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6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2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77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62篇 |
中国医学 | 140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1(Notoginsenoside R1)对内毒素诱导的C57BL/6J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抗心肌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预防性给予三七皂苷R1 3 d后,注射LPS(10 mg.kg-1,ip)建立急性内毒素心肌损伤模型。采用超声心动测定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等指标,观察小鼠心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心室肌中ED-1+和CD11b+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Western blot检测IκBα和NF-κB p65的表达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和VCAM-1、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超声心动显示,与模型组(LPS组)相比三七皂苷R1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小鼠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的情况;免疫组化可观察到R1有效抑制了ED-1+和CD11b+细胞的侵入;Western blot法显示R1对IκBα的降解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对由此产生的NF-κB的活化也具有抑制作用;ELISA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R1明显降低了组织中TNF-α、IL-1β的浓度,抑制心肌组织中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论三七皂苷R1对LPS引起的心肌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改善由此导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82.
目的 以肿瘤坏死因子(TNF-a)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体外模拟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模型,探讨蒙花苷(Buddleoside,BUD)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TNF-a和蒙花苷对EA.hy926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TNF-a(50 ng.mL-1)刺激EA.hy926细胞,加入不同浓度(5、15和25 mmol.L-1)蒙花苷处理,DAPI染色法测定EA.hy926细胞与单核细胞(THP-1)的黏附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kB抑制蛋白(IκB-α)、核因子-kB(NF-k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等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ICAM-1、VCAM-1等基因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 蒙花苷可显著抑制TNF-a刺激EA.hy926细胞与THP-1细胞间黏附作用,降低EA.hy926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IL-1、IL-6和IL-8水平。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表明蒙花苷能减少EA.hy926细胞中TLR4、NF-kB、ICAM-1、VCAM-1的蛋白表达量及ICAM-1、VCAM-1 mRNA的表达量,同时能升高细胞中IκB-α的蛋白表达量。结论 蒙花苷能缓解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283.
284.
目的:探索药理学实验与实践教学新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取院校与医院、专兼职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与实践基地、实践技能与就业口径互动的探索与实践.结果:师资队伍素质得到提高,教学模式得到创新,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结论:药理学实验与实践教学新模式是培养药学人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85.
特重烧伤患者具有脏器损害、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对护理工作要求高、难度大。合并有严重的原发疾病则治疗、护理更为困难和复杂。我科于2007年3月13日收治1例特重烧伤合并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治疗13 d后自动出院。5 d后在家里出现昏迷、抽搐,于3月31日再次入院。经内科会诊确定患者并发有酒精中毒性肝硬化并处于失代偿状态。入院后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病情危重,治疗棘手,护理工作量大。我们经过组织护理查房和护理会诊及精心护理和积极治疗,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于2007年6月21日出院。历经3月的随访,患者创面痊愈,体重增加。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史资料患者,男性,40岁。因醉酒后沸水烫伤24 h于2007年3月13日入院。体查:体温37℃,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3/9.1 kPa,体重54 k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贫血面容。烧伤部位为胸腹、臀部、四肢,以胸腹部为主。烧伤总面积为25%,其中Ⅲ°创面约21%。肢体冰凉,下肢凹陷性水肿,阴囊水肿发亮,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白蛋白21.4 g/L,血红蛋白75 g/L,尿素氮13.05 mmol/L,谷氨酰转酞酶1 38... 相似文献
286.
287.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 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剂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对酶再激活效应,用SDS-PAGE和负染凝胶法评价CP对mGST-Ⅰ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P 引起小鼠微粒体中mGST-Ⅰ活性增加;NEM在mGST-Ⅰ半胱氨酸-49-巯基(cys-49-SH)上的活化效应减弱,而CP引起的mGST-Ⅰ激活效应不被二硫键还原剂DTT逆转.激活的mGST-Ⅰ电泳图谱未见蛋白分子量变迁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大剂量CP致mGST-Ⅰ激活效应机制主要是酶分子cys-49-SH上单个巯基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288.
目的观察口服与静脉吗啡滴定治疗重度癌性疼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5例重度癌痛患者分为两组,口服组(16例)采用口服盐酸吗啡片治疗,静脉组(19例)采用静脉注射吗啡注射液治疗。结果静脉组滴定后15、30、60、90、120 min的止痛有效率均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滴定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及静脉注射吗啡对重度癌痛患者进行滴定均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规范化护理,使滴定方案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癌痛控制满意度。 相似文献
289.
[目的]观察复方乌连提取物的镇痛、抗炎、止泻等药效学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甲醛刺激观察镇痛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观察抗炎作用;番泻叶和蓖麻油致腹泻法观察止泻作用。[结果]复方乌连提取物能抑制由高热、醋酸以及甲醛刺激所致的小鼠疼痛;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和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能延长番泻叶与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潜伏期,并能减少小鼠腹泻次数。[结论]复方乌连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290.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否通过促进伤口局部血液循环、持续负压引流减低炎症反应来促进慢性创面愈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江门医院收治的急、慢性创面的肿瘤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处理患者的伤口。结果:慢性创面的肿瘤患者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处理的伤口比传统换药处理的伤口愈合速度快。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上急、慢性创面的患者,该技术能促进伤口局部血液循环、持续负压引流减低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