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39篇 |
免费 | 538篇 |
国内免费 | 33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9篇 |
儿科学 | 43篇 |
妇产科学 | 29篇 |
基础医学 | 308篇 |
口腔科学 | 107篇 |
临床医学 | 919篇 |
内科学 | 603篇 |
皮肤病学 | 76篇 |
神经病学 | 219篇 |
特种医学 | 300篇 |
外科学 | 836篇 |
综合类 | 2161篇 |
预防医学 | 784篇 |
眼科学 | 141篇 |
药学 | 797篇 |
20篇 | |
中国医学 | 949篇 |
肿瘤学 | 1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304篇 |
2022年 | 347篇 |
2021年 | 415篇 |
2020年 | 316篇 |
2019年 | 293篇 |
2018年 | 282篇 |
2017年 | 187篇 |
2016年 | 245篇 |
2015年 | 233篇 |
2014年 | 422篇 |
2013年 | 491篇 |
2012年 | 488篇 |
2011年 | 622篇 |
2010年 | 526篇 |
2009年 | 511篇 |
2008年 | 407篇 |
2007年 | 389篇 |
2006年 | 373篇 |
2005年 | 310篇 |
2004年 | 336篇 |
2003年 | 213篇 |
2002年 | 159篇 |
2001年 | 133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腕关节骨侵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 年
5 月—2016 年11 月就诊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甲襞微循环积分数值分
为轻度异常组、中度及重度异常组。总观察随访期52 周,基线时记录患者有关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行甲襞
微循环及超声检查,此后按观察随访计划定期复查腕关节超声,发现新发超声下腕关节侵蚀后终止该患者随
访并记录时间。结果 纳入180 例患者骨侵蚀总的危险度为4.11(95% CI :1.299,13.016);以甲襞微循环轻度
异常组为对照,计算中、重度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22[(95% CI :0.934,11.087),P =0.046] 和4.98[(95% CI :
1.532,11.169),P =0.002] ;提示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越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腕骨侵蚀相对危险度越大。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O^R=18.85,(95% CI :1.021,34.029)]、微循环积分[O^R=21.08,(95% CI :
1.802,24.364)] 及关节超声积分[O^R=26.04,(95% CI :2.663,25.838)] 是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骨侵蚀发
生相关的因素。结论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腕关节骨侵蚀发生密切相关,具有预测价值;
甲襞微循环检查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技术可有效监测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微循环异常,具有广泛应用
前景。 相似文献
122.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40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8月~2007年12月,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401例,其中无功能腺瘤15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39例,皮质醇增多症37例,嗜铬细胞瘤19例,髓样脂肪瘤13例,其他42例。结果5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瘤体过大腹腔镜操作困难,2例肿瘤与下腔静脉粘连紧密,2例出血;余396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270min,平均105min,术中失血20~1000ml,中位数45ml,2例术中各出血1000、800ml,输红细胞2U。术中下腔静脉破裂1例,膈肌破裂1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364例随访1~64个月,平均23.9月,无远期并发症,361例良性肿瘤未见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应为肾上腺良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时修复关节囊及外旋肌的作用.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初次采用后外侧切口行THA 116例122髋,术中保留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并且分别将其用疝缝线"8"字直接缝合至股骨大转子(修复组).将修复组THA术后脱位率与同期常规行THA(未修复关节囊及外旋肌,对照组)的255例266髋THA做比较分析. 结果术后6个月内,修复组仅1髋(1/122,0.8%)发生术后早期脱位;对照组则有15髋发生早期脱位(15/266,5.6%),早期脱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4,P=0.027);两组术后6个月均无冉脱位. 结论采用后外侧切口进行THA时修复关节囊及外旋肌群技术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早期脱位. 相似文献
124.
结直肠癌IL-10和IL-12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IL-10和IL-1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含量及术前和术后3周血清浓度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了46例结直肠癌IL-10和IL-12在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含量及术前和术后3周血清浓度,与24例良性结肠息肉患者资料为对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IL-10含量高于癌周组织,而癌组织IL-12含量低于癌周组织;Ⅲ、Ⅳ期患者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IL-10含量高于Ⅰ、Ⅱ期, 而Ⅰ、Ⅱ期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IL-12含量高于Ⅲ、Ⅳ.术前和术后1周血清IL-10升高而IL-12降低,术后3周血清IL-10和IL-12浓度接近对照组.癌组IL-10和IL-12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结直肠癌细胞可分泌IL-10抑制IL-12的产生,进而营造免疫抑制微环境,动态检测IL-10和IL-12可反映结直肠癌病期、判断疗效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25.
壶腹周围憩室和胆道结石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憩室(PAD)与胆道结石的关系以及内镜诊断PA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4例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合并有PAD的患者(PAD组)与同期经ERCP检查无PAD的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研究。胆道疾病根据病史、体征、给合实验室检查上超、CT以及ERCP等确诊。结果PAD组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良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尤以胆总管结石增多为主(P<0.01)。结论PAD与胆道结石有着密切关系,PAD可能是胆道结石发生或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6.
127.
在模糊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描述菌体生长的模糊动力学模型,将专家对发酵过程的定性经验描述和精确的数学模型联系起来.模型分析发现,对数期隶属度函数就是菌体的相对比生长速率,从而提供了一种划分菌体发酵阶段的方法.最后针对酵母发酵过程,精确地确定了划分对数生长期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检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in1和周期素D1基因的表达,探讨Pin1在胰腺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27例胰腺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的肿瘤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Q RT-PCR)检测胰腺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旁组织中Pin1和周期素D1 mRNA 的表达,运用Fisher精确概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例胰腺囊腺瘤中周期素D1和Pin1的表达与肿瘤旁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20例胰腺癌中周期素D1和Pin1的表达明显高于肿瘤旁组织[(2.78±1.02)vs.(4.36±1.27)和(5.48±1.69) vs. (9.97±1.86),P<0.05)]。Pin1和周期素D1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组间差异均为P>0.05),但Pin1与周期素D1的表达有关(P<0.01)。 结论:胰腺癌中Pin1的过表达可促进周期素D1表达,由此诱导了肿瘤的发生;Pin1可能在胰腺癌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9.
脊柱侧凸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者很多。国内分别对北京、天津两地的中小学生的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作了调查,结果分别为1·06%和1·9%,这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由于手术治疗创伤太大、花费高且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对早期发现的没有手术指征的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似乎是唯一有效的非手术方法〔1〕。1支具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Hueter-Volkm ann定律也即骨骺压力法则认为:骨骺所受压力增加,骨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骨骺所受压力减小,骨的生长就会加速。支具治疗的生物力学原理是:侧凸顶椎区…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