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通过探讨得出HPLC法用于测定小儿咳喘灵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心内高右房超速起搏转复永久起搏器术中并发心房扑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心内高右房超速起搏转复20 例永久起搏器术中并发Ⅰ型心房扑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中19例转复成功, 总成功率95%.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心内高右房超速起搏转复永久起搏器术中并发的心房扑动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电紧张扩布在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电紧张扩布在折返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冠状动脉灌注兔左室楔形组织块标本为研究对象,同步记录内、外膜侧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跨壁心电图。以1 000 ms的刺激周长(BCL)对标本施加基础刺激S1。根据期前刺激(S2)发放的位置,分为期前刺激内膜侧组和外膜侧组,每10次S1后施加S2。S1S2间期以1 ms的步长递增,诱发单向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律失常,观察了S2刺激位置的改变对所诱发早搏QRS波极性的影响。同时用计算机仿真方法观察了动作电位过程中Na通道门控因子的特点。结果无论期前刺激S2在内膜侧,还是外膜侧,所诱发的第一个室性早搏的QRS波均为倒置的,提示不同位置S2刺激引发的室性早搏的兴奋均来自于外膜侧。由于内膜侧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明显长于外膜侧,激活和失活门控因子逐步恢复至初始状态延迟。结论在此过程中缓慢的电紧张扩布起了重要作用,并参与了折返激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临床路径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佳照护质量的一种管理模式[1].为探索临床应用效果,我们应用临床路径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管理,并与传统护理进行对照观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监测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差,因此,护理过程必须加强对脑、肺、胃、肝、肾等器官功能的监测,以早期发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先兆,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动作电位时程异质性如何影响致心律失常易损窗,以及了解R-on-T室性早搏的时程特征与单向传导阻滞及折返激动易损窗的关系。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灌注兔左室楔形组织块标本,同步记录内、外膜侧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跨壁心电图。内、外膜侧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差值(△APD)反映了心室壁跨壁异质性。对标本施加基础刺激(S1),刺激周长分别为2000,1000,500ms。每10次S1后施加S2。S1S2间期以1ms的步长递增,诱发单相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律失常,并分别测量致单向传导阻滞及折返激动易损窗。结果引起单向传导阻滞的易损窗大于产生折返激动的易损窗,当进一步加大复极离散性时才可能引发折返激动。S1刺激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时,其R-on-T早搏的时程明显较单纯引起一次心室激动增宽(70.0±15msvs56.1±11ms,P<0.001)。结论单向传导阻滞及折返激动的易损窗与S1刺激所引起心室复极异质性增大有关。R-on-T室性早搏只有在更大的复极梯度状态下,才可能诱发折返激动和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植入家庭远程监控技术的心脏复率除颤器在临床工作中对充血性心力竭患者的远程监测效果。方法采用资料回顾分析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植入具有家庭远程监测技术的心脏复率除颤器的13例患者。利用监测技术把患者的心脏复率除颤器工作状态和各项数据传递到监控中心。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的双心室起搏比例、患者24小时的平均心率、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心脏复率除颤器对患者的电击治疗情况等。患者患者患者。结果患者的平均CR,T起搏比例的是97.8%,24小时的平均心率是(87.1±139)次/min,5例患者共出现了185次的阵发性房颤发作。医生可以通过系统及时的收取患者的心脏各项数据。比未采用该项技术患者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获得信息平均提前了(471±208)d.结论具有家庭远程监测功能的心脏复率除颤器可以正确有效的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变及心律失常进行监控,能够为医生争取到更多的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