平均表达水平低于癌旁和良性疾病组织(P<0.05);在NSCLC中MTA1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561,P<0.05);在癌旁组织和良性疾病组织中MTA1和E-cadherin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MTA1和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MTA1过度表达及E-cadherin表达的下调或缺失与NSCLC浸润和转移呈正相关,联合检测NSCLC中MTA1和E-cadherin的表达,可用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血流感染(BSI)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治疗MDR-KP引起的BSI提供指导。方法根据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2005—2020年血液样本中分离出的405株肺炎克雷伯菌(KP)的药敏结果,筛选出134例MDR-KP,收集临床资料、药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DR-KP检出率为0.49%~4.20%。≤40岁组检出率最高,占46.67%。MDR-KP来源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ICU(23.88%)、肝胆外科(23.13%)和血液科(9.70%)。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DR-KP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如第1~3代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类、头霉素类、喹诺酮类、单酰胺环类、磺胺类的总体不敏感率高,仅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甘氨酰环肽类不敏感率低于50%。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不敏感率呈上升趋势,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总体不敏感率分别为8.62%、19.40%、24.78%。结论MDR-KP在BSI中的检出率及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加强对分离率高的科室及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内伊马替尼浓度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耐药性的关系。 方法随机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伊马替尼耐药和敏感的进展期GIST患者各4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细胞内外、组织内与血浆伊马替尼浓度。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 结果伊马替尼耐药患者组织内药物浓度比敏感患者的组织内药物浓度低(P<0.05)。与亲代敏感细胞株相比,伊马替尼耐药GIST细胞株中细胞内伊马替尼浓度显著降低,同时细胞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结论低细胞内药物浓度可能是伊马替尼耐药的重要原因,细胞内伊马替尼浓度可能是治疗GIST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8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39例急性重型胰腺炎(SAP)、43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凝血功能指标,计算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观察并比较APACHEⅡ评分。结果 SAP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FIB均高于对照组和AEP组,(P<0.01),AEP组亦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SAP组高于AEP组(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负重和面向任务的功能性活动的疗效,制定科学的康复方案。方法 3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负重和面向任务的功能性活动,随访时进行摄片及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结果未出现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髋部及全身感染等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为优:21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7%。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负重和面向任务的功能性活动明显改善患肢疼痛及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研究对痔疮出血患者实施自动痔疮套扎手术的临床治疗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0年04月~2013年04月期间,在我院外科接受诊治的56例痔疮出血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8例患者),并分别实施常规保守治疗和自动痔疮套扎手术治疗,统计、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临床分析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仅为(10.2±1.4)min,且无需住院。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78.57%)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达到了100.0%,且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8.57%),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痔疮出血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手术的治疗时间短、术后效果明显,且无并发症,因此,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