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34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238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240篇
药学   61篇
  3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亚秒级螺旋CT对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成像方法、技巧.方法对20例临床上疑肺动脉栓塞的病例先行常规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运用螺旋CT快速薄层扫描,并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技术对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进行CTPA成像,研究肺动脉成像的最佳参数及操作技术,探索该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疾病检查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0例患者检出7例肺动脉栓塞病人,栓塞表现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腔内充盈缺损.结论亚秒级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CTPA)是急性肺动脉栓塞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在成像技术完全可行,且安全、迅速、有效、无创.  相似文献   
42.
背景:大量的研究报道证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形态、免疫表型、集落形成能力和分化潜能等方面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但在向软骨分化的能力上,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明显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探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半月板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通过有限稀释单克隆培养法将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从兔滑膜组织中分离出来并加以纯化,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其形态学、超微结构、分子表型、增殖动力学、核型以及致瘤性等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从兔滑膜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单层培养具有极强的增殖能力,在第6天时达到生长的最高峰,倍增时间为(30.2±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一些分子标记CD44、CD90。DNA含量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荷瘤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是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无致瘤性,因此可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3.
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拟建立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采用连续分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嗜铬细胞瘤细胞,采用细胞培养液中儿茶酚胺水平检测、多聚甲醛诱发荧光及细胞嗜铬粒蛋白A(C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进行细胞性质和功能鉴定,并用噻唑兰(MTT)法观察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培养3~7天时生长较快,7天后细胞开始分化。经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多聚甲醛诱发荧光等,证明该细胞有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并且培养的细胞CgA和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鉴定其具有嗜铬细胞瘤的分泌和表达功能,国内尚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44.
夏建峰  黄泽和  陈松 《放射学实践》2021,36(10):1259-1264
【摘要】目的:探索利用双肾增强CT评估肾积水患者肾脏功能受损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双肾增强CT检查数据,其中肾积水组(双肾积水患者)38例,无肾积水组(双肾无积水者)36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各项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然后应用Pearson或Spearman检验分析肾积水组患者增强CT各项参数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结果:肾积水组的eGFR、皮质期双肾皮质强化均值、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均值、髓质期双肾髓质CT升高均值、髓质期双肾髓质强化均值、皮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髓质期双肾髓质强化率、双肾皮质厚度均值及双肾实质厚度均值都低于无肾积水组,而髓质期双肾皮质CT升高均值高于无积水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积水组eGFR与皮质期双肾皮质强化均值(r=0.663,P<0.001)、皮质期双肾髓质强化均值(r=0.344,P<0.05)、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均值(r=0.562,P<0.001)、髓质期双肾髓质CT升高均值(r=0.489,P<0.01)、髓质期双肾髓质强化均值(r=0.601,P<0.001)、皮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r=0.720,P<0.001)、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r=0.725,P<0.001)、髓质期双肾髓质强化率(r=0.607,P<0.001)均具有相关性,其中以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r=0.725,P<0.001)为最。结论:双肾增强CT能够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5.
环状RNA(circ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在多种哺乳动物组织或细胞中广泛表达,且与传统线性RNA相比,circRNA为闭环结构,对RNA外切酶和终止子核酸外切酶降解无效,稳定性好,能在血清、尿液、唾液等体液中检测到。大量文献报道circRNA通过circRNA-microRNA(miRNA)-mRNA网络参与生物的胚胎发育及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且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关。近年研究证实,甲状腺癌组织中存在circRNA的表达失调,表达失调的circRNA通过充当miRNA的“分子海绵”,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笔者通过收集circRNA的研究进展,对circR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 通过水模研究,探讨影响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靶区勾画阈值(TH%)的因素,建立计算阈值的公式,为不同生物学特征的肿瘤选取不同阈值.方法 对特制的拥有5个不同大小靶区、7种不同靶区本底放射性比值的水模进行PET/CT图像采集,由图像得到每个靶区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靶区边界处的SUV(SUVborder)、本底中1 cm×1 cm大小感兴趣区的平均SUV(SUVbg)以及靶区内径(D)等,使用SPSS 13.0的曲线估计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计算阈值的公式,并以此对29个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癌原发灶或转移淋巴结进行肿瘤靶区勾画,求出体积,比较PET和CT图像勾画的体积间的差别.结果 通过分析水模数据,得出阈值与靶区的大小呈负相关,与靶区的SUVmax呈负相关,与SUVbg呈正相关,阈值的计算公式为TH%=33.1%+46.8%×SUVbg/SUVmax+13.9%/D,r=0.994.通过对29个病灶进行比较,发现PET和CT勾画的平均大体肿瘤体积(GTV)分别是(7.36±1.62)ml和(8.31±2.05)ml,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结论 靶区的大小、SUVmax及SUVbg均会影响靶区勾画阈值;通过公式TH%=33.1%+46.8%×SUVbg/SUVmax+13.9%/D可对不同肿瘤计算合适的阈值.按此公式PET和CT勾画的靶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7.
目的使用慢病毒介导兔BMP-2基因转染兔滑膜间充质于细胞(SMSCs),检测其安全性,并在体外定向诱导至软骨细胞。方法通过构建包含BMP-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MSCs后行安全性分析;各项检测和MicroRNA分析判断转染后的SMSCs是否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结果贴块法获得的SMSCs在经分离纯化后,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应有的结构和表面标志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增殖动力学、核型分析、致瘤型分析等证实被慢病毒转染的SMSCs安全。Westernblot、免疫荧光等证实且能稳定表达BMP-2蛋白。14d后,免疫组化、MicroRNA检测等证实在不需外加外源性BMP-2的体外环境下SMSCs可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结论经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的兔SMSCs足够安全,能稳定表达BMP-2,体外能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内旋技术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干上1/3骨折术中对旋转畸形的纠正效果.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14例股骨干上1/3骨折患者,男12例,女2例;年龄18 ~ 60岁,平均34.0岁.骨折按Russell-Taylor分型:14例均为ⅠA型;按AO分型:A型7例,B型7例.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中经皮置入股骨转子间Schanz钉,采用Schanz钉内旋技术辅助纠正近端旋转.术后采用CT扫描测量患侧与健侧的股骨颈前倾角,计算双侧差值,以判断骨折远、近端旋转畸形的程度. 结果 患侧股骨颈前倾角平均为15.84°±5.79°(3.8°~23.8°),健侧股骨颈前倾角平均为14.54°±3.73°(12.0° ~ 26.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7,P=0.457).患侧近端外旋10例,平均外旋4.35°(0.5°~10.5°);内旋4例,平均内旋6.33°(1.0°~10.5°).超过10°的旋转畸形发生率为14.3%(2/14). 结论 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干上1/3骨折术中应用股骨近端内旋技术能有效纠正旋转畸形.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的效果。方法:对乳糜尿14例行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结扎术。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0m in(90~180m in),平均术中出血量50m l(30~80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随访术后1年乳糜试验阴性。结论: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结扎术,效果确切,患者损伤小、康复快,尤其适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可完全替代传统开放肾蒂淋巴管剥脱结扎术。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诊断和治疗.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间确诊的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AMR病例3例.移植前受者均有HLA致敏史,其中2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曾为阳性,但移植前已转为阴性,另1例移植前PRA-Ⅱ类抗体为强阳性.3例术前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实验均为阴性.移植后1周内均出现了抗HLA抗体水平的迅速升高伴急性移植肾功能衰竭.急性AMR确诊后采用反复多次血浆置换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联用硼替佐米)治疗.结果 3例移植肾穿刺病理结果均符合急性AMR的诊断标准.1例因确诊时移植肾已破裂出血而切除移植肾;1例经4次血浆置换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抗体水平显著下降且病理损伤明显好转,于术后50 d移植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例经5次血浆置换及丙种球蛋白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于术后24 d切除移植肾.结论 HLA预致敏患者即使PRA移植前已转阴都属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AMR的危险人群,当出现移植肾早期原发性无功能或移植肾功能急剧下降时,及时检测HLA抗体水平和移植肾穿刺活检对确诊急性AMR十分重要.血浆置换及丙种球蛋白(或联合硼替佐米)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方法,预后与干预早晚及病理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