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篇 |
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81篇 |
内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96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7篇 |
肿瘤学 | 3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在血管内皮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斑马鱼系(fli1-EGFP)中,转入Rag2启动子驱动的人源性截短型Notch1基因(ICN1),从中筛选并鉴定发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斑马鱼,建立稳定传代的红绿双色示踪的T-ALL斑马鱼疾病模型.方法 构建Rag2-ICN1-EGFP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胚胎的单细胞期,利用荧光体视显微镜筛选F0代,并建立稳定传代的转基因鱼系.通过荧光体视显微镜、RT-PCR 、Western blotting验证IC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外周血涂片方法鉴定T-ALL斑马鱼模型的表型.结果 在867条显微注射重组质粒的斑马鱼中,鉴定发现有20条(2.3%)转基因阳性斑马鱼,为F0代转基因斑马鱼,其中雄鱼9条,雌鱼l1条.在已性成熟的F0代成鱼之间采取一对一形式交配,产下F1代,通过荧光体视显微镜、RT-PCR、Western blotting在大体观、mRNA以及蛋白水平验证了ICN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外周血涂片结果显示,转基因F1代斑马鱼与fii1-EGFP斑马鱼相比,红细胞比例显著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成功构建转Notch1基因红绿双色示踪的T-ALL斑马鱼模型,为深入探讨Notch在促进T-ALL发生中的调控机制以及利用这种疾病模型进行高通量的活体药物筛选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治或复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12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治或复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3篇,共558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初治患者总反应率为82.2%(95%可信区间78.1%-85.7%),完全缓解率为65.5%(95%可信区间58.9%-71.6%);复治患者的总反应率为52.4%(95%可信区间43.1%-61.4%),复治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28.8%(95%可信区间21.2%-37.8%)。初治患者的长期反应率为59.5%(95%可信区间54.8%-64.2%),复治患者的长期反应率为29.6%(95%可信区间20.4%-40.7%)。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对于初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佳,长期缓解率高,而对于复治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93.
94.
95.
96.
治疗相关性髓系白血病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发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放射治疗(放疗)和(或)化学治疗(化疗)后发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称为治疗相关性髓系白血病(therapy-related myeloidleu kemia,t-AML),1970年Smit首次报道。由于继发于原发病之后,故又称为继发性白血病(secondary leukemia,SL),是放疗和(或)化疗的远期毒副作用。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0例t-AML病例并附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97.
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扩增PNAS-2基因5''端未知序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砷是中药雄黄的主要成分,其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我们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硫化砷作用前后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凋亡相关基因PNAS-2(apoptosis-related protein,GeneBank ID:AF229832)在硫化砷作用后表达显著降低。有文献报道PNAS-2是一条与NB4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基因,也有学者认为与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血液系统疾病并发院内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患者,单一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其他抗菌素合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每日剂量15~2g,静脉滴注。结果 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9.6%;2.对G+需氧菌及G需氧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4.4%,60.0%;3.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无效的患者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总有效率达56.4%;4.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中的有效率为51.9%。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具有高效、广谱的抗菌作用,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院内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9.
评价模式是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瓶颈。尽管笔试等传统方法仍在国内外医学教育评价中广泛应用,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随着对医师能力要求的提升,针对医师部分基本能力仍缺乏评价手段。欧美国家在课程改革的同时,注重对相应评价模式的发展,因此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应运而生。这些方法适用于形成性评价,以学习者为中心,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为医学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0.
CAG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具有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完全缓解(CR)维持时间短、易复发等特点,其治疗目前仍是一大难题。1995年日本学者 Yamada 等提出的 CAG方案,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低剂量阿糖胞苷(Ara-C)和阿克拉霉素(ACR)联合使用,对治疗难治复发AML 取得一定疗效。我们以 AML 细胞系 U937、HL-60细胞及其耐药株 HL-60/ADM 细胞为模型,探讨 CAG 方案在难治复发 AML 联合化疗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