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的血培养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8例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细菌210株,阳性率为11.2%。细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160株,占76.2%),革兰阴性杆菌仅23株占11.0%,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的敏感率最低为7.7%,苯唑西林为31.4%;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的敏感率<30.0%,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结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耐药性强,因此,加强血培养的检测和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42.
陈秀平 《河北医学》2005,11(7):639-641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情况。方法:对我院10年间26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产科子宫切除术指征为子宫大出血,其中胎盘因素占首位(15例,41,67%),治愈率96.15%,围产儿死亡率14.82%。结论:子宫切除是治疗产科急性大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降低剖宫产率又可减少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头位妊娠脐带绕颈致胎儿窘迫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足月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孕妇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形和胎心率在加压试验前后的变化及与胎儿窘迫之间的关系。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33例孕足月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孕妇的脐动脉S/D、RI、PI及胎心率 (FHR)值在加压试验前后的变化。追踪受检测者在临产前或产程中有无发生胎儿窘迫。结果 脐带绕颈致胎儿窘迫组脐动脉S/D、RI、PI在加压试验后升高值明显高于未发生胎儿窘迫组 ,胎心异常变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胎儿窘迫组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以加压试验后S/D升高值 >0 5、RI升高值 >0 1、PI升高值 >0 2或S/D≥ 2 6、RI≥ 0 6、PI≥ 0 9为预测警戒值 ,其符合率 72 7%~ 75 8%、特异性 6 1 5 %~ 6 9 2 %、敏感性 75 0 %~ 85 0 %、阳性预测值 76 2 %~78 9%、阴性预测值 6 4 3%~ 72 7%。结论 检测脐带绕颈处胎儿脐动脉血流S/D、RI、PI及FHR值在加压试验前后的变化 ,可作为预测足月头位妊娠脐带绕颈致胎儿窘迫的一项较可靠指标 ,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4.
剖宫产术1623例指征分析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目的 探讨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5年间1623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5年平均剖宫产率为28.28%,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胎儿窘迫、头位难产、臀位、脐带绕颈、瘢痕子宫、社会因素为前6位主要指征。结论 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发病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变化,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碘普罗胺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8周后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N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糖尿病+造影剂组(DM+CM组)、糖尿病+造影剂+5 mg·kg-1·d-1阿托伐他汀组(ATO1组)、糖尿病+造影剂+10 mg·kg-1·d-1阿托伐他汀组(ATO2组)和糖尿病+造影剂+30 mg·kg-1·d-1阿托伐他汀组(ATO3组)。注入碘普罗胺注射液24 h后收集尿标本,检测尿肌酐(UCr)以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UAlb),记录24 h尿量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UAER)。注射碘普罗胺后48 h收集血标本,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处死大鼠,摘取肾脏左肾行组织病理学分析,TUNEL检测凋亡情况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髓质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并留取右肾,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法检测肾髓质的Bcl-2及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N和DM组比较,DM+CM组注入造影剂后SCr、BUN和24 h-UAER水平明显升高(P<0.05),Ccr水平明显下降,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肾髓质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与DM+CM组比较,ATO1、ATO2和ATO3组注入造影剂后SCr、BUN和24 h-UAER水平均有下降,CCr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少,肾髓质Bax蛋白表达下降,Bcl-2蛋白表达升高,且ATO3组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 碘普罗胺可诱导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阿托伐他汀能改善碘普罗胺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肾功能损伤,此保护作用可能与之抑制碘普罗胺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且这种保护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6.
为早期确诊,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ECORI、ECORV)方法,对初筛出具有高度苯丙酮尿症(PKU)可能的6例患儿,行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分析。结果确诊3例,还为其中1例患儿母亲再次妊娠的胎儿作产前PCR检测,鉴定出与PKU致病基因相连锁的遗传特异片段,据此诊断出胎儿为杂合子,并经随访证实。应用PCR技术对PKU患儿早期诊断乃至产前诊断是可靠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C)公式、MDRD简化公式及Cockcroft-Gault公式在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中进行肾功能不全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具有99 mTc-DTPA肾动态显像、CysC、血肌酐(SCr)等完整数据资料住院患者276例。根据99 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5个等级,采用CysC公式、MDRD简化公式及Cockcroft-Gault公式分别计算推测GFR(GFR胱抑素C、GFRMDRD及GFRG-C)。结果 99 mTc-DTPA肾动态显像诊断225个患者合并肾功能损害,CysC公式:灵敏度88.44%,特异性80.39%,MDRD简化公式:灵敏度90.67%,特异性72.55%,Cockcroft-Gault公式:灵敏度92.89%,特异性66.6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各计算公式计算的GFR与99 mTc-DTPA肾动态显像、CysC、血清肌酐及GFR胱抑素C、GFRMDRD、GFRG-C显著相关(P<0.01)。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分别为GFR胱抑素C0.35、GFRMDRD0.33、GFRG-C0.389(P<0.01)。GFR胱抑素C、GFRMDRD及GFRG-C三者总体正确分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41),仅在第4期CysC分级准确率优于其他2种公式计算的GFR(P=0.003)。3种计算公式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血清CysC公式、MDRD简化公式、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的GFR是评价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敏感和可靠的指标,三种公式具有相似的分级准确率。  相似文献   
48.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细菌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领  陈秀平 《临床医学》2007,27(6):43-44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细菌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前列腺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D-实验。结果261例前列腺液中分离出200株细菌,分离率73.6%。溶血葡萄球菌占总检出率的36.5%,未见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呋喃妥因有相当好的抗菌活性,对其他抗生素都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红霉素诱导型克林霉素占较高的比例,对苯唑西林耐药率高达94.3%。结论多重耐药及高耐药机制十分复杂的溶血葡萄球菌已成为引起慢性前列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给临床医生提供正确的病原学诊断和药敏结果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本院体检收治的前列腺癌疑似患者329例,所有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密度均在0.15 ng/cm3以上,且经由直肠指诊完成初步诊断,在直肠超声引导下对所有患者实施前列腺外腺6点穿刺活检,并根据活检结果对患者完成诊断.结果 本次研究中,31.31%前列腺癌患者经穿刺活检得到确诊,52.58%患者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前列腺癌组患者的PSA密度明显高于BPH组,前列腺体积明显小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是一种有效的前列腺癌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早期治疗的开展,同时可结合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及PSA密度等指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