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十一方药酒对大鼠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一方药酒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分5组,创面分别外用高、中、低剂量的十一方药酒,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湿润烧伤膏为阳性对照,通过观察创面愈合时间,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百分率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不同时间点创面组织羟脯氨酸水平,研究十一方药酒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外用十一方药酒可以缩短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百分率,增加创面羟脯氨酸水平,作用与湿润烧伤膏相当。结论十一方药酒可增强胶原合成,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加速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2.
广西甜茶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提取广西甜茶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含量和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提取广西甜茶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影响广西甜茶叶总黄酮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为:乙醇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广西甜茶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20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20min。[结论]优化的提取方法效率高,稳定性好,可作为广西甜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邯郸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2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1袋/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91.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IL-6、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IL-6、TNF-α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4.
不同浓度地佐辛用于小儿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90例,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30例)。A组:地佐辛0.6mg·kg-1+盐酸昂丹司琼0.1mg·kg-1+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B组:地佐辛0.8mg·kg-1+盐酸昂丹司琼0.1mg·kg-1+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C组:地佐辛1.0mg·kg-1+盐酸昂丹司琼0.1mg·kg-1+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分别观察并记录患儿启用镇痛泵后2、4、8、12、24和48h的疼痛评分;并记录PCIA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VAS评分为基本满意;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效果更优(P均<0.05);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嗜睡发生率稍低。结论地佐辛用于PCIA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范围大。0.8mg·kg-1的地佐辛是小儿PCIA一个较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185.
目的 探讨近年来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575例血流感染患者,对患者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575例血流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6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38株(占52.4%)、革兰阳性菌267株(占41.4%)、真菌40株(占6.2%),52例患者发生混合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中,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7.6%)、大肠埃希菌(21.7%)、肺炎克雷伯菌(12.6%)、葡萄糖非发酵菌(9.9%)、肠球菌属(3.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6.4%和19.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4.8%和89.3%.在葡萄糖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的多重耐药增加,尤其是葡萄糖非发酵菌.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6.
目的研究七氟烷后处理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1)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n=8):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Control),缺血后处理组(Post),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二甲基亚砜(PD98059溶剂)后处理组(DMSO),PD98059(ERK1/2抑制剂)后处理组(PD),缺血+PD98059后处理组(Post+PD),七氟烷+PD98059后处理组(Sevo+PD)。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记录平衡灌注末,再灌注30、60、90 min心功能指标,灌注结束时,TTC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2)48只SD大鼠,分组同上(n=6),复灌15 min,Westernblot法半定量测定心室胞质磷酸化ERK1/2(p-ERK1/2)及其下游靶点70 000核糖体S6蛋白激酶磷酸化(p-p70S6K)表达水平。结果平衡灌注末各组间心功能指标(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vo组和Post组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脏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与Control组比较,P均<0.05)。复灌15 min时,Sevo组和Post组p-ERK1/2、p-p70S6K的表达高于Control组(P<0.05)。PD98059完全拮抗了七氟烷诱导的p-ERK1/2的表达同时抵消了其心肌保护效果。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强度与缺血后处理相当,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p-ERK1/2活性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探讨近年来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575例血流感染患者,对患者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575例血流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6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38株(占52.4%)、革兰阳性菌267株(占41.4%)、真菌40株(占6.2%),52例患者发生混合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中,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7.6%)、大肠埃希菌(21.7%)、肺炎克雷伯菌(12.6%)、葡萄糖非发酵菌(9.9%)、肠球菌属(3.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6.4%和19.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4.8%和89.3%.在葡萄糖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的多重耐药增加,尤其是葡萄糖非发酵菌.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8.
高脂血症(HLP)是由于体内脂类物质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超过正常范围高限的一种病症。近年来中医药对HLP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就,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9.
目的:探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6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主要中医证候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年龄、高血压级别及病程的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①常见中医证候有35种,其中排前10位的证候依次为:头晕、脉弦、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舌红少苔、困倦乏力、脉弦滑、舌淡苔腻、脉弦细数、心烦胸闷;②主要中医证型中虚实夹杂>虚证>实证;③实证患者年龄多≤40岁,虚证患者多>40岁,虚实夹杂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④实证患者主要分布在正常高值者、Ⅰ级高血压及单纯收缩期患者中,虚证患者主要分布在Ⅱ级及Ⅲ级高血压患者中,虚实夹杂患者主要分布在Ⅰ级、Ⅱ级及Ⅲ级高血压患者中;⑤实证患者分布与患者病程成反比,虚证患者分布与患者病程成正比,虚实夹杂患者病程多>6年。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分级及病程有一定关联性,掌握其分布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