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癌基因P53、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Nm2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2例胃癌中P53蛋白和232例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与否和P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组织学类型及术后1年生存率无明显关联(P>0.05),而与术后3年、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Nm23低表达者第Ⅱ站以上淋巴结转移者多,阳性表达者无淋巴结转移者多(P<0.01);Nm23过表达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高(P<0.05)。结论:癌基因P53、Nm23蛋白可作为胃癌术后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63例乳腺癌组织中ERCC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363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RCC1 mRNA的中位表达水平为1.02×10-2,其中ERCC1 mRNA高表达者181例,ERCC1 mRNA低表达者182例。 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ER、PR表达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HER-2的表达均无关(P>0.05)。ERCC1 mRNA高表达与低表达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均为未达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 mRNA高表达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4.0个月(95%CI:32.004~35.996个月),低表达者的中位PFS为未达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乳腺癌中ERCC1 mRNA的表达可能与患者的雌激素代谢相关,检测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肝细胞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以提高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在病理学研究基础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肝细胞癌、15例肝细胞腺瘤、2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Glypican-3、AFP和CD34表达情况。结果60例肝细胞癌,病理形态学表现为:细胞结构异常,肝细胞癌生长可为梁状、实性或小管状,癌细胞周围可见肝窦样血管团,肝小梁厚度增加,癌细胞异型性大,细胞核及核仁显著,常出现核内假包涵体,胞浆可含有Mallory透明小体或胆色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Glypican-3阳性率100.0%,AFP阳性率50.0%,CD34阳性率100.0%。15例肝细胞腺瘤Glypican一3和AFP均无表达,CD34强阳性表达6.6%;2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Glypican-3阳性率5.0%,AFP无表达,CD34阳性率90.0%,无强阳性表达。结论联合检测Glypican-3、AFP和CD34可提高肝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4.
许多研究均己证明乳腺癌是一种激素性依赖和血管依赖性肿瘤,肿瘤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生长、浸润、转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诸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VEGF)、血管生成素及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phosphorylase,TP)等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因子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就TP与乳腺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GAE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诊断的12例GAED,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HER2基因检...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胃息肉胃息肉患者的胃镜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段对患者的胃镜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男、女胃息肉检出比例分别为2.88%、3.51%( P<0.05);年龄≥45岁、<45岁胃息肉检出比例分别为5.55%、2.14%( P<0.05)。年龄≥45岁组患者胃底、胃体及胃窦部位单发胃息肉的检出率高于年龄<45岁组(P<0.05)。年龄≥45岁组患者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及肿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高于年龄<45岁组(P<0.05)。无痛胃镜对胃息肉的检出率高于普通胃镜(P<0.05)。结论:无痛胃镜对胃息肉的检出率高于普通胃镜,女性、中老年人群为胃息肉的多发群体,需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7.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0岁,82年在当地医院行左眼球后占位手术,术中见其内容物为“脓性”.2个月后左眼球又突出,于1984年到我院就诊,检查:左眼球向左颞下方移位且向前突.内转运动障碍,视力为1.2,内侧眶缘可触到肿块,质硬与骨壁合在一起,无移动性,眼底(一).经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左筛窦牙骨质化纤维瘤.94年又到我院门诊检查:左额部肿大.左眼往外下方推移,眼球向外突出,左眼无光感,上睑外翻,眼结膜充血( ),眼底视乳头境界清楚,色苍白.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CT透视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结合床边T.B.O快速染色对胸部疑难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胸部疑难疾病48例,所有病例均运用CT透视引导细针抽吸,常规进行床边T.B.O快速染色判断,并与涂片及或细胞团切片H.E染色诊断(必要时免疫细胞化学辅助诊断)、最后诊断对照分析。结果:CT导引下穿刺成功率100%。均并行床边T.B.O快速染色后标本判断。本组48例中,恶性病变42例,良性病变6例,床边T.B.O染色判断良、恶性准确率98%(47/48),总的诊断准确率92%(44/48)。穿刺次数1—2次,无假阳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透视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准确、安全,床边T.B.O快速染色简单易行,二者结合诊断准确率高,对胸部疑难疾病尤其是胸部小病灶或靠近大血管病灶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49.
俞训彬  唐秀如  陈小岩 《福建医药杂志》2011,33(4):97+180-97,18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疾病有关,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和恶性病变,因此,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组织学诊断HP的优点是可以同时进行胃黏膜的病理学诊断且特异性较高。随着内镜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应用,组织学诊断HP逐渐成为常规项目。本文对HP检测常用的4种特殊染色方法——革兰氏细菌染色法、改良Giemsa染色法、硼酸亚甲蓝法、HP-Stain法进行比较,寻找到适合基层医院病理科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uterine myxoid leiomyosarcoma,UM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UML进行HE、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及特殊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及随访。结果 6例患者年龄36~57岁(平均47.33岁),肿块直径4.5~14 cm(平均9.25 cm)。低倍镜下肿瘤细胞排列呈片状、束状、簇状或星网状,间质见大量黏液样基质;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卵圆形。胞质少至中等,胞质嗜酸性,部分肿瘤细胞可见胞质内空泡。核分裂象多少不等(2~20个/10HPF),可见坏死(3/6)。瘤细胞浸润子宫肌壁平滑肌组织,侵犯脉管,并可见脉管内瘤栓,其中1例细胞具有上皮样特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α-SMA、desmin、h-caldesmon、ER、PR均阳性,CD10、S-100、CD34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0%~40%。结论 UML属于罕见恶性间叶源性肿瘤,确诊主要依靠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临床及病理均需与黏液性平滑肌瘤、黏液性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及黏液性纤维肉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化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