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4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XC型趋化因子受体CXCR1及CXCR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33例及其中16例患者治疗后PBMC中CXCR1及CXCR2 mRNA的表达,设3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斑块状银屑病患者PBMC中CXCR2 mRNA表达水平为1.38±0.87,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0.73±0.58,治疗后患者1.21±0.62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XCR1 mRNA表达水平为0.26±0.28,与健康对照组及同一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0.17±0.26,0.27±0.31(均P>0.05);银屑病患者PBMC中CXCR2 mRNA水平高于CXCR1 mRNA水平,二者均与PAS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X-CR2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2.
血液恶性疾病或肝移植患儿并发真菌感染(大多为念珠菌或曲霉感染 )已成为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伊曲康唑为一广谱抗真菌药物 ,在体外有抗曲霉活性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粘膜及侵入性真菌感染。由于婴儿和儿童服用胶囊有困难 ,为方便给药 ,作者开发了以羟丙 β-环糊精为助溶剂的伊曲康唑口服液 (标示量 1 0mg/ml,羟丙 β-环糊精40 0mg/ml)用于儿童。成年白血病患者以每日5mg/kg剂量给药 ,血清药峰浓度大于 2 5 0ng/ml,高于肺部抗曲霉感染的有效浓度。但儿童服用伊曲康唑后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很有限 ,且…  相似文献   
43.
白三烯(LT)B4是银屑病炎症过程中最主要的炎症递质之一。LTA4水解酶是LTB4合成的关键酶,尤其在抗银屑病药物的局部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选择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几种代表性药物或化合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其对LTA4水解酶mRNA表达水平(即在转录水平上的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这些药物或化合物在抗银屑病炎症时作用于脂氧合酶代谢途径中的靶位。  相似文献   
44.
雷公藤叶中二萜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叶中分离出九个二萜化合物,经物理常数测定、化学反应、以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1)、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2)、雷公藤内酯二醇(tripdiolide,3);雷醇内酯(triptolidenol,4)、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16-hydroxytriptolide,5)、雷公藤氯内酯醇(tripehlorolide,6)、雷藤内酯三醇(triptriolide,7),以及新化合物雷公藤内酯二醇酮(tripdiotolnide,8)和13,14-环氧9,11,12-三羟雷公藤内酯(13,14-epoxide 9,11,12-trihydroxytriptolide,9)。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正在研究。  相似文献   
45.
安全性评估已成为化妆品及日常用品研究的一个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部分。现行的分析方法所需周期长,且只能反映接触过敏试验一个方面的问题。作者在累积接触增强试验(CCET)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的短期分析方法——佐剂皮内注射与封包24小时联用,重复2次,缩写为AP2试验。  相似文献   
46.
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最后产物,是人体的生理物质。人每天从尿中排泄总量为30g左右,其中皮肤的尿素含量约为1%。尿素有影响角质层结合水分的能力,是天然的保湿因素之一,还具有角质修复、促进渗透、抗微生物及抗瘙痒作用。因此应当了解皮肤病理变化是否伴有尿素含量的变化。已有报道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尿素含量。但这些方法从角质层刮取碎屑分析,仅涉及到角质层很浅表部分,因此,只能测定与部分氨基酸有关的尿素。  相似文献   
47.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人血浆中拉呋替丁血药浓度的LC-MS/MS法,采用CN柱(4.6 mm×1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水(含20 mmol.L-1乙酸铵,0.2%甲酸)(97:3);流速1.0 mL.min-1;气动辅助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检测,多反应离子检测(MRM)拉呋替丁和内标氯苯那敏分别为:m/z 432.20→351.15;m/z 275.10→230.05。拉呋替丁在1.98~396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定量限1.98 ng.mL-1。拉呋替丁低、中、高三个浓度批内及批间变异、准确度、绝对回收率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无显著基质效应。该方法专属性强,分析周期短,适合于临床上拉呋替丁血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8.
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膏的制备及释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膏。方法:研究其制备工艺,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进行口腔膏释药特性研究,通过与参比制剂Acolon的比较,评价口腔膏的释放度及膜渗透率。结果: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测定方法可靠,自制口腔膏累积释放率在0.5,1,7h分别为21.02%,33.52%和63.67%,优干参比软膏(4.92%,8.72%和44.96%),两制剂的膜渗透速率(1.847和1.835μg·cm-2·h-1)相当。结论: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膏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盐酸特比萘芬片的人体药动学,并对试验制剂盐酸特比萘芬片和参比制剂盐酸特比萘芬片(兰美抒)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按照两制剂两周期随机交叉设计,19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盐酸特比萘芬片和参比制剂盐酸特比萘芬片(兰美抒)250 mg.采用HPLC-UV法测定血浆盐酸特比萘芬片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剂量口服250mg盐酸特比萘芬片试验和参比制剂,测定得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1.66±0.62)μg·mL-1和(1.55±0.66)μg·mL-1,Tmax分别为(1.5±0.7)h和(1.4±0.6)h,t1/2(Kel)分别为(12.65±3.07)h和(14.24±3.65)h,MRT分别为(10.21±3.13)h和(11.56±3.62)h,AUC0-48分别为(5.98±2.45)μg·h·mL-1和(6.76±3.14)μg·h·mL-1,AUC0-∞分别为(6.32±2.58)μg·h·mL-1和(7.20±3.27)μg·h·mL-1.按AUC0-48估算,受试制剂的人体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5.1±22.5)%,按AUC0-∞估算,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9±21.6)%.结论 两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并计算90%置信区间,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50.
RT-PCR检测人皮肤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检测人体皮肤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基因的RT PCR方法。方法 取 2 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皮损边缘未受累部位皮肤 ,并收集 1 0例健康人皮肤 ,用 2 5g/L分散酶 (dispase)消化分离真皮、表皮 ,TRIzol提取RNA ,逆转录合成cDNA ,PCR扩增CXC型趋化因子受体CXCR2片段。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表皮及真皮中的CXCR2表达水平 (为靶序列与 β 肌动蛋白序列吸光度之比 ,下同 )分别为 1 .2 9± 1 .1 3和 2 .4 2± 1 .2 6 ,明显高于皮损边缘部位及健康对照皮肤 (分别为 0 .5 2± 0 .4 6、0 .92± 0 .6 0和 0 .0 2± 0 .0 2、0 .0 5± 0 .0 4 ) (均P <0 .0 1 ) ,CXCR2基因表达在真皮高于表皮。结论 CXCR2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建立的检测人体皮肤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基因的RT PCR基本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