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133篇
眼科学   116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谷胱甘肽对肝癌栓塞化疗后的护肝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谷胱甘肽对肝癌栓塞化学疗法(化疗)后的护肝效果。方法:对超液化碘油抗癌药混悬剂栓塞化疗后的原发性肝癌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谷胱甘肽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用肝用复合氨基酸注射液250mL,葡醛内脂0.4g,门冬氨酸钾镁15mL,均静脉滴注(静滴),qd为基础治疗。谷胱甘肽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谷胱甘肽1.2g,静滴,qd,疗程均为10~14d。结果:3wk后提示,对照组ALT,AST,r_GT均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上升不明显(P>0.05);对照组ALB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上述改变差别亦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谷胱甘肽对肝癌栓塞化疗后的病人具有明显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食品中黄杆菌毒素A的提取剂及薄层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酵米面、银耳与玉米中黄杆菌毒素A的薄层及高压液相色谱(TLC及HPLC)测定法,其方法灵敏度依次为0.25与0.1~0.25ppm;最低检出量为0.2与0.04μg。在玉米、干银耳及鲜银耳样品中各加入黄杆菌毒素A的水平为0.2~1ppm时,其不同水平的平均回收率范围用TLC测定依次为87~90、88~97及80~97%;用HPLC测定为102~104、90~97及73~93%。  相似文献   
13.
对52例甲减患者口服甲状腺片治疗前、后的发碘、血清TT_4、TT_3、TSH等指标检测,并以20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显示,甲减患者发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发碘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对甲减患者血清TSH与发碘、TT_3、TT_4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TSH与发碘及TT_4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发碘较为准确的反映全身碘的水平,可供甲减时补充碘剂、碘的普查及临床观测人体碘代谢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髋臼骨折23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我科对23例髋臼骨折病例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术后早期行CPM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病例中,男16例,女7例.左髋13例,右髋10例.年龄23~49岁 ,平均年龄37.2岁.受伤原因:19例为车祸,4例被重物压伤.采用Letournel E[1] 分类法,后壁骨折2例,后柱骨折7例,前柱骨折5例,后柱并后壁骨折4例,前柱并前壁骨 折3例,双柱骨折2例.20例合并有股骨头脱位,其中股骨头后脱位8例,向上脱位8例,中心 型脱位4例,3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2例合并患肢股骨骨折.统计的病例中20例为新鲜骨折 ,从受伤到手术时间4~21 d,平均8.2 d,3例为陈旧性骨折,伤后手术时间90~144 d.  相似文献   
15.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环孢菌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环孢菌素的分离纯化进行研究,选择石油醚-丙酮-水(3:3:2,V/V)为两相体系,计算环孢菌素A、B、C、D在两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以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进行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组分纯度。实验结果表明一次高速逆流色谱即可将环孢菌素粗品分离纯化,得到纯度98.5%以上的环孢菌素A,B,C,D单组分,收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陈晓明 《长寿》2004,(12):4-6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当代健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不是仅仅表现为四肢发达、躯体健康,而是如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还包括心理健康。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许多老年人都自觉地把平衡心理作为保证健康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不同记录电极位置对多焦视诱发电位检查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记录电极位置对多焦视诱发电位(mf-VEP)检查结果的影响。 方法 应用RETIscan多焦视诱发电位记录系统3.20对10例正常人进行检查。记录电极位置包括两组垂直通道和两组水平通道。垂直通道作用电极和参考电极分别置于枕骨隆凸上、下方各2.0 cm(Ch1)或枕骨隆凸上方3.0 cm、下方4.5cm (Ch2);水平通道作用电极和参考电极分别置于枕骨隆凸右、左侧各2.0 cm(Ch3)或4.0 cm (Ch4)。分别比较各通道记录的上半视野及下半视野mf-VEP的振幅之和有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 各通道记录的上半视野及下半视野mf-VEP振幅之和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F=20.273, P=0.000);且Ch2与Ch1、Ch3、Ch4两两之间的差异也有显著性的意义(P分别为0.000 、0.000、0.001)。对于沿水平中线分布的位点,Ch2记录的mf-VEP中振幅很小的各位点的振幅之和,与Ch3、Ch4记录的mf-VEP中相应位点的振幅之和的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F=11.304,P=0.000);且Ch4与Ch2、Ch3两两之间的差异也有显著性的意义(P均<0.05)。 结论 与Ch1、Ch3和Ch4相比, Ch2可记录到更佳的mf-VEP。水平通道可改善垂直通道对部分位点,尤其是沿水平中线分布位点的mf-VEP的引导,其中Ch4对Ch2的改善作用较Ch3更为明显。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46-348)  相似文献   
18.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门静脉高压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水的病因及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4年12月在本院诊治患者的腹水病因,并分析血清-腹水白蛋白的梯度诊断门静脉高压性腹水的准确性及其与传统的鉴别渗出液、漏出液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146例患者中经各种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终明确诊断者130例,确诊率为89.0%,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诊断门静脉高压腹水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91.5%,准确率为94.6%,均显著高于渗出液、漏出液判别指标。结论与传统的渗出液、漏出液分类判别指标相比,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对诊断腹水性质、鉴别门静脉高压性和非门静脉高压性腹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virus,CMV)感染正常人群后通常呈潜伏状态,当机体处于免疫功能受损或受抑制状态时,潜伏的CMV可能被激活。肝移植受体术后免疫系统功能大大低于正常人群,CMV易被激活而导致严重的CMV病,并与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有关。监测移植术后CMV活动性感染的主要方法是测定外周血白细胞中是否出现CMVpp65抗原——即CMV抗原血症。借鉴骨髓移植、肾移植经验,肝移植受者术后定期、定量检测CMVpp65,并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预防而控制CMV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在不同体位下的眼压,研究眼压变化和睡眠体位的关系,探索POAG双眼不对称发病的机制。  方法  109例确诊为POAG的患者被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睡眠体位倾向。经杯盘比(C/D)和视野缺损比较确立双眼不对称性。使用iCare手持回弹式眼压计测量不同体位状态的眼压值。对比双眼中较好眼和较差眼在不同体位下的眼压差异,观测侧卧位时低位眼和高位眼的眼压变化,分析双眼不对称性青光眼的发生是否与患者特定的睡眠倾向有关。  结果  POAG患者以右侧卧位为主。在体位眼压测量中,右眼眼压由高到低依次为: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平卧>坐位;左眼眼压由高到低依次为: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平卧>坐位。POAG患者右侧卧位时,右眼眼压升高(7.15±4.52)mmHg(1 mmHg=0.133 kPa),左眼升高(5.97±4.20)mmHg(P=0.013),左侧卧位时左眼眼压升高(6.97±5.05)mmHg,右眼升高(5.50±5.04)mmHg(P=0.006)。在双眼不对称的31例POAG患者中,有特定侧位睡眠倾向的患者共25例,其中19例(76.0%)低位眼是病情较严重一侧眼;在此类患者群中,睡眠倾向与低位眼眼压升高有关(χ2=7.675,P=0.041,Pearson列联系数为0.45)。  结论  POAG患者侧卧位时低位眼眼压较高,长期固定侧位睡眠习惯可能导致低位眼发病较重,提示睡眠倾向可能是引起POAG不对称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