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862篇 |
免费 | 4411篇 |
国内免费 | 27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04篇 |
儿科学 | 899篇 |
妇产科学 | 454篇 |
基础医学 | 3884篇 |
口腔科学 | 1045篇 |
临床医学 | 11783篇 |
内科学 | 6705篇 |
皮肤病学 | 1043篇 |
神经病学 | 1818篇 |
特种医学 | 309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0篇 |
外科学 | 6309篇 |
综合类 | 25839篇 |
预防医学 | 10493篇 |
眼科学 | 782篇 |
药学 | 10432篇 |
159篇 | |
中国医学 | 10318篇 |
肿瘤学 | 24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97篇 |
2023年 | 1885篇 |
2022年 | 2036篇 |
2021年 | 2464篇 |
2020年 | 2030篇 |
2019年 | 1776篇 |
2018年 | 1647篇 |
2017年 | 1152篇 |
2016年 | 1508篇 |
2015年 | 1602篇 |
2014年 | 4483篇 |
2013年 | 3250篇 |
2012年 | 3846篇 |
2011年 | 4079篇 |
2010年 | 4044篇 |
2009年 | 4018篇 |
2008年 | 3818篇 |
2007年 | 3954篇 |
2006年 | 3797篇 |
2005年 | 3842篇 |
2004年 | 3666篇 |
2003年 | 3204篇 |
2002年 | 2649篇 |
2001年 | 2660篇 |
2000年 | 2980篇 |
1999年 | 2915篇 |
1998年 | 2708篇 |
1997年 | 2782篇 |
1996年 | 2684篇 |
1995年 | 2465篇 |
1994年 | 2160篇 |
1993年 | 1616篇 |
1992年 | 1529篇 |
1991年 | 1413篇 |
1990年 | 1256篇 |
1989年 | 1080篇 |
1988年 | 541篇 |
1987年 | 526篇 |
1986年 | 484篇 |
1985年 | 437篇 |
1984年 | 346篇 |
1983年 | 374篇 |
1982年 | 358篇 |
1981年 | 239篇 |
1980年 | 178篇 |
1979年 | 143篇 |
1978年 | 74篇 |
1976年 | 36篇 |
1965年 | 43篇 |
1964年 | 3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静脉rt-PA溶栓治疗对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2013年于天津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例经静脉rt-PA溶栓治疗作为试验组,并选择2010年前于我院住院未行溶栓治疗的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溶栓治疗对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结果发病7 d时试验组13例(38.24%)DWI转为阴性,未进展为脑梗死,20例(58.82%)为不可逆性脑梗死,其中4例仍有TIA发作,而对照组5例(15.63%)DWI转为阴性,未进展为脑梗死,27例(84.38%)为不可逆性脑梗死,5例仍有TIA发作。同时将两组患者发病时及发病24 h、7 d、14 d的NIHSS评分进行比较,试验组NIHSS由发病时13.35±1.63分,下降至14 d时2.83±1.12分,对照NIHSS组由发病时13.16±2.07分,下降至14 d时5.36±1.89分。两组梗死体积也有明显差异,试验组梗死体积5.46±1.63 ml,对照组梗死体积9.38±2.16 ml。结论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应积极考虑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62.
<正>脑桥出血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头颅CT的普及应用,发现了许多小灶脑桥出血,得到及时治疗使脑桥出血的总体预后好于以往。小灶脑桥出血,由于临床症状轻,CT扫描时受后颅窝骨性伪影干扰,容易漏诊或误诊。MRI受颅骨的影响小,能清晰显示血肿的大小,显示后颅窝病变明显优于CT。本文总结分析4例脑桥腔隙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特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住院号394×××,男性,66岁。因头晕、 相似文献
63.
国内目前厌氧菌的培养多采用焦性没食子酸培养法,此法虽较简便,但阳性率较低,且易受污染,使用厌氧培养箱(罐),价格昂贵,难以推广(陈聪敏主编,厌氧菌感染及其微生物学检查法.上一医师资进修教材56页).近来我们参考有关资料,制备了一种厌氧菌的简易快速培养基,临床应用效果较佳,配法如下. 相似文献
64.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因"脾脏占位"20 d收入我院普外科。患者20 d前出现左腹部疼痛,无发热、呕吐及腹泻,无饱胀不适。于我院急诊科行腹部B型超声波提示:见脾脏有7.0 cm×3.3 cm×3.6 cm减弱回声区,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血常规示: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60,淋巴细胞0.05,经治疗后腹痛缓解出院。出院1周后患者左腹部疼痛症状再次出现,于急诊科复诊,腹部B型超声波提示:见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90(HSP90)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SP90和STAT3在早期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4例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标本中HSP90和STAT3的表达差异,同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24例手术标本中HSP90和STAT3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两者联合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效用。结果: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83.33%,在良性嗜铬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37%和26.32%,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之间HSP90和STAT3的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蛋白表达水平远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联合HSP90和STAT3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时阳性预测值为0.70。结论: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织,且联合HSP90和STAT3可有效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介绍和解读下颈椎损伤ABCD分类系统。方法 广泛查阅与下颈椎损伤分类系统相关的文献,对目前存在的脊柱损伤分类系统进行分析总结,并介绍新的ABCD分类系统。结果 下颈椎损伤ABCD分类系统分为三部分:第1部分是对损伤进行解剖学描述,提供是否有骨和/或韧带损伤的信息;第2部分是对神经功能、椎管狭窄及脊柱不稳程度进行分级;第3部分代表用来定义损伤类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简单的字母提供了下颈椎损伤情况的最大信息量,并基于该分类系统提出了治疗原则。结论 下颈椎损伤ABCD分类系统简化了对下颈椎损伤的描述,但需进一步临床观察与实践以明确其可信度。 相似文献
67.
68.
我科2005-2006年对37例肿瘤患者采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连接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可来福接头)进行化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70.
总结李志道教授运用平衡阴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的临床经验,介绍了李教授平衡阴阳法选穴依据、取穴方法、针刺手法及针感特点。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是由神经系统病变所导致的,属中医经筋病范畴,李教授基于对经络实质的研究,认为中医的经筋既包括西医学的肌肉系统,也包括神经系统,对该病的治疗常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选用分布于神经干周围的穴位,直接刺激患侧神经干以诱发主动运动以及在功能障碍的肌腹上进行排刺以提高肌力,手足阴阳经、伸肌屈肌并用使阴阳平衡,结合巨刺法,共同运用于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详细分析了取穴、针刺手法、针感特点及其理论基础,以期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