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去神经肌肉病变(DML)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22年2月12例鼻咽癌患者DML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观察其MR信号变化、病变强化及扩散加权成像等的表现特点。结果:在12例鼻咽癌患者DML中有4例为三叉神经下颌支支配的咀嚼肌出现DML,8例为舌下神经支配的舌肌出现DML。在4例咀嚼肌DML中,2例为肿瘤复发二程放疗后出现,2例为首程放疗后进展出现;8例舌肌DML中有4例为首程放疗后出现,3例为肿瘤复发二程放疗后出现,1例在初诊时出现。在4例咀嚼肌DML中均观察到肌肉萎缩,2例可看到脂肪替代信号,在T1WI呈高信号,另外2例在T1WI呈等信号,没有观察到脂肪替代信号,在T2WI呈不均匀中高信号,DWI也呈高信号,增强后轻到中度强化;在8例舌肌DML中也都看到肌肉萎缩,在T1WI可观察到脂肪替代信号,其中有5例在T2WI及DWI呈等信号,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3例在T2WI及DWI呈高信号,增强后轻到中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22.
患者男,74岁,因反复发热2月余,以“发热原因待查”入院。其热型不规则,体温多波动在37.2~38.5℃,最高达38.9℃,时有畏寒、寒战,伴有乏力、纳差,无腹痛、腹泻,无咳嗽、咳痰,无心慌、胸闷胸疼,无呕血、黑便,无咯血、盗汗。曾在当地诊所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体温一度降至正常,后反复出现发热,又在当地一矿务局医院住院治疗,未愈出院。患者发病2月来体重减轻7.5Kg,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及肝炎、结核病史,有嗜烟酒史20余年,每天吸烟约20支,饮用白酒约150g。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推拿功法少林内功和易筋经对在校大学生体质的影响。方法:以4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时练习少林内功和易筋经10周。比较其练功前后身体躯干柔韧度、握力、握力指数、腰背肌力、腰背肌力指数、背肌耐力、胸腹肌耐力、台阶试验指数、无氧阈值变化情况。结果:练功后大学生身体躯干柔韧度、握力、握力指数、腰背肌力、腰背肌力指数、背肌耐力、胸腹肌耐力、台阶试验指数、无氧阈值等体质指标均得到了增强(P0.05或P0.01)。结论:长期坚持练习少林内功和易筋经,能够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比较穴位埋线与普通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差异.方法 将23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121例,普通针刺对照组118例.治疗组于患侧面部每次取3组不同穴位行埋线治疗,半个月治疗1次.对照组取主穴为承浆、地仓、颊车、阳白等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后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5%,对照组有效率87.3%,治疗组疗效较优(P<0.05).结论 从经筋论治周围性面瘫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比较普通针刺更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和/(或)MRI平扫、头颈CTA和/(或)MRA,颈部、脑血管超声及DSA,170例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63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病史;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结果:185例中,颈动脉、椎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者156例,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例、53例、32例、20例,其中颈总、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8例、41例,椎动脉狭窄52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9例、24例、12例,43例颅内外血管2处以上存在狭窄,25例并可见大小不同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8例重度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术后供血动脉直径恢复正常。29例DSA检查阴性,颅内外血管均不存在狭窄。结论:DSA能够能准确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位置,评估狭窄的程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应用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实时监控的效果。方法在信息系统应用前后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6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7.48%,2009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02%,两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胃肠道、血液及血管相关感染两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由2006年的44.32%下降至2009年的31.88%(P<0.0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两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χ2=56.982,P<0.01)。一联用药构成比两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用药构成比两年基本持平(χ2=14.642,P<0.01);三联及以上用药构成比下降(χ2=10.005,P<0.01)。结论应用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对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诊间疼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根管治疗的375例患者,415颗患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5颗患牙采用根管治疗中有88颗发生了诊间疼痛,总发生率为21.20%。45~64年龄段女性患者诊间疼痛发生率最高,诊间疼痛与性别无关。磨牙诊间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牙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周炎患者诊间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牙髓炎及外伤露髓。225颗根尖周炎患牙中无窦管诊间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窦管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穿出根尖孔诊间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穿出根尖孔发生率。结论根管治疗诊间疼痛与患者年龄、牙位、牙髓、根尖破坏情况及术者操作等因素有重要关系,根管预备时须注意准确性及精准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利用分子分型方法 ,调查医院ICU患者标本中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IRAB)分离株和医院环境中鲍氏不动杆菌(ABA)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探寻ABA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方法以ICU不同病区患者分离的IRAB临床分离株和相关医院环境的ABA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微生物DNA指纹图谱分析系统DiversiLab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医院3个ICU的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24株IRAB,环境中共分离出10株AB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环境分离株较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率低(P0.05);26株IRAB分为10个基因型,其中A型8株,为主要流行型别,主要分布于ICU二区(5株临床株,1株为环境分离株)和一区(3株)、C型4株,分布在ICU三区(1株为环境分离株)。结论 ABA在ICU患者和环境间存在相互传播,需要加强对其的耐药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外源性途径,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已经公开发表的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的研究。由2位评价员筛选并纳入相关文献,提取文献特征并根据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利用Stata12.0软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检索和筛选,共纳入9项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质量评分均≥4分,共有694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和676例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Meta分析显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标准化均数差值(SMD)=0.803,95%可信区间(CI):0.686~0.919,P0.05]。亚组分析显示,在≥60岁和60岁的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60岁:SMD=1.296,95%CI:1.125~1.467,P0.05;60岁:SMD=0.379,95%CI:0.220~0.537,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关,可以使颈动脉内膜增厚。  相似文献   
30.
睾丸微石症造成男性不育是临床中男性不育发病原因之一,中医认为睾丸为肾子,来源先天,根从于肾,睾丸的发育与肾功能密切相关,肾气亏虚,则生精乏源;睾丸内血络丰富,外可充养睾丸,内可营养先天,血脉瘀阻,凝为微石,阻碍睾丸内血运,则精子生发受损。血瘀不能供养先天,肾气不充;肾虚无力推动血运,血行缓慢而致瘀,肾虚血瘀互为因果,微石内停睾丸,久留不去,睾丸生精功能受损,终致男性不育。因此睾丸微石症的病机应以肾虚血瘀为核心,同时兼有肝郁、痰湿和脾虚,临床当从补肾活血论治,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加减,如疏肝解郁,化痰通络,脾肾同补之法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