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215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9篇
  1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fficacy of radiofrequeney catheter ablation ( RFA ) of focal atrial tachycardia (AT) originating from the left atrial appendage (LAA). Methods Electrophysiologic study and RFA were performed in 9 patients (4 female)with focal AT originating from the LAA. Atrial appendage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origin of AT. P waves were classified as negative, positive, isoelectric, or biphasic. Results The mean age was (21 ±9)years. AT occurred spontaneously or was induced by isoproterenol infusion rather than programmed extrastimulation and burst atrial pacing. A characteristic P-wave morphology and endocardial activation pattern were observed. Positive P-wave in inferior leads was seen in all patients, upright or biphasic ( +/- )component P wave was observed in lead V_1, isoelectric component or an uptight component P wave with low amplitude ( < O0 1 mV) was seen in lead V_2 - V_6. Earliest endocardial activity occurred at the distal coronary sinus (CS) in all patients. The earliest endocardial activation at the successful RFA site occurred (36. 7 ± 7.9 ) ms before the onset of P wave. RFA was successful in all 9 patients immediately post procedure. AT reoccurred in 2 patients within 1 month post RFA and AT disappeared post the 2nd-RFA. AT reoccurred in 1 patient and terminated after the 3rd RFA. At the final follow-up ( 12 ± 5 ) months, all 9 patients were free of arrhythmias without antiarrhythmic drugs. Conclusions The LAA is an uncommon site of origin for focal AT. The characteristic P wave and activation timing are suggestive for focal AT originating from the LAA. LAA focal abla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focal AT originating from the LAA.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与10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胆漏、术中出血、切口愈合不良)及术后情况(输液、止痛剂、抗生素、下床活动、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结果LC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输液天数、止痛剂抗生素使用、下床活动、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并发症比较LC组8例(8%),OC组4例(4%)。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价值大,进一步推广需掌握好适应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小鼠胸腺形态结构变化.方法:分别观察出生后20~25 d、9~10周龄及12月龄小鼠的胸腺结构;通过S100免疫组化标记,计算S100+胸腺树突状细胞(TDCs)在参照物(胸腺)中所占面积百分比;计算TDCs密度.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鼠胸腺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清楚.胸腺髓质由散在斑片状连成片.12月龄小鼠胸腺实质部分明显减少,而被充满脂肪细胞的间质所取代.9~10周龄小鼠TDCs所占面积比和TDCs密度均比20~25 d龄的增加,然而12月龄者则明显减少(P<0.01).12月龄小鼠胸腺皮髓质交界处有较多S100+巨噬细胞.结论:老年鼠TDCs抗原提呈作用的减弱与TDCs数量的减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术前清洁灌肠中对患者护理方面的有关问题。方法以70例子宫脱垂术前清洁灌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按妇科术前清洁灌肠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按常规护理外,还注重患者的所取体位及心理护理、增加肛管插入深度等方法。结果两组在灌肠中液体的入量和灌肠后液体在体内保留的时间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管插入深度20cm,可使灌肠液直接到达乙状结肠,减轻便意感,左侧臀高位可使溶液在结肠内保留时间长,灌肠前和灌肠过程中注意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可解除患者精神紧张,达到提高灌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5.
香菇多糖调节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对肿瘤的作用效果及其对荷瘤S180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分为正常盐水对照组,肿瘤模型组,环磷酰胺对照组,香菇多糖实验组.通过对小鼠体质量、瘤重及抑瘤率,脾重及脾指数,外周血血细胞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及脾细胞悬液T细胞亚型等,观察香菇多糖的抑瘤效果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香菇多糖实验组小鼠的脾指数比其他3组均有明显上升.同时香菇多糖有显著的抑瘤作用,抑瘤率为34.97%;香菇多糖实验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加,特别是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加,与其余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模型组外周血CD4+/CD8+比值增大,应用环磷酰胺后更为明显,而香菇多糖可以逆转这种状况,与肿瘤模型组和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香菇多糖实验组脾细胞悬液CD4+/CD8+比值完全倒置,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香菇多糖能使荷瘤小鼠脾指数增加,具有恢复和保护睥功能的作用;能改善骨髓造血机能,使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影响荷瘤机体T细胞亚群的比例,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内皮细胞对于维持血管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来源有限.因此,寻找内皮细胞的其他丰富来源一直为研究者们所关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具有能大量增殖、并在合适的条件下定向分化的特性.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各有优缺点.对胚胎干细胞和各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胃炎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方法随机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胃炎颗粒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三九胃泰冲剂,每次10g,每日3次,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及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情况。结果胃炎颗粒组治愈率为67.2%,显效率26.4%,总有效率99.2%;幽门螺杆菌转阴率48.3%。对照组分别为45.2%、24.2%、80.6%、1.7%。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炎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低剂量阿霉素和多沙唑嗪诱导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激素不敏感性前列腺癌细胞PC-3凋亡的效果.方法 实验组LNCaP和PC-3细胞先与低剂量阿霉素(0.86μmol/L)作用2h,再分别与不同浓度多沙唑嗪(25、50和100μmol/L)作用48h;对照组LNCaP和PC-3细胞直接与不同浓度多沙唑嗪(25、50和100μmol/L)反应.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在不同浓度多沙唑嗪作用下的凋亡情况.结果 对于LNCaP细胞,对照组在25、50和100μmol/L多沙唑嗪作用48h时,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1.7±11.9)%、(22.4±16.5)%和(33.9±12.5)%;实验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6.5±11.2)%、(42.3±17.6)%和(48.7±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PC-3细胞,对照组在25、50和100μmol/L多沙唑嗪作用48h时,凋亡率分别为(33.5±16.1)%、(38.6±12.6)%和(43.8±17.9)%;而实验组的凋亡率则上升到(48.4±19.2)%、(56.6±18.7)%和(64.3±1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aP细胞凋亡率低于PC-3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 低剂量阿霉素能够加强不同浓度多沙唑嗪对LNCaP和PC-3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多沙唑嗪对细胞凋亡的诱导具有浓度依赖性.阿霉素和多沙唑嗪联合作用下,PC-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LNCaP细胞.  相似文献   
109.
婴幼儿CR胸部摄影综合技术分析和影像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婴幼儿CR胸部摄影技术,提高婴幼儿胸部影像质量.方法 收集1000例有评价记录的婴幼儿胸片进行质量评析.结果 婴幼儿CR胸部影像质量明显提高,废片率显著降低.结论 熟练掌握婴幼儿胸部生理解剖和呼吸机制,以及X线摄影技术参数,可提高婴幼儿胸部摄影质量.  相似文献   
110.
作为北京市24所奥运会定点医疗机构之一,我院承担着近万名注册媒体记者和非注册媒体记者的医疗接诊任务;同时作为距离国家体育场最近的一家定点医院,还承担着突发事件和心血管疾病的应急接诊工作.面对艰巨任务,我院通过实施无缝隙医疗服务模式为奥运会媒体记者和其他涉奥人员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