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8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9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TSH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与甲状腺疾病〔包括Graves病 (GD) ,结节性甲状腺肿 ,桥本甲状腺炎 (HT)〕有无相关性。方法 以 60例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患者 (其中 3 0例GD、10例HT、2 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 ) ,48例散发Graves病患者及 96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外周血白细胞抽提DNA ,设计引物 ,PCR扩增 ,对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结果患者中共发现 8个多态位点 ,其中第8外显子上的多态位点 (E8A 40C)在SNP库中未见报道 ,为首次发现 ;将这些多态位点基因型变化与正常组比较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提示汉族人TSH受体基因与这几种甲状腺疾病无相关性 ;该基因的多态位点在不同的人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3.
倪文琼;庄旭;缪慧娴;陈漪;林建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9):1157-1159
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合并症,其死亡率极高,属不宜妊娠的情况,但每位女性都有属于自己的生育权利,且目前男性生育权也不容忽视,故可导致家庭内部产生争议或使临床诊治与双方生育权之间存在冲突。拟通过引入一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死亡案例,整理并分析上海市产科心脏病中心重度肺动脉高压数据,并利用医学人类学思想及\"家庭参与\"的临床决策模式探讨如何解决临床诊治与生育伦理之间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evacizumab对人高转移肝癌模型LCI-D20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空白对照及Bevacizurnab治疗LCI-D20,用药28d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质量,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对照组肿瘤负荷平均为2.0g;MVD(microvascular density,微血管密度)平均39.6个/HP;治疗组平均肿瘤负荷为0.1g及平均MVD为4.9个/HP,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20.05)。结论:Bevacizumab有抑制肝癌血管形成及肿瘤生长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针对其临床特征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0年6月—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置管及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发生第一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时患者是否确诊有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30)及非糖尿病组(n=6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临床营养代谢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生化指标、腹膜透析流出液致病菌病原学指标以及疾病预后指标。结果基本资料方面,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P0.05);两组患者的透析操作者亦存在差异(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血磷、钙磷乘积均存在差异(P0.05)。预后方面,糖尿病组患者有着更早发生腹膜炎的趋势(P0.05),且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死亡率及因拔管导致结束腹膜透析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及营养不良,且预后较非糖尿病患者更差。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宣教,指导其积极预防腹膜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可靠的检测血清中硫酸头孢噻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血清样品经酸化甲醇蛋白沉淀后,采用ExtendC18柱(250mm×4.6mm,5μm)0.02mol·L^-1乙酸铵-甲醇(65:35)为流动相,头孢唑啉为内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法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测定,硫酸头孢噻利和内标的定量离子对分别为m/z 523→396和m/z455→323。结果:硫酸头孢噻利的回收率在94.0%-101.9%之间,硫酸头孢噻利在2.0~1000.0μ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日内RSD〈9.2%,日间RSD〈10.6%,定量检出限为2.0μg·L^-1。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干扰少、特异性好,可用于硫酸头孢噻利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及临床特殊人群的血药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8.
9.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HBV D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与目的:化疗可抑制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肿瘤患者出现HBV激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存了解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 catheter arterial ehemoembolization,TACE)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凶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7月期间,162例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HBVDNA的变化.并分析HBVDNA变化与AFP的关系。结果:治疗后HBVDNA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5.6%VS.71.6%,P〈0.01]。治疗前HBVDNA≥ 1×10^5/L者更易出现HBVDNA水平的下降(OR=2.7,P〈0.01);治疗后AFP的下降与HBVDNA下降有关联(OR=2.6,P〈O.05)。结论:TACE能降低HBV相关的肝癌患者体内的HBVDNA水平,特别是治疗前HBVDNA≥ 1×10^5/L者及治疗后AFP降低者。 相似文献
10.
射频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肝肿瘤的坏死范围及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射频联合全身化疗和单独射频治疗肝肿瘤的坏死范围及安全性。分析 6 3例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患者 ,其中 2 8例接受经射频联合全身化疗治疗 ,另外 35例接受单独射频治疗。两组治疗疗效均由治疗后一个月的螺旋CT增强扫描评估。相对大肝癌组中联合化疗和单独射频两组的坏死范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各组的安全性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射频治疗肝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与单独射频毁损治疗相比较 ,联合全身化疗后射频毁损治疗在治疗相对大肝癌时能增大肿瘤坏死范围 ,并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