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研究奥曲肽对人大肠癌LOVO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奥曲肽作用下,大肠癌LOVO细胞株细胞周期时相分布情况。[结果]奥曲肽作用48h后,LOVO细胞的GdG。期细胞比例高达72.36%,增加了21.35%。S期和G2/M期的细胞减少,其中S期的细胞比例降至25.49%,减少了16.14%;G2/M期的细胞比例降至2.15%,减少了5.21%。[结论]奥曲肽能够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从G1期到S期的转化,使进入S期的细胞数减少,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p14ARF、p53抑癌基因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4ARF、p5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胰腺癌细胞株PC-3转染p14ARF基因前后的生长状况,探讨它们对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胰腺组织、42例胰腺癌组织中p14ARF蛋白、p53蛋白的表达.将外源性p14ARFcDNA重组质粒pCI-neo-p14ARF和空载体质粒pCI-neo分别转染入胰腺癌PC-3细胞中,观察转染后胰腺癌PC-3细胞株的生长状况.结果:正常胰腺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90%,胰腺癌组织中为35.7%;正常胰腺组织中p53的表达率为0,胰腺癌组织中为45.2%.胰腺癌PC-3细胞的p14ARF基因呈缺失变异.外源性野生型p14ARF基因和空载体质粒pCI-neo成功转染入PC-3细胞,转染p14ARF基因的胰腺癌细胞株第1天生长抑制率为22%,第5天为26%.结论:抑癌基因p14ARF蛋白在胰腺癌中低表达,突变型p53蛋白在胰腺癌中呈高表达;转染p14ARF基因的胰腺癌细胞株生长受到抑制;抑癌基因p14ARF、p53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无合并症,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R)组和静吸复合麻醉(C)组,每组各30例。R用异丙酚-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C组用异丙酚-芬太尼诱导,七氟醚吸入和异丙酚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结果:R麻醉中循环波动小,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快,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较C组快。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于声带息肉手术麻醉,能有效预防麻醉诱导刺激和手术操作应激反应,循环波动小;术野稳定,便于手术操作;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短,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4.
L-精氨酸在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L-精氨酸在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经大鼠胰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制备实验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注射L-精氨酸、山莨菪碱、生理盐水。测定肺湿重,血清淀粉酶、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及观察胰、肺病理变化。结果 L-精氨酸、山莨菪碱对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血淀粉酶下降、肺湿重减轻、胰腺和肺的病理变化减轻),L-精氨酸的作用明显强于山莨菪碱。结论 L-精氨酸及其生成物NO生物活性广泛,在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实验鼠中应用时,能明显减轻胰、肺的病变,对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率的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4-05间5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医院感染是否发生按照性别、年龄、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糖尿病史以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龄(≥60岁)、住院时间>7 d、留置导管时间>7 d、有糖尿病史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等成为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泌尿外科是否发生医院感染与上述各种相关因素有关,应加强对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对于高龄(≥60岁)、留置导管时间>7 d、住院时间>7 d、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应予以充分的重视,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合理用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5岁.因"体检发现右中腹腔肿块1周",于2011年12月29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腹平软,右中腹可触及一大小约12 cm×8 cm肿块,质偏硬,境界清,活动可,无压痛.腹部B超:右中腹腔低回声团块;腹部CT示:右中腹软组织占位,盆腔少量积液,首先考虑恶性间质瘤.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2.7μg/L,癌胚抗原(CEA) 1.8 μg/L,糖链抗原19-9(CA19-9) <2.0 U/ml.初步诊断:腹腔巨大肿块,考虑恶性肿瘤.于连硬+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无明显腹水,肿块位于右中腹,为大网膜所包裹,肿块来源于肠系膜根部,滋养血管曲张增粗,与肝胆、肠管、胃等周围脏器无粘连,无明显转移结节,沿肿块包膜离断网膜及周围滋养血管,完整切除肿块,出血约500 ml.患者术后7d拆线出院.病理检查:肉眼观:肿块大小约15 cm×12 cm ×11 cm,类圆形,系有包膜的分叶状软组织肿瘤,有大量曲张血管滋养肿块,肿块实性,质地偏硬,切面呈灰白、黄白色相间.  相似文献   
17.
包皮环切术是人类最古老的手术之一,主要用于应用于包茎、包皮过长引起的反复包皮炎的治疗及某些宗教信仰要求.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包皮环切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商环包皮环切术、缝合器包皮环切术[1-3].该手术麻醉方式主要包括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主要应用于婴幼儿[4],男性少年及成人包皮手术大多数用局部麻醉,局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