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2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1044例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梅毒在我省的发病和流行情况,对自1993年1月至1997年5月广东省各市、县的1044例梅毒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广东省各市、县上报的梅毒病例登记卡。  相似文献   
352.
广东省1985-2006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广东省性传播疾病(性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此对1985-2006年广东省性病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3.
目的了解贵港市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人群的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艾滋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检测人数分别是2 268例、2 399例、3 492例,检出阳性743例,HIV平均阳性率为9.11%,每年检测阳性率分别是8.43%(191/2 268)、7.76%(186/2 399)、10.49%(366/3 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P=0.001)。求询者男女比例为1.16:1;年龄以20~39岁年龄段为主,占52.32%(4 269/8 159)。男性阳性检出率12.03%(526/4 373),60岁以上人群为24.17%(293/1 212),初中以下12.91%(420/3 254),离异或丧偶者的为12.71%(69/543),有男男性行为史、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史、注射吸毒史、异性性行为史的人群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5.48%、30.55%、4.08%、8.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HIV感染率相关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求询者来源类型、主要求询原因、梅毒检测情况。结论贵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HIV阳性率较高,与HIV感染率相关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求询者来源类型、主要求询原因、梅毒检测情况。  相似文献   
354.
355.
广州地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监测广州地区2000年-2003年分离的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为制定淋病防治策略和修改淋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耐药百分率、MIC50、MIC90和MIC均。结果:从2000年-2003年共检测396株淋球菌,耐药菌344株,占86.7%。淋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2001年的73.7%上升到2003年的93.6%,呈稳步上升趋势。环丙沙星的MIC50、MIC90和MIC均4年间增加了1倍。结论:广州地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很高,且呈稳步上升趋势,环丙沙星不再适宜被推荐用于对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56.
男性患,22岁,以躯干、四肢小片状皮肤萎缩12年就诊。皮肤损害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皮肤萎缩斑,触之有松弛感。皮肤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萎缩及真皮浅层弹力纤维消失。  相似文献   
357.
报告1例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患者,男,22岁。四肢躯干色素沉着斑,减退斑,毛细血管扩张及轻度萎缩20余年,其弟也有类似现象。病理切片行甲基紫染色,可见真皮乳头有类淀粉样物质。  相似文献   
358.
 目前银屑病与炎症性肠病被认为是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两者互为共患病。它们在病理生理机制上有许多重叠,因而靶向这些共同发病通路的药物成为当前治疗这两种共患病的热点。本文综述银屑病与炎症性肠病中共同发病通路,包括细胞外的肿瘤坏死因子、IL-23、IL-17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内的JAK-STAT通路、cAMP信号通路、ROR-γT/Th17轴,简要总结靶向这些共同发病通路的新兴药物,以期为临床治疗两种共患病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359.
 报告1例过量甲氨蝶呤中毒引起的皮肤损害。患者女,74岁,全身红斑脱屑伴疼痛8 d。入院前连续10 d口服MTX 5 mg/d,累积剂量50 mg,服药第3天全身出现红斑脱屑。皮肤科检查:口腔黏膜糜烂,躯干四肢弥漫分布红斑,表面脱屑,部分可见糜烂渗出,以四肢受累为主。完善相关实验检查提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诊断:甲氨蝶呤中毒。治疗:口服亚叶酸钙解毒,加强水化,碱化尿液,促进血小板及白细胞升高,护肝,外用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目前病情平稳,正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360.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2、IL-2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凉血活血汤联合青黄膏治疗组和阿维A联合青黄膏对照组,记录治疗前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7、IL-22、IL-23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组(20例)进行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治疗前各因子水平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指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17、IL-22、IL-23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且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1)。两组间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凉血活血汤联合青黄膏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中IL-17、IL-22、IL-23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