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4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13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373篇
内科学   17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科学   283篇
综合类   788篇
预防医学   375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05篇
  9篇
中国医学   439篇
肿瘤学   13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对暂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 方法 用GDNF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新生大鼠NSCs(GDNF/NSCs),分化培养7 d后,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采用改良的插线法制作暂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 d后经脑室分别移植生理盐水、NSCs和GDNF/NSCs。于再灌注后1、2、3、5、7周末处死大鼠,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神经元分化及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区形成胶质界膜情况,行Luxol fast blue(LFB)染色显示神经纤维损伤情况。 结果 GDNF/NSCs体外分化为MAP2+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NSCs的分化。移植细胞在脑内分化为MAP2+细胞,于再灌注第5周分化达高峰,GDNF/NSCs组于再灌注第3~7周,其MAP2+细胞显著高于NSCs组。各组缺血区由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血管胶质界膜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其连续性中断。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血管胶质界膜损伤严重,完整性差,两细胞移植组,其胶质界膜随时间延长逐渐完整,GDNF/NSCs组早于NSCs组完善对胶质界膜的修复。此外,GDNF/NSCs组的神经纤维损伤修复优于NSCs组。 结论 GDNF/NSCs比NSCs对暂时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与GDNF提高了NSCs在脑内的神经元分化,增强了NSCs对胶质界膜及神经纤维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癫癎夜间发作患儿的癎样放电及其睡眠结构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接受夜间12 h视频录像脑电图及整夜多导生理参数睡眠监测仪监测的癫癎夜间发作患儿54例为病例组,对其脑电图癎样放电及睡眠结构进行研究。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40例为对照组。结果:(1)病例组患儿均出现癎样放电及次数不等的临床发作,其癎样放电与临床发作均以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S1、S2期最多。(2)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睡眠结构中S1期和S2期所占百分比明显增高,而(S3+S4)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所占百分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夜间发作性癫癎患儿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更易出现癎样放电及临床发作,且伴有明显睡眠结构紊乱。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对28~32孕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预防作用.方法 54例胎龄28~32周,出生体重小于1 500 g的早产儿在生后30 min内无论有无缺氧均用nCPAP进行呼吸管理,观察HMD的发生率及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机械通气的应用率.结果 观察组HMD的发生率为44%(24/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33/48),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Ⅲ~Ⅳ级HMD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30%(16/29)需应用PS,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0%(24/4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机械通气率及颅内出血的发病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nCPAP对28~32孕周早产儿发生HMD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减少外源性PS的应用,但不减少对机械通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康复训练期间出现的发作性事件的性质。方法:对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108例1个月至5岁零6个月脑损伤患儿康复训练期间出现的发作性事件的临床表现与V—EE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依其V—EEG结果,108例脑损伤患儿中非痫性发作89例(82.4%),痼性发作17例(15.7%),痫性发作与非痫性发作并存2例(1.9%)。结论:脑损伤患儿康复训练期间出现的发作性事件中,非痫性发作明显多于痫性发作,但表现不典型的痫性发作应当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分析了41例孕妇的羊水或绒毛的染色体核型,其中异常核型3例,检出率为7.3%。本文讨论了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组织相容性抗原Ⅱ类HLA—DRB1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肝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人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PCR)对105例确诊PBC患者,400例健康人群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及相关亚型基因分析。结果:PBC患者组DRB1*07的频率为37.26%,与正常人组的13.8%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比数比为2.7),所有阳性患者经亚型分析均为DRB1*0701;其余DRB1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RB1*0701阳性与阴性患者群体的疾病进程、临床指征、实验室指征等无显著性差异。绪论:中国人群PBC患者可能与DRB1*0701易感性相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海绵吸附载体在脑胶质瘤细胞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microRNA(miRNA)海绵技术构建人源miR-21(has—miR-21)反义片段(miR-21AS),并串联重复8个构建至真核表达载体(pCMV),转染脑胶质瘤细胞U25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miR-21的表达,四甲基偶氨唑盐(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检测miR-21肿瘤密切相关靶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原肌球蛋白1(tumor suppressor gene tropomyosin 1, TPM1)、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 PTEN)、生长素B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β)、人MutS蛋白同基因2(Human mutS homolog2,hMSH2)、程序性细胞死亡4基因(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4,PDCD4)的表达。结果U251细胞转染重组pCMV-miR-21AS质粒后显著下调了miRNA-21的水平,也显著降低了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提高了TPM1、PTEN、TGF—β、hMSH2、PDCIM的mRNA水平。结论构建的miR-21海绵吸附载体可显著下调miR-21水平,从而降低肿瘤细胞学效应,为肿瘤miRNA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小甲状腺癌( STC)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直径在1.0~2.0cm 的STC的CT表现。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7~74岁,中位年龄46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 密度及强化形式等进行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病灶单发43例,双发5例,多发2例,共59个病灶;16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例合并甲状腺腺瘤;2)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8个,不规则形41个;边缘光整者13个,边缘不光整者46个,45个病灶出现甲状腺轮廓连线中断,14个病灶甲状腺轮廓连线完整,均未见明显周围软组织及重要器官侵犯;3) 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44个,等密度15个,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出血或囊变区;32个病灶内见钙化,以细颗粒状钙化多见(23/32,71.9%),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53个,轻度强化6个;4)15例(15/50,30%)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呈实性或囊实性,增强后实质性部分明显强化;6例淋巴结内可见细颗粒状钙化。结论边缘不光整、甲状腺轮廓连线中断、细颗粒状钙化、明显强化的甲状腺实性结节灶及伴有细颗粒状钙化、实性或囊实性、明显强化的颈部肿大淋巴结可以提示STC的诊断。 CT检查能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累及的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超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01至2016-12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35例,均采用超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溃疡修复,平均年龄52.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8.1个月。结合超声多普勒检查和清创肉眼观察,在溃疡周围选择充盈良好、口径在0.8 mm以内的穿支动脉或小动脉作为皮瓣受体血管,行穿支皮瓣吻合。术后采用皮瓣存活率和保肢率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随访期内,30例皮瓣存活良好,皮瓣存活率85.7%。5例出现皮瓣局部坏死,其中2例经清创和植皮后溃疡二期愈合,剩余3例溃疡不愈合甚至进一步扩大,予以截肢,保肢率为91.4%。术后SAS、SD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BI指数较术前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经典皮瓣手术,利用超显微外科技术对糖尿病足溃疡修复重建是安全有效的,且供区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该技术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受体血管。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开发便于快速估算环境放射性污染所致公众成员外照射剂量的应用软件。方法:基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提供的数据,创建公众(成人与不同年龄组儿童)在不同环境暴露情形下的外照射剂量率转换系数数据库;在Windows操作系统内利用Python语言编写数据调用与计算程序,并借助PyQt工具包设计软件界面;为测试该软件的计算结果,试算了几种最可能出现放射性核素在3种环境暴露情景下所致公众成员的外照射剂量差异,并开展了合理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开发软件可在带Windows系统的个人电脑上快速完成放射性核素污染外照射所致公众的器官当量剂量与全身有效剂量的估算,计算结果合理。结果表明,公众成员的年龄越小,器官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通常越大;对于相同活度浓度且达到放射性平衡 90Sr的土壤表面污染和水体污染,婴儿的有效剂量约为成人的6.08倍和2.51倍。 结论:本研究开发的软件具有操作简单、计算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核事故应急等情形下快速估算公众成员外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