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21.
HPLC法测定芪麦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麦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ertry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2),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为0.20μg~1.10μg,平均回收率为96.88%,RSD=1.32%(n=5),三个批号的样品含量分别为0.328mg/ml,0.319mg/ml,0.356mg/ml。[结论]HPLC法快速准确,可用于芪麦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2.
本文用RIA和斑点分子杂交法,对21例HBsAg阳性和9例HBsAg阴性母亲之水囊引产胎儿,进行HBV宫内感染的研究。发现HBsAg阳性母亲的4例胎儿肝组织中检到HBV-DNA,其中2例心血亦检到HBV-DNA,另2例胎儿的肝匀浆检出HBsAg。HBsAg阴性母亲的胎儿肝组织均未检出HBV-DNA,证实了HBV宫内感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芪参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c acid,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1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胶囊,疗程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前后血脂、CRP及Hcy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7.58%(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RP、Hcy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芪参胶囊能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CRP及Hcy水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正负共刺激分子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研究30例免疫清除期患者、10例免疫耐受期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7—2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清除期和免疫耐受期患者B7-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免疫清除期患者B7—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免疫耐受期患者(P〈0.01)。免疫清除期和免疫耐受期患者PD-L1的表达水平和PD-L1/B7-2比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免疫清除期和免疫耐受期患者PD-L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清除期患者PD—L1/B7—2比值明显高于免疫耐受期患者(P〈0.01)。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中,正、负共刺激分子的变化可能是机体对免疫反应的保护性调节的结果,最终可能使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加深。  相似文献   
25.
摘 要]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bet、GATA3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住院患者,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共分为4组,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度组患者33例、CHB重度组患者21例、重型肝炎组患者16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16例,另选取健康者1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GATA3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HB中度、CHB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PBMCs中T-bet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97±0.094、0.724±0.071、0.860±0.060、0.528±0.059和0.514±0.071;CHB重度及重型肝炎组患者T-bet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B中度组患者T-bet表达水平低于CHB重度组患者(P<0.05);CHB重度组患者T-bet表达水平低于重型肝炎组患者(P<0.05)。CHB中度、CHB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和对照组GATA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66±0.037、0.973±0.021、0.725±0.028、0.759±0.037和0.535±0.028;各组患者GATA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肝炎组患者GATA3表达水平低于CHB中、重度组患者(P<0.05)。CHB中度、CHB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和对照组FoxP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35±0.034、0.919±0.047、0.804±0.021、0.984±0.060和0.772±0.083,除重型肝炎组患者外其他各组患者FoxP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重型肝炎组患者FoxP3表达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0.05)。CHB中度、CHB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T-bet/GATA3的表达分别为0.618±0.100、0.744±0.072、1.187±0.082、0.697±0.078和0.963±0.133,各组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中度组患者T-bet/GATA3比值低于CHB重度组和重型肝炎组(P<0.05);重型肝炎组患者T-bet/GATA3比值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随着肝病炎症的加剧,T-bet与GATA3的表达呈反方向变化,慢性HBV感染患者T-bet/GATA3比值与 FoxP3 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用于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0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按常规行人工流产术,观察组100例在人工流产前肌肉注射间苯三酚,观察两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人工流产时宫口松弛度、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流产应用间苯三酚效果明确、费用低、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巢式PCR及特异引物,建立一种新的乙肝病毒(HBV) DNA rtA181T耐药突变的PCR直接扩增检测方法?方法:巢式PCR方法第1轮扩增HBV DNA 逆转录酶rt活性域片段,第2轮PCR上游引物3′末端碱基设计为与HBV DNA rtA181T突变碱基相同的碱基,扩增出的目的基因片段,即为突变片段?利用该方法,本文检测了43例HBV DNA rtA181T变异标本,分析该方法检测的灵敏性;并比较分析低拷贝HBV DNA水平与高拷贝HBV DNA水平下,该方法与PCR-Sanger测序法检测HBV DNA rtA181T突变的一致性?结果:产物经测序证实,突变检测引物巢式PCR法能扩增出HBV DNA rtA181T耐药突变?在HBV DNA水平为24 U/?滋L?rtA181T突变株含量低至10%时,该方法仍能较好检测出rtA181T变异片段?对43例不同拷贝水平的HBV DNA rtA181T耐药变异临床标本检测显示,该方法检测灵敏性达100%,常规PCR-Sanger测序灵敏性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基于巢式PCR及突变引物为基础的HBV DNA rtA181T耐药突变PCR直接检测法能较好地检测HBV DNA rtA181T耐药变异发生;对HBV DNA低拷贝水平下的rtA181T耐药变异检测,该方法灵敏性优于Sanger测序法,且有较好的特异性?这对早期发现HBV DNA耐药突变?及时更改抗HBV治疗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现代研究表明,锂盐不仅用于躁狂症和其他兴奋躁狂状态,而且锂盐对双相障碍等疾病有较好预防作用,因而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是临床上使用碳酸锂也有许多不良反应,蓄积中毒时可以出现脑病综合征、昏迷、休克、肾功能损害等。锂离子从细胞内排出较慢,所以一旦中毒.持续时间较长,由此引起的死亡也屡见不鲜。同时.碳酸锂临  相似文献   
29.
张公正  陈洪涛 《新中医》2017,49(10):123-126
目的:观察复方阿胶浆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贫血中的效果。方法:将76例已经接受化疗并出现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阿胶浆组与rhEPO组,复方阿胶浆组给予复方阿胶浆;rhEPO组静脉注射益比奥(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2组均持续治疗6周。治疗开始前和每2周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细胞指标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BPC)及血红蛋白(Hb)浓度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比较分析2组的差异。记录并统计比较2组治疗前后贫血等级分布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WBC水平均升高,且复方阿胶浆组升高趋势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2天时,复方阿胶浆组高于rhE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RBC相对于治疗前均升高,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Hb浓度均升高,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hEPO组RBC及Hb浓度均在14天时高于复方阿胶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8天和42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BPC均升高,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贫血等级分布情况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hEPO组不良反应出现率13.2%(5/38),复方阿胶浆组无不良反应出现。治疗42天后,复方阿胶浆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方阿胶浆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分别与rhEP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胶浆改善化疗相关性贫血相对于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初期见效较慢,但中长期疗效相同,且无不良反应出现,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0.
目的:提出非虚假设综合渐近正态法。方法:将渐近正态法加以扩展以覆盖非虚假设和分层设计,从而推导出单样本和两样本基本关系式,功效函数,样本量,及检验统计量。结果:当最小感知差别取零时,它还原对应经典方法,包括经典Cochran检验和Mantel-Haenszel检验。当层数取1时,它还原为非虚假设渐近正态法,包括Dunnett-Gent检验。当最小感知差别取零且层数取1时,它还原为经典渐近正态法,包括单样本和两样本比例检验。结论:这种方法可用于分层设计的有效对照临床试验,以建立临床优效性,非劣效性,或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