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5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196篇
耳鼻咽喉   72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07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564篇
内科学   447篇
皮肤病学   234篇
神经病学   160篇
特种医学   2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24篇
综合类   1249篇
预防医学   515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550篇
  15篇
中国医学   488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陈浩 《医疗装备》2012,25(8):56-57
本文就医院计量管理工作与医疗质量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必须加强计量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真正为医院医疗质量起到护航保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84.
隐性梅毒及其实验室检查局限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婷  王亮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4):397-398,390
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隐性梅毒的相关文献,发现隐性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此类患者较显性梅毒更难以治疗。隐性梅毒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难以早期发现,又因其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筛查实验中有近三分之一的隐性梅毒患者RPR检测阴性;TPHA和PCR等实验因试剂昂贵或/和仪器特殊,无法在偏远地区得到普及等原因,使隐性梅毒的传播不能得到很好的遏制。因此,急需找到一种对隐性梅毒既简便经济,又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使隐性梅毒患者能够被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减小其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术对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13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ALC重建术及术后康复训练,根据实施手术距受伤时间分为早期组(4周)和晚期组(4-12周),其中早期组815例,晚期组52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1340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医院感染23例,感染率为1.72%,早期组感染率为1.10%(9/815)低于晚期组2.67%(14/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5,P=0.012);早期组患者以膝关节疼痛、髌上囊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组患者以膝关节肿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23例感染患者共培养病原菌29株,早期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晚期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结论早期重建手术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更好地保护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陈浩 《海峡药学》2014,(9):77-78
目的对氨氯地平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建立,为今后的质量标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氨氯地平含量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365nm。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浓度在12.0~90.0μg·mL-1之间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结论采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氨氯地平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7.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中常见骨科疾病,以腰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研究探讨外周血及髓核组织中干扰素诱导型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CXCL10)、CXCL10受体(CXCL10receptor,CXCR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对LDH发病和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08-01-2017-8-31山东医专附属医院及沂水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行髓核摘除手术LDH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40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外周血和髓核组织中CXCL10、CXCR3、TNF-α和MMP1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MP1与CXCL10、CXCR3和TNF-α相关性。对比术后1年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CXCL10、CXCR3、TNF-α和MMP1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及髓核组织CXCL10、CXCR3、TNF-α和MMP1水平均较高,均P0.05;病例组外周血及髓核组织中MMP1与CXCL10、CXCR3、TNF-α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相比,外周血及髓核组织CXCL10、CXCR3、TNF-α和MMP1水平均显著较高,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846,95%CI为2.379~5.313,P0.001)、病程≥4年(OR=2.433,95%CI为1.225~3.640,P0.001)、术后早期不适当运动(OR=2.547,95%CI为1.354~3.740,P0.001)、外周血CXCL10≥326.50pg/mL(OR=2.759,95%CI为1.153~4.366,P=0.005)、CXCR3≥283.61pg/mL(OR=2.319,95%CI为1.159~3.478,P=0.003)、TNF-α≥193.00pg/mL(OR=2.509,95%CI为1.260~3.759,P=0.001)、MMP1≥18.20ng/mL(OR=2.849,95%CI为1.567~4.131,P0.001)、髓核组织CXCL10≥852.40pg/mL(OR=3.476,95%CI为2.654~4.299,P0.001)、CXCR3≥423.22pg/mL(OR=3.885,95%CI为2.685~5.084,P0.001)、TNF-α≥17.21pg/mL(OR=2.575,95%CI为1.371~3.834,P0.001)、MMP1≥276.54ng/mL(OR=2.497,95%CI为1.117~3.877,P0.001)均是导致LDH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LDH患者外周血及髓核组织中CXCL10、CXCR3和TNF-α水平异常较高,与MMP-1正相关,可能导致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8.
目的:筛选中药三棱抗血栓活性部位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斑马鱼血栓模型对中药三棱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的抗血栓作用进行测试。以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抗血栓作用显著的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显著增加斑马鱼血栓模型的心脏染色强度(P<0.01),其余各部位抗血栓作用不明显。在该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5-羟甲基糠醛(2)、对甲氧基苯甲醛(3)、对羟基苯甲醛(4)、对香豆酸(5)、阿魏酸(6)、香草酸(7)、原儿茶酸(8)、香兰素(9)、Methyl-3,6-dihydroxy-2-[2-(2-hydroxyphenyl)-ethynyl]benzoate (10)及1,3-O-二阿魏酰基甘油(11)。结论:三棱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显著的抗血栓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酚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9.
正2011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采用空心环钻髂骨取骨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可满足临床中小骨量要求,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1例,男34例,女27例,年龄23~62岁。空心环钻(外径1.0 cm,内径0.8 cm,长度15 cm)于髂骨钻取松质骨,均用于四肢骨缺损:新鲜骨折48例,骨折愈合不良或不愈合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苏州市区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分布,为提高院外急救水平、更好的配置急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苏州市急救中心提取2018年院外急救患者病历资料和前五年的出车量数据,进行出车量和流行病学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外急救出车辆在五年间增长了近2倍,院外急救患者男女比为1.44:1,年龄集中在25~44岁年龄段的青年人群,院外急救一年中的需求高峰在7~8月和12月一次年1月,一天中的需求高峰时段为8:00~8:59和20:00~20:59,年度疾病谱前3位次为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院外急救的需求量在每日、每月和疾病谱的分布有相对明显的规律,急救中心和有关部门可以此为依据,对急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降低回车率,提升院外急救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