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48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43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152.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差异,从整体上认识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细胞因子表达状况。方法通过检测57例ASD外周血常规,并从中选择4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不同数值的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和5例健康人,应用Trizol法分别提取他们的外周血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Cy5、Cy3分别标记患者、健康人的cDNA,混合后在细胞因子基因谱芯片上杂交,经对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和SAM芯片数据软件的应用,获得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的细胞因子基因。结果在57例ASD患者中,47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低于正常值,占82.46%,4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不同数值的患者均表现为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下调,并都显示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MHCⅠ)、β胸腺素-4和祖血小板碱性蛋白3种基因表达下调,我们对各自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了解可能的分子机制。结论分析房间隔缺损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图谱,β胸腺素-4可能在心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祖血小板碱性蛋白基因表达的下调与血小板平均体积相关,可能对患者的免疫状态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3.
危重患者抗生素应用过程中致病菌快速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抗生素目标治疗7 d内致病菌种类和比例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已明确致病菌并根据细菌学检验使用抗生素的100例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观察不同时间内痰标本中检测出的致病菌种类和比例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年龄、用药时间、住院时间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共分离出295株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Gˉ)菌为主,占菌株数的62.4%(184/295).排在前3位的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2.4%(66/29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A/MRSE)20.7%(61/295)、不动杆菌属10.5%(31/295),占菌株数的53.6%.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1种及以上,结果发现,致病菌比例发生变化160株,种类发生变化126株;其中随抗生素使用时阃延长,致病菌比例变化逐渐下降,3~5 d致病菌比例变化较6~7 d明显,分别为72.7%、62.5%、60.0%(P<0.01),说明治疗效果确切;而致病菌种类变化则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6~7 d较3~5 d变化为甚,分别为66.0%、77.1%(P<0.01),表现为新的非敏感菌种出现.随着抗生素应用种类的增加,致病菌种类变化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抗Gˉ菌时常出现的新菌种为白色念珠菌、MRSA;抗G+菌时常出现的新菌种为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致病菌的变化与年龄和住院时间有关,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致病菌的种类变化越显著.结论 抗生素目标治疗7 d内即可出现新的非敏感致病菌,且抗生素使用时间越长,种类越多,致病菌的种类变化越明显;患者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致病菌的种类变化也越明显.致病菌种类的变化中白色念珠菌出现几率较高.动态监测致病菌的变化,及时调整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对进一步认识及攻克难治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4.
患者女,28岁,因"间断性恶心、呕吐3d,进行性加重性意识不清1d"入院。患者平素体健,起病前1d有进食生鱼片史,否认胸痛、呼吸困难、发热症状,否认心脏疾病和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查体: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皮肤干瘪,脱水貌,体温36.4℃,血压84/50mmHg,心率104次/min,呼吸28次/min,呼吸深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啰音,心脏检查未闻及奔马律、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部和神经系统体征阴性。 相似文献
155.
近年来,随着超声波生物学效应的深入研究,低强度超声(LIUS)经颅脑刺激治疗脑神经疾病因具有无创、高空间分辨率及高性价比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LIUS主要通过非热效应发挥作用,在脑神经疾病(如创伤性颅脑损伤、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该技术在脑神经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6.
我科自 1 994年~ 2 0 0 1年共完成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1 4例。 1 4例均行Ben tall手术 ,其中 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 4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34~ 72岁。术前诊断主动脉根部瘤 9例 ,主动脉夹层 5例 ,分别为 :DeBakeyⅠ型 2例、DeBakeyⅡ型 3例。全组合并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1 2例 ,中~重度关闭不全 2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1例。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用带瓣人造血管置换主动脉根部 ,近心端用连续缝合法缝于主动脉瓣环上。 1 2例冠状动脉开口直接吻合于人造血管侧壁直… 相似文献
157.
患者男性,68岁,因"反复劳力性胸闷、气促10年"入院,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Ⅲ~IV级。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为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检查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入院后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后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植入术,首次经静脉左室电极导线植入失败后改经心外膜途径行左室心外膜电极导线植入,并最终完成了CRT-D植入术。术后随访1年,患者活动能力明显增强,心功能和心脏超声检查各项参数明显改善,提示经心外膜途径植入左室电极导线是经静脉途径左室电极导线植入失败时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总结Rastelli手术治疗右室双出口合并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严重狭窄经验及效果。方法分析23例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早期疗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Rastelli手术,经右心室切口用人工血管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形成左心室至主动脉的内隧道。切断主肺动脉,闭合近端,用异种带瓣牛颈静脉建立右心室流入道至主肺动脉的外管道。结果2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3例死亡。结论Rastelli手术是治疗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严重狭窄的满意术式,可以达到根治效果。但远期存在二次手术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