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2篇
  2022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根据四个治疗外伤出血及烧伤的处方,运用正文试验法,结合临床经验进行临床筛选,获得治疗体表擦伤出血的最佳组合处方。该方经临床88例验证,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7.82%。  相似文献   
82.
幼儿Riedel肝叶原发性肝细胞癌1例张跃天,陈玉祥德阳市医院外科(618000)患儿男,岁,无意中发现上腹部有一包块,无恶心、食欲不振、发热、黄疸及体重减轻等症状。父母系非近亲结婚。查体见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重9公斤。右中上腹扪及一10cm×8c...  相似文献   
83.
84.
直肠平滑肌肉瘤一例报告陈玉祥德阳市人民医院外科(618000)病员女,59岁。因便秘6年,大便变细6月,便血7天入院。查体见贫血面容,心肺、腹部未见异常。直肠指检在入肛3cm处们及后壁有4×5×5cm包块,表面光滑,质硬;指套上有鲜血。乙状结肠镜检见...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对溪黄草抗乙肝抗肿瘤活性部位进行初步筛选,为进一步分离活性成分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在HepG2.2.15细胞模型上对三种不同方法萃取所得的溪黄草提取物进行抗乙肝活性筛选,以用于进一步分析提纯.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毒性,ELISA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分泌及乙肝病毒DNA含量.然后,用硅胶柱色谱法进一步提取分离活性最大的提取物,用MTT和ELISA检测所分离各组分的抗乙肝活性.最后,在MCF-7,BGC-823和HepG2细胞中检测细胞毒性最大的三个组分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所得的提取物抗乙肝活性最大,可显著降低HepG2.2.15细胞的HBsAg、HBeAg抗原的分泌,并抑制乙肝病毒DNA的复制,被用来进一步分离提纯.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14个组分,其中A3和A5组分对HBsAg有较好的抑制作用,A9组分对HBeAg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均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且治疗指数均比乙酸乙酯提取物的要高.A6,A7和A11组分细胞毒性大,对不同的肿瘤细胞有不同的抑制活性.结论 溪黄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及其分离成分具有很强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从而具有很好的抗乙肝病毒活性,进一步提取分离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纯化而具更强的活性.此外,一些分离成分对不同的肿瘤细胞还有很高的细胞毒性,具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本实验为溪黄草在临床的使用及其作为潜在的高效抗乙肝和肿瘤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对2例LCA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2例LCA组织学病变由大小不等的互相吻合的囊状血管腔隙组成,不规则的管腔常以乳头状突起裂隙和囊状腔隙为特征。腔内衬覆内皮细胞呈短柱状或多角形。内皮细胞及组织细胞标记均呈阳性表达。结论:LCA是罕见的脾血管性良性肿瘤,其发现主要通过B超、CT、MRI,确诊有赖于组织学和免疫组织。脾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7.
不同年龄阶段的龋齿发生率与恒牙的早失陈玉祥(附属第二医院正畸科)周素华(锦铁中心医院口腔科)本文通过本地区1988~1990年对青少年的龋齿普查及对老年口腔医疗保健普查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了解了龋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率,同时也发现了由龋齿所造...  相似文献   
88.
我院 1996年 10月~ 1997年 12月应用善胃得对 32例胃、大肠癌手术病人进行治疗观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两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腺癌及恶性淋巴瘤。治疗组 :男 2 1例 ,女 11例。年龄 30~ 80岁 ,平均年龄 5 2 7岁。直肠癌 17例 ,结肠癌 8例 (DukesB期 4例 ,C期 2例 ,D期 2例 ) ,胃癌 7例 (T3N2 M0 5例、T3N2 M1及T3B1N0 各 1例 )。行右半结肠切除 7例 ,左半结肠切除 1例 ,Miles术 9例 ,Dixon术 8例。胃癌D2 、D3 根治术各 3例 ,全胃切除 1例。对照组 :男16例 ,女 16例。年龄 19~ 78岁 ,平…  相似文献   
89.
方向  程若川  刘震  陈玉祥  李俊  倪邦高 《广西医学》2007,29(12):1854-1855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诱导的大鼠肠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PAAF诱导的SD大鼠肠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将32只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8ml/只;实验组腹腔内注射PAAF8ml/只。于6、12h分批处死大鼠,每时间点8只。测定血清内毒素和血白细胞(WBC)计数,大鼠呼吸频率计数,测定小肠组织ATP酶的活性。结果同时间点比较:实验组血清内毒素、WBC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内毒素在PAAF诱导的大鼠肠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陈玉祥  刘琳 《当代医学》2016,(32):62-63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法在牙周病前牙移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43例,均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法治疗,对比治疗前后43例患者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及前牙覆颌深度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43例患者治疗成功率为100%;治疗前患者者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及前牙覆颌深度分别为(6.37±0.75)、(5.36±0.72)、(5.21±0.44)、(4.78±0.83);治疗后分别为(2.52±0.43)、(3.24±0.4)、(5.17±0.39)、(2.31±0.64);治疗后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及前牙覆颌深度等指标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法在牙周病前牙移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