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4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407篇
内科学   147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72篇
外科学   409篇
综合类   948篇
预防医学   377篇
眼科学   157篇
药学   372篇
  4篇
中国医学   228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 观察HO CO系统在肝硬化病人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门静脉压力的关系 ,以探讨其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 2 0例正常志愿者及 2 0例肝硬化患者 ,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分别测定门静脉压力、抽取门静脉血和外周血并留取肝组织 ,测定血液中CO浓度 ,用免疫组化和RT PCR方法观察肝组织HO 1及其HO 1mRNA的表达。结果 肝硬化病人下腔静脉及门静脉血中CO浓度、肝组织HO 1、HO 1mRNA的表达及门静脉压力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CO浓度水平接近 ,无明显差异 ;但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CO浓度显著高于外周血CO浓度。结论 门脉血CO浓度、肝组织中HO 1以及HO 1mRNA表达与门静脉压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陈辉  何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081-2082
目的:探索总结小儿胆囊结石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调查10年间本院收治的16例胆囊结石患儿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儿中,合并地中海贫血1例,并发胆源性胰腺炎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本组误诊4例,误诊率25%。诊断依据B超检查。13例行胆囊切除术,其中1例附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手术效果好。结论:小儿胆囊结石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小儿胆囊结石形成有多种因素。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B超可确诊,若怀疑有继发性胆管结石可选择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对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的胆囊结石患儿应尽早手术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麻醉苏醒恢复期的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4.
鼻窦内窥镜在“耳、咽、喉”窥视中的妙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窦内窥镜具有30°、70°的视野优势,笔者等将其用来检查和治疗肉眼难以直视的耳、咽、喉部病变,达到了一镜多用之目的。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0例(男45例,女5例)。年龄为15~60y。病种有:张口困难者行鼻咽部视诊及活检;复查颈静脉球体瘤下鼓室术腔创面;通过气管切口检查及  相似文献   
25.
心得安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辉  李大航 《中级医刊》1996,31(1):46-47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究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HFs)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74例PHFs患者(2019年6月~2022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37)、B组(n=37)。B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A组接受MIPPO治疗。对比2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骨痂生长、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骨保护素(OPG)、核转录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核转录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B组比较,A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及手术时长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P<0.05),术后3d、7d, A组VAS评分更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A组骨痂生长评分更高(P<0.05);肩关节上举及外展活动度及Constant-Murley评分更高(P<0.05);血清OPG水平更高,血清RANK、RANKL水平更低(P<0.05)。与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62%(8/37)相比,A组2.70%(1/37)更低(P<0.05)...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MRI)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转移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宫颈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作为未转移组。所有患者均行DW-MRI检查,比较两组T2信号强度、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平均ADC值;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DW-MRI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另分析DW-MRI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及DW-MRI对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情况。结果两组T2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最小ADC值及平均ADC值均低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MRI的诊断灵敏度为77.94%,特异度为91.67%,准确度为84.38%,阳性预测值为91.38%,阴性预测值为78.57%。Kappa检验显示,DW-MRI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89,P=0.000);DW-MRI共检出152个淋巴结,检出率为92.12%(152/165),包括67个非转移型淋巴结及85个转移型淋巴结。结论DW-MRI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尚可,能够明确淋巴结转移类型,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乳腺癌根治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北京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对全市83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前瞻性监测,应用SPSS 20.0软件对SSI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2012—2017年监测数据库中8 248例病例,发生SSI 62例,发病率为0.75%。糖尿病、手术后入住过ICU、手术时长和ASA评分是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患者SSI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相较于非糖尿病患者SSI的风险增加(OR=2.99,95%CI:1.33~6.73);术后入住过ICU的患者发生SSI的风险是未入住过ICU的5.72倍(OR=5.72,95%CI:1.68~19.45);手术时间每增加1 h,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27%(OR=1.27,95%CI:1.11~1.46);ASA评分每高一个级别,SSI的风险将增加54%(OR=1.54,95%CI:1.01~2.35)。结论 多中心大样本的目标监测提示2012—2017年北京地区乳腺癌手术后SSI发病率较低。糖尿病、入住过ICU、手术时间和ASA评分应作为预判SSI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影响患者SSI的因素后制定个性化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29.
胸导管损伤结扎后出现乳糜胸、乳糜腹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导管术中损伤较少见,而胸导管损伤结扎后出现所收集范围的组织水肿及乳糜胸、乳糜腹更少见。笔者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 男患,51岁,住院号10718,因右胸闷痛.伴午后发热2周,于2000年4月21日入院。入院查:T38,Bp14.0/10.0。右侧胸廓低,呼吸运动弱,肋骨辐辏。B超、X线及CT检查诊断右后胸腔包裹性积液,心脏及主动脉反位,经过6周治疗不好转,行胸膜剥脱术。术中见胸腔脏器反位,在胸主动脉下段前外侧剥离壁层纤维板时损伤胸导管,见清亮橙黄色淋巴液流出,经分离找到切断的胸导管…  相似文献   
30.
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中端粒酶(TE)活性检测在前列腺癌(PCA)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估PCA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法)检测疑为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的TE活性,并比较TE活性水平与PCA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PCA组织中TE活性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BPH)组织。PCA组织中TE活性水平与其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相关。结论:PCA患者的前列有朱穿刺活检组织中的TE活性显著高于BPH者,且与其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相关。提示TE可能成为PCA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项新的分子瘤标,并可能与PCA的生物学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