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逐步回归探讨影响肝癌分化、增殖、转移的有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分化、增殖、转移的有关因素。方法:采用逐步有序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后退法)分析p53、N-ras、nm23H1、PCNA蛋白表达强度对癌分化、增殖、转移的影响,进行多因素筛选,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在F值水平为P≤0.1时,建立3个分别与癌分化、增殖、转移有关的回归方程,⑴logit pj=-αj 1.0436X4-0.7920X3(P<0.05);⑵logit pj=-αj-1.3595X3(P≤0.01);⑶logit pj=-αj-0.9124X3 1.4548X4(P<0.05)。由方程中可见到影响PHC分化、增殖、转移的主要因素。PCNA表达强度与癌分级呈正相关,与癌转移呈正相关;nm23H1表达与癌分级、细胞增殖、癌转移均呈负相关。结论:多因素分析能使我们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影响PHC分化、增殖、转移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72.
急性胰腺炎 (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 ,其疗程凶险 ,死亡率高 ,治疗棘手。我们从炎症介质的角度观察抗氧化剂维生素E(VitE)对AP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末产物丙二醛 (MDA)及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的影响 ,探讨其对AP的治疗作用。材料和方法1.动物实验 :(1)动物分组后模型制作 :健康雄性Wistar大白鼠 4 8只 ,体重 2 0 0~ 2 80mg。随机分为对照组、AP组和VitE治疗组 ,每组各 18只大鼠分别在模型制作后 16h和 2 4h经心脏抽血。 (2 )AP模型的制备 :参照Nevlainen法 (十二指肠闭袢法 )。 …  相似文献   
73.
直肠粘液腺癌bax及bcl-2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直肠粘液腺癌组织中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以bax及bcl-2单克隆抗体标记38例直肠粘液腺癌组织,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ax的阳性表达率在Dukes A 和B期为77.8%,在Dukes C期为45.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260,P=0\039);bcl-2的表达与各病理学指标无明显关系,但bax与bcl-2阳性表达强度之比值与Dukes分期(P=0.04)和病人5年生存率(P=0.001)相关,结论:bax及bcl-2在直肠粘液腺癌中普遍表达。术后检测癌组织中这类基因的表达对判断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梗黄)病人围手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表达状况及IL-2/SIL-2R系统平衡紊乱的临床意义。方法39例梗黄病人(良性21例,恶性18例),分别采用放免计数器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2和SIL2R水平。结果(1)良恶性两组术前血清IL-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SIL-2R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逐渐恢复,但良恶性两组变化幅度差异明显;(2)血清总胆红素与血清IL-2及SIL-2R水平之间密切相关;(3)胆道外引流术式较内引流术式相对不利于梗黄病人术后血清IL-2和SIL-2R水平的恢复。结论梗黄病人体内存在血清IL-2/SIL-2R系统平衡紊乱,监测血清IL-2和SIL-ZR有助于估价病情、判断预后及鉴别梗阻的性质,胆道外引流相对不利于血清IL-2和SIL-2R的恢复。  相似文献   
75.
我科于1987年4月至1989年1月选择性对16例食管癌性溃疡穿透纵隔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切除13例。经随访其1、3年生存率为92.3%(12/13)。33.3%(2/6),效果满意。本文讨论了食管癌性溃疡穿透纵隔的诊断标准,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及手术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结肠癌并发急性穿孔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结肠癌并发急性穿孔19例,其中肿瘤原发性灶穿孔16例,肺癌近端穿孔3例,Duckes分期;B组4例,C1期9例,C2期4例,D期2例。Ⅰ期切除吻合术10例,左半结肠切除近端结肠造瘘5例。穿孔修补加横结肠造瘘4例。结果: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4,6天死于脓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于术后1年内死于肿瘤复发,5例于术后2年后出现肿瘤肝转移,至今无瘤生存9例,均为I期切除吻合者,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9%和47.4%。结论:结肠癌并发急性穿孔急诊手术时应在控制腹膜炎的基础上力争I期切除癌肿。  相似文献   
77.
食管HP感染与食管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9例食管癌的手术切除大体标本和37例经胃纤维内窥镜活检病理证实食管癌的食管粘膜组织标本(研究组)与对60例胃炎和27例溃疡病患者行胃人窥镜活检的食管粘膜组织标本(对照组)用HPUTSQ-H104进行半定量测试HP感洒感洒程度的测定结果显示,研究组HP感洒率(86.2%)明显高于对照组HP感染率(28.7%),随机抽查了20例食和癌标本用光机电检出癌旁组织HP感染率100%。提示食管HP感染与食  相似文献   
78.
我院于1993年8月~1994年10月应用盐酸维拉帕米级释片对1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2例高血压病患者诊断及分期按1979年郑州会议标准判断,其中1期10例,旦期20例,正期2例。本组男28例,女4例;年龄60~74岁(平均65.4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及心衰,房宣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和明显肝肾疾患。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心、脑、肾及各种检查结果相近。2.治疗方法:盐酸维拉帕米级释片为治疗组,每次口服240mg,且欢/d;心痛定为对照组每次10mg.3次/d。全部患者均…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系列治疗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①系列治疗前各项影像学检查、胆道镜检查,了解肝胆管结石的数量、分布,有无肝胆管狭窄存在及程度、肝萎缩范围。②术前系列治疗:驱蛔治疗、消炎利胆药物使用、经T管胆道冲洗、经T管瘘道胆道镜治疗。③手术与术中系列治疗:以手术为主体,同时采用术中胆道镜、术中胆道造影等措施发现并去除结石、病灶。④术后系列治疗:术后胆道镜,术后经胆道外引流管射流震荡冲洗,持续灌注冲洗,溶石液溶石治疗。结果 术中胆道镜等系列治疗应用后使手术残石率由79%(314/398)降低为24%(96/398),经术后胆道镜等系列治疗后,最终残石率降低为2%(19/786)。结论①只有采取系列性治疗措施,才能根本改善肝胆管结石的疗效。②胆道镜外科技术在系列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③必要的术前检查使术者在术前对手术的难度即有充分的估计,必要的术前治疗可使手术的难度降低,应尽量避免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