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的康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10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的治疗及护理。结果 104例患者术前评分:重度JOA<7分10例,中度评分8~12分54例,轻度13~16分40例;术后JOA评分:重度JOA<7分共1例,中度评分8~12分共9例,轻度13~16分共94例。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62.
颈椎曲度与后路单开门减压术疗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颈椎曲度与后路单开门减压术的疗效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后路单开门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9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对19例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随访,按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颈椎曲度减小及反曲患者的神经症状改善率小于颈椎曲度正常者.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患者颈椎曲度的变化与神经功能的改善明显相关,脊髓型颈椎病痛例术后维持良好的颈椎曲度是防止神经症状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3.
髓内复合植骨治疗长管状骨骨不连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2月~1996年10月,我们根据骨折的生物力学与骨细胞的成骨特性,采用髓内植入骨条后加入红骨髓的方法,治疗长管状骨骨不连36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19~57岁,平均37.6岁。损伤部位:胫...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5.
30例真菌性鼻窦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791年Plignaus报道首例人的真菌性鼻窦炎病例后 ,随着抗生素和激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诊断技术不断改进 ,真菌性鼻窦炎的报道逐年增多[1,2 ] 。现将我院 1999~ 2 0 0 2年收治的真菌性鼻窦炎 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中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2 1~ 70岁 ,平均 4 1岁。病程 3月~ 10年。病变部位 :上颌窦 2 3例 (单侧 2 0例 ,双侧 3例 ) ;单侧上颌窦加筛窦 5例 ;累及碟窦 2例。 5例曾用抗生素2~ 4年 ,1例曾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近 8年。初诊症状 :少量涕中带血 18例 ;鼻排腐臭霉块多为回吸…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研究坐骨神经预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microRNA表达谱变化,探讨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机制。方法 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与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有关的microRNA,并用RT-q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免疫荧光染色、反义miRNA寡核苷酸抑制剂等技术验证。结果 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miR-124-3p在大鼠脊髓后索损伤后7 d、14 d明显上调;坐骨神经预损伤组,脊髓后索损伤后7 d、14 d背根神经节中miR-124-3p明显下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抑制miR-124-3p后GAP-43表达增加,神经元轴突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各时间窗STAT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坐骨神经预损伤组STAT3蛋白在脊髓后索损伤后7 d和14 d表达上调而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脊髓后索损伤后7 d和14 d STAT3蛋白表达下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抑制miR-124-3p的神经元STAT3免疫荧光增强、轴突延长,p-STAT3、GAP-4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AG490+AMO-124共同处理的神经元轴突长度无明显差异,STAT3表达明显上调,而p- STAT3和GAP-43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miR-124-3p下调通过STAT3蛋白的上调促使GAP-43蛋白表达增加是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7.
目的总结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多来手术治疗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全组26例,术前均经影像检查证实诊断。行择期手术21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急诊手术5例。26例均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为急症手术患者,总病死率7.7%,急诊手术病死率40.0%。随访时间1-5年。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75%。死亡原因均与腹主动脉瘤和手术无关。结论CTA检查是诊断腹主动脉瘤的可靠方法。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方法。瘤体直径不是决定手术的唯一指征。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剥脱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3月采用大隐静脉的大腿段剥脱联合小腿段激光腔内治疗的128例患者(176条肢体)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症状缓解率100%,无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近期并发症为胫前皮下淤血或小血肿12肢(6.8%),皮肤条状烧伤2肢(1.1%),浅静脉周围炎12肢(6.8%),踝部水肿2肢(1.1%);无胫前麻木感,无远期严重并发症;3年内无静脉曲张复发.结论:剥脱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9.
中空螺纹钉、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严重创伤,由于其骨性阻挡,使骨折复位及固定困难,且固定后易发生再移位和关节粘连,最终造成肘关节活动受限,因此被认为是较难处理的骨折之一。1998~2002年我科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7例,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0.
[目的]回顾性分析15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经后路矫形植骨固定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7月~2008年8月,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11.6岁。术前拍摄站立位的脊柱正侧位X线片及左右Bending位X线片、CT及全脊柱MRI;其中,先天性半椎体11例,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3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侧凸Cobb’s角平均78°(35°~156°),后凸平均25°(15°~38°)。对于先天性半椎体引起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患者9例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美国,史赛克)固定术,2例行后路长节段矫形卢氏环内固定融合术;对于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的3例及神经纤维瘤病1例患者行后路长节段矫形代偿弯固定融合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h(3.5~7.5h);平均术中出血850ml(300~2100ml);平均随访43个月(10~82个月),术后侧凸平均28°(11°~38°),矫正率64%;术后后凸平均16°(7°~33°),矫正率36%,均骨性融合;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术中发生大出血,经大量输血后,病情平稳。长期随访发现内固定断裂3例,曲轴现象2例,但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后突畸形是复杂的骨骼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对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