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在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接诊的394例艾滋病病人,将其中213例未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者设为单纯艾滋病组, 181例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者设为合并真菌感染组;另收集90例健康者设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人细胞亚群水平及与艾滋病病毒(HIV)病毒载量[HIV核糖核酸(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真菌感染组病人病毒复制活跃,白细胞、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单纯艾滋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合并真菌感染组病人NK细胞、NK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比例、CD56brightNK细胞、CD56~(dim)NK细胞、CD56~(dim)NK细胞占NK细胞比例及CD56~-CD16~+ NK细胞均显著低于单纯艾滋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病人(P0.05),而CD56brightNK细胞占NK细胞比例、CD56~-CD16~+ NK细胞占NK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单纯艾滋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病人(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 NK细胞和HIV 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 CD56brightNK细胞、CD56~(dim)NK细胞及CD56~-CD16~+NK细胞和HIV RNA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损失,临床可通过检测其表达进行早期诊断和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后7天内收治的23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伤员的分区分类救治情况,为今后类似重大灾难事件的伤员救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3例伤员较为完整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伤员伤口内分泌物细菌直接涂片结果、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和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与控制严重感染及愈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伤员均为Ⅵ型开放性骨折,其中男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61岁。均伴发热、畏寒等感染中毒症状,且合并四肢骨折部位的较大或大范围的肌肉缺血坏死和严重感染。直接涂片检出单一菌感染者6例(26.09%),双重菌感染者12例(52.18%),多重菌感染者5例(21.74%);伤口内分泌物细菌有氧培养结果显示,伤口感染11种细菌共计18株:肠杆菌科细菌11株(61.11%),非发酵菌5株(27.78%),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各1株(各占5.56%);2例伤员为2种细菌合并感染,另2例伤员未培养分离出细菌,有5例未能进行细菌培养。早期经验采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者12例中有10例(83.33%)伤员感染病原菌对经验选用的单一抗菌药物耐药,仅有2例(16.67%)伤员敏感。早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药,结合早期清创、充分引流及分区分类治疗后,有效控制了伤员原有感染并避免院内感染发生。结论地震伤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伤员抗菌药物早期联合使用以及早期受伤部位的彻底清创和充分引流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为地震伤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的伤员进一步转入二线三甲医院接受外科专科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一例两次行肝移植至今存活的病人。用拉米夫定先后联合阿德福韦、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治疗,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时HBsAg亚型的变化。从而探讨HBV病毒亚型变异所致的耐药。在肝移植后抗病毒联合治疗,可能会降低HBV再感染的危险性。 患者首次肝移植后,感染HBV即用拉米夫定每日1次,每次100mg治疗,13个月后HBV DNA再次出现(5.2×10~6拷贝/毫升),ALT值升高至正常6倍。基因分析,发现HBV基因组P区变异,从而导致对拉米夫定耐药。 继续使用拉米夫定并联合阿德福韦,血清HBV DNA浓度降至1.2×10~4拷贝/毫升以后,病人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经再次移植,持续使用阿德福韦15天(后因供药中断而停药)。第15天时,用PER(敏感度10~3拷贝/毫升)可检出HBV DNA,显示仍为对拉米夫定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4.
陈皋 《北方药学》2014,(11):25-25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对照组(78例),对治疗前和治疗7d后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估,并对两组肺部啰音消失天数和退热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肺部啰音消失天数和退热天数均短于(P〈0.05)和显著短于(P〈0.01)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有较好疗效,对缓解患者肺部啰音,减少患者发热天数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Fibroscan、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FIB-4联合应用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旨在提高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准确性,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改善预后.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HBV感染患者400例作为研...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国产氟康唑和进口氟康唑对艾滋病合并念珠菌感染的抗菌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确诊的488例艾滋病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病原菌培养类型均为念珠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国产氟康唑治疗,观察组给予进口氟康唑治疗,均连续治疗15d。比较2组抗菌疗效、不同时间点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入组24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有4例因自身原因退出研究。治疗后,观察组抗菌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2.95%(178/2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7%(154/240)(P<0.05);2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0d、20d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98%(39/2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17%(58/240)(P<0.05)。结论 进口氟康唑对艾滋病合并念珠菌感染的抗菌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陈皋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7):64-6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细辛脑在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价值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1年10月间8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细辛脑治疗组患儿平均喘息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42例治疗组患儿中有12例患儿发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占治疗组病例的28.57%;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给药30min以内,不良反应以一般过敏性反应、消化系统类反应及心血管系统等反应为主。结论:细辛脑静脉滴注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细辛脑注射剂可导致较多不良反应,在婴幼儿中使用更易发生,其不良反应有多种特点,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川德阳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特点及基因型耐药的分析。方法收集在2010年2月-2013年3月检出的257例肺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的痰液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反向点杂交(RDB)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257例肺结核患者中检测出49例存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位点突变,其中发生katG 315、rpsL43、embB 306和rpoB 531丝氨酸(S531L)位点突变的分别为30例(11.67%)、18例(7.00%)、11例(4.28%)和10例(3.89%)。234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及链霉素的基因型耐药率分别为9.83%、4.27%、3.42%和5.13%,耐多药率为2.99%;23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对上述药物的基因型耐药率分别为52.17%、26.09%、13.04%和43.48%,耐多药率为13.04%。初治患者的基因型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均明显低于复治患者。结论四川德阳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常见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别为katG 315、rpsL 43、embB 306和rpoB 531丝氨酸(S531L)突变位点;肺结核初治患者的基因型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均明显低于复治患者;该地区肺结核的耐多药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重型肝炎(重肝)病死率可高达60%~80%,它仍为现今研究的热点。已知内毒素(LPS)血症是重肝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8被认为是诱导LPS致肝损害的重要介质,IL4为抗炎因子,它们在重肝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中这三种介质的变化、相互作用、调节的研究,探讨它们在重肝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