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4月共收治冠状动脉瘘患者5例,均为右冠状动脉右室瘘,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均于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云南汉族人群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基因VKORC1 1173C/T多态性分布及与其他群体间的差异,并探讨其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的分子遗传关系.方法采集300名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已达稳定剂量、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在目的范围(1.5~3.0)病人的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VKORC1 1173C/T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探讨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与该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在所有的样本中,VKORC1 1173C/T基因共检出C(10%)和T(90%)2种等位基因,纯合子TT(80%)和杂合子CT(20%)两种基因型,云南汉族人群中VKORC1 1173C/T基因多态性分布在性别和年龄上无差异;CT基因型病人所需华法林维持剂量最高(3.62±1.35)mg/d,其次是TT基因型病人(3.12±1.17)mg/d.结论与其他群体相比,云南汉族人群VKORC11173C/T基因位点具有自己的遗传多态性,其基因型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钱凯  蒋立虹  陈智豫 《华西医学》2010,(9):1631-1631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7岁。因"劳累后胸闷心悸气促,偶伴胸痛4余月"入院。2009年3月3日凌晨突发胸闷胸痛,呈压榨性,伴心悸呼吸气促。疼痛向左前臂放射,无昏厥及呕吐发生。休息及体位改变后无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急诊行心电图检查示急性心肌梗死,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对行单一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3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CI-186组17例,对照组15例.依达拉奉组接受MCI-186 0.5 mg/kg在主动脉开放前10 min一次性加入体外循环机静脉储血罐中,对照组不接受MCI-186.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开放后8,16,72 h测量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reatine kinase Mbmass,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yo)、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于术前、主动脉开放后4,8,16,24 h 测量血浆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水平.记录复跳和术后48 h正性肌力药物应用情况.结果:①CK-MB,cTnI在主动脉开放后8 h,Myo在主动脉开放后16 h最高;组间比较CK-MB,Myo,cTnI在主动脉开放后8 h,16 h 依达拉奉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②MDA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点均升高,依达拉奉组在开放后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③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依达拉奉组高于对照组.术后48 h多巴胺平均最大剂量依达拉奉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再灌注前,及时给予依达拉奉可减少MDA的产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5.
病人 男 ,38岁。左前胸壁发现肿物 1年。查体见左前胸壁可触及 16cm× 16cm× 10cm大小囊性肿物。MRI报告为左胸壁巨大囊性肿块 ,长T1、长T2信号 ,约 15cm× 15cm×9cm大小。2 0 0 2年 1月在全麻下行左胸壁巨大肿瘤摘除术。术中见胸大肌覆盖肿瘤 ,上缘与锁骨下动脉相粘连 ,下缘位于锁骨中线第 5肋间 ;囊壁增厚如静脉管壁 ,切开囊壁吸出 45 0ml橙黄色液体 ,囊腔内无分隔 ,内壁光滑 ,完整摘除囊肿。病理诊断 :左胸壁巨大囊性脉管瘤 (图 1、2 )。术后半年随访 ,左胸壁肿瘤无复发 ,胸部CT片显示正常HE× 10 0     …  相似文献   
26.
马周瑞  杨应南  李亚雄  陈智豫  郑世营 《医学综述》2009,15(5):799-800,F0003
目的探讨婴儿心室间隔缺损(VSD)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管理要点。方法作者回顾总结昆明市延安医院1997年1月至2007年9月255例婴儿VSD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本组患儿年龄28d至12个月(平均9.7个月),体质量4~10kg(平均7.24kg),均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中膜周部VSD219例、干下型VSD19例、肌部VSD6例、混合型11例。全组补片修复242例,直接缝合13例。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13例,重要并发症13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d,出院时心功能和健康情况良好。结论婴儿VSD手术治疗效果良好;VSD如对心肺功能已造成损害或预计缺损难以自行闭合者均应在婴儿期手术修复;术中心肌保护及术后围术期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琥珀酰明胶(Gelofusine)应用于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4例儿童房室缺患者,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8~ 14岁,体重21 ~ 34kg,随机分为琥珀酰明胶(G)组(n=12),乳酸钠林格液组(RL)组(n=12),2组分别用琥珀酰明胶和乳酸钠林格30~ 50mL/kg预充体外循环管路,其余方法均相同.在CPB开始前,CPB开始后20 min和CPB结束时由中心静脉抽血行血流变学测.结果 CPB开始后20 min和CPB结束时G组(低、中、高切变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较(FIB) CPB前明显下降(P<0.01),血沉(ESR 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升高,血浆粘度无明显变化;RL组CPB开始后20 min和CPB结束时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无明显变化,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2组之间CPB开始后20 min和CPB结束时,G组CPB开始后20 min和CPB结束时高切变率全血粘度(P<0.01)、血浆粘度(P<0.01)、ESR (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均高于RL组.结论 体外循环中应用琥珀酰明胶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升高,增加血细胞破坏,有可能使微循环灌注不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零平衡超滤(ZBUF)和静脉-动脉改良超滤(V-A MUF)联合应用于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判定二者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69例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患者,其中男32例,女37例,年龄4~24个月,体重5~13 kg;选用MEDOS ME HFOS 0025婴儿型超滤器,CPB期间行ZBUF,CPB结束后采用静脉-动脉路径行改良超滤.观察患者平均动脉压(MAP)、血浆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红细胞压积(HCT)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MAP在V-A MUF结束时明显较CPB期间升高(P<0.05);V-A MUF结束时TNF-α、IL-6、IL-8与ZBUF过程中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OP和HCT在V-A MUF结束时较CPB期间明显升高(P<0.05).结论 ZBUF与V-A MUF联合应用于婴幼儿CPB手术中可排除炎性因子,快速减少体内水分、提高COP和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总结32例14岁以下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32例中完全性房室管畸形20例,室间隔缺损并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二尖瓣脱垂2例,均为单根或多根腱索断裂。其中5行二尖瓣置换术,余27例手术均行二尖瓣成形术,同期矫治心内畸形。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为12%,死亡原因为低心排3例,心率紊乱1例。结论 对14岁以下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多数可行成形术,少数可行二尖瓣转换术。  相似文献   
3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ticballoon counter pulsation,IABP)为置于降主动脉内的气囊装置,一方面提高平均动脉压(MAP),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氧供,减轻心肌缺血;另一方面降低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降低舒张末期容积及室壁张力,减少心肌需氧量。它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