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04篇 |
免费 | 315篇 |
国内免费 | 1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1篇 |
儿科学 | 82篇 |
妇产科学 | 29篇 |
基础医学 | 175篇 |
口腔科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686篇 |
内科学 | 284篇 |
皮肤病学 | 31篇 |
神经病学 | 84篇 |
特种医学 | 158篇 |
外科学 | 257篇 |
综合类 | 1097篇 |
预防医学 | 468篇 |
眼科学 | 78篇 |
药学 | 414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402篇 |
肿瘤学 | 1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76篇 |
2022年 | 202篇 |
2021年 | 234篇 |
2020年 | 165篇 |
2019年 | 154篇 |
2018年 | 164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222篇 |
2013年 | 236篇 |
2012年 | 243篇 |
2011年 | 230篇 |
2010年 | 231篇 |
2009年 | 237篇 |
2008年 | 234篇 |
2007年 | 229篇 |
2006年 | 188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47篇 |
2003年 | 126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2,HDAC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表达下调对食管鳞癌EC970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分析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HDAC2蛋白的表达。将特异性针对HDAC2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对照siRNA分别转染食管鳞癌EC9706细胞,实验分3组:未处理组、对照siRNA组和HDAC2siRNA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EC9706细胞中HDAC2蛋白的表达。CCK-8计数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FCM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HDAC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9.71%,显著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的51.11%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23.19%,3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21,P=0.000);此外,HDAC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均>0.05),但是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均<0.05)。HDAC2siRNA能有效下调食管鳞癌EC9706细胞中HDAC2蛋白的表达,明显抑制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增殖,促使细胞周期静止在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HDAC2表达下调能明显提高p21和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量,同时降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bcl-2的表达量。结论:HDAC2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下调介导的食管鳞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静止以及细胞凋亡可能与p21、bax的表达升高和cyclin D1、bcl-2表达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滴眼液对血管化大鼠角膜磷酸化p38(p-p38)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 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可能机制。方法:角膜缝线法建立24只大鼠右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双氢青蒿素滴眼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各12只。术后第7天,测量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并计算新生血管面积;2组各随机选取6只大鼠并摘取角膜检测角膜p-p38的表达及VEGFA mR NA的表达。结果:双氢青蒿素滴眼液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双氢青蒿素滴眼液组大鼠角膜p-p38表达量低于生理盐水组;双氢青蒿素滴眼液组大鼠角膜VEGFA mR NA表达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20mg/L双氢青蒿素滴眼液可能通过抑制p-p38的表达以及VEGFA mRNA的转录,从而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p38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调控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32例病例中,22例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7例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小梁切除术,3例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随诊1~12mo,观察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患者32例术前平均眼压45.67±14.36mmHg,随访末次眼压16.63±7.94mmHg,其中9~21mmHg者27例,21~24mmHg者4例,>24mmHg者1例。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者24例,不变者7例,下降者1例。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确诊的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32例50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2.0±10.4)岁;双眼18例;单眼14例.所有患眼行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行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47只眼,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44只眼.驱梅治疗后随访3~36个月,中位数14个月.结果 50只眼中,前葡萄膜炎4只眼、全葡萄膜炎38只眼、后葡萄膜炎8只眼,分别占患眼8.0%、76.0%、16.0%.患眼矫正视力无光感~1.0.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42只眼,占患眼的84.0%;视盘充血水肿30只眼,占患眼的60.0%;后极部及中周部灰黄色病灶18只眼,占患眼的36.0%;眼底无异常改变6只眼,占患眼的12.0%.FFA检查结果显示,视盘毛细血管扩张,荧光渗漏32只眼,占患眼的64.0%;视网膜血管管壁荧光渗漏及着染34只眼,占患眼的68.0%;后极部视网膜斑片状弱荧光24只眼,占患眼的48.0%;黄斑区囊样荧光积存15只眼,占患眼的30.0%.ICGA检查结果显示,后极部有鳞状或椒盐状弱荧光26只眼,占患眼的52.0%.驱梅治疗后,视力提高34只眼,占患眼的68.0%.结论 梅毒性葡萄膜炎以全葡萄膜炎多见.眼底以视网膜血管炎同时伴有视网膜脉络膜炎为主要表现;正规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95.
缺氧诱导因子(HIFs)是肿瘤急慢性缺氧反应中的关键性蛋白成员,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HIFs在包括肝细胞癌(HCC)在内的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能促进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HCC具有典型侵袭性生长特性,该特性与EMT密切相关。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EMT过程,在HIFs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迁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HIFs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Notch信号通路在包括HCC在内的肿瘤细胞EMT过程中发挥效应。现对HIFs促进肿瘤细胞EMT,特别是对HCC EMT的调控作用及Notch信号通路在该过程的可能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普萘洛尔诱导比格犬急性心力衰竭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尿量、尿钠、尿钾及血钠、血钾含量的影响。方法静脉推注普萘洛尔诱导急性心力衰竭,静脉滴注普萘洛尔维持心衰,股动脉插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电磁流量计测量心输出量,输尿管插管测量尿量,模块式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尿钠、尿钾、血钠和血钾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AngⅡ和ET-1的含量。结果心衰犬静脉滴注重组人脑钠肽后,AngⅡ和ET-1的含量较基础值降低(P<0.05~0.01),尿量、尿钠明显增加(P<0.05),尿钾含量减少(P<0.05~0.01)。结论rhBNP降低普萘洛尔所致比格犬急性心力衰竭血浆AngⅡ和ET-1的浓度,并具有明显的利钠利尿的作用,对急性心衰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王吉善张艳丽赵娜王圣友周华王渌陈晓红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001-3
结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检查的117家三级医院管理组所涉及的条款以及现场评价情况进行了简要概述,包括现场检查的依据、检查的方法、评价结果判定,并列出被判定为D级的不合格条款以及对策建议,其目的是帮助医院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便改进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998.
999.
了解中小学生对现行营养标签的认知和应用程度,为科学指导中小学生认知营养标签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普陀区2所公办学校二至八年级的1 766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零食消费行为、营养标签认知度及应用、营养标签的关注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自己购买零食者占48.75%.学生吃零食的频率分别为经常(103人,5.83%)、偶尔(1 509人,85.45%)、不吃(154人,8.72%).学生最常摄入前3位零食中预包装食品占97.21%.选购零食时,知晓并使用营养标签的占15.52%,知晓但不使用的占14.61%,不知晓也不使用的占69.87%,中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6.159,P=0.000).对知晓营养标签的532名学生进行调查,有336名学生从不同方面提出建议.结论 中小学生营养标签知晓率低,应用程度不够.政府需加强宣教,推进落实,并定期听取多方面意见,不断完善法规,使标签简单可操作可使用;食品生产企业应保证标签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地骨皮Lycii Cortex(枸杞Lycium chinense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地骨皮干燥药材用70%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硅胶、SephadexLH-20、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地骨皮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骨皮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2R,5S,10R)-2-(1′,2′-二羟基-1′-甲基)-6,10-二甲基螺[4,5]癸-6-烯-8-酮-2′-O-β-D-葡萄糖苷(1)、(1′R,2R,5S,10R)-2-(1′,2′-二羟基-1′-甲基-)-6,10-二甲基螺[4,5]癸-6-烯-8-酮-2′-O-β-D-葡萄糖苷(2)、(1R,6R,9S)-6,9,11-三羟基大柱香波龙-4,7-二烯-3-酮-11-O-β-D-葡萄糖苷(3)、香草酸-4-O-β-D-葡萄糖苷(4)、3,4-二羟基苯丙酸(5)、3,4-二羟基苯丙酸甲酯(6)、丁香酸葡萄糖苷(7)、二氢红花菜豆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东莨菪苷(9)和fabiatrin(10)。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为首次从枸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2的核磁数据首次被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