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7篇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由Addison和Gull等(1851年)首先报告,1875年Hanot又做详细描述。1950年Ahren等提出PBC并无肝外胆管梗阻,病变长期发展可出现黄疸,晚期发展为肝硬化。1965年Walker等指出多数PBC患者血清中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  相似文献   
52.
周结核属少见病,国内报告不足100例.诊断困难,多被误诊。我们遇到3例,结合文献复习,并进一步探讨其诊断与治疗,现报道如下:病例例1女,25岁.因反复呕吐2个月于1963年6月入院.查体:消瘦,贫血貌,上腹可见蠕动波,可触及包块,质硬不活动.X线检查提示幽门梗阻,溃疡的可能性较大.手术发现幽门窦部狭窄.有-5×6×6cm肿块.病理检查为结核病变.行半同切除,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例2男,35岁.因上腹痛10余年.近3个月来出现明显的食欲下降,乏力,体重减轻伴低热.干!977年6月以“胃癌”收入院。查体:上腹部轻压IIH.X线检查…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MG53在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保护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开胸阻断左侧肺门进行缺血1h后再灌注1h建立.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模型是在进行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前0.5h阻断左侧股动脉血流5 min,然后再灌注5 min,重复3个循环来实现的.将60只10 ~ 12周龄SD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35±15)g]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RIP组).将24只8~12周龄MG53敲除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7.5±2.5)g]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组(n=12),即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RIP组).在缺血及再灌注时间结束后,观察动脉氧分压、计算肺组织湿干比(W/D),通过Western blot检测3组之间肺组织上MG53蛋白表达量的改变,并记录其生存情况.结果 对SD大鼠,在进行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其血氧分压降低到(46.60±5.94) mmHg,而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能显著改善肺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其血氧分压恢复至(73.40 ±5.94)mmHg(P <0.05),同时对反映肺组织水肿程度的W/D值、生存情况都有显著的改善,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RIP组肺组织上MG53蛋白的表达量(2.03 50.53)较IR组(0.79±0.17)显著增加(P<0.05).在MG53敲除小鼠上,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的血氧分压(48.20±12.15) mmHg较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45.60±10.53) mmHg并未得到改善,同时也不能改善肺组织的水肿情况.结论 MG53参与了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对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4.
^99mTc标记717树脂固体实验餐的胃排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小腿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小腿骨及皮肤缺损的开放胫腓骨骨折5例,经彻底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创面负压封闭引流,待肉芽组织新鲜后早期植骨,再次负压封闭引流,5~7 d后去除负压封闭引流,组织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 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创面渗液经换药愈合,待骨痂生长后去除外固定架,6~12个月骨折愈合,伤口无感染.随访9~38个月,膝、踝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负重行走肢体无变形.结论 对5 cm以内骨缺损,大块皮肤缺损经彻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后早期植骨,可缩短创面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56.
MRI对法乐氏四联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法乐氏四联症的诊断价值,并与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比较。方法:例Fallot四联症MRI、超声心动图与手术结果相比,结果:MRI和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内结构相似,组MRI可很好显示主肺动脉发育不衣和左右肺动脉分支狭窄。结论:MRI能显示Fallot四联症全部畸形情况,以主肺动脉和分支观察优于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57.
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X线检查方法与诊断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的最佳X线检查显示方法及诊断要点。方法:对输尿管末端可疑小结石并于静脉肾盂造影中见输尿管全程显影者,不论有否积水,都采用排尿后再摄 光区片。结果:本组选择的40例造影片上,有一侧输尿管全程显影者,25例于平片上见患侧输尿管末端有小结石,另16例均于排尿后的盆腔片上见患侧输尿管末端有微小结石显示,并伴有该侧输尿管末端有少量造影剂丰留。结论:当疑有输尿管下微小结石而平片及造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在晚期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浆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和组织蜡块的晚期肺癌3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MACC1和VEGFR2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MACC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血浆中的含量,比较分析各临床指标与MACC1和VGEFR2的相关性.结果 MACC1和VGEFR2在本组晚期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7%和73.5%.肺癌患者血浆MACC1和V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MACC1和VGEFR2表达分别与肺癌肺外转移和合并症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吸烟及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肺癌组织中MACC1与组织中VGEFR2和血浆中MACC1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ACC1和VGEFR2阳性组半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MACC1和VGEFR2均是晚期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MACC1和VGEFR2表达与晚期肺癌的浸润转移和死亡密切相关,检测血浆MACC1含量对预测肺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MACC1和VGEFR2可能是晚期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59.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human disease)是指医学科研中构建各种模拟人类疾病病理特点和发病过程的动物。由于临床研究受到患者来源、依从性和伦理学等方面限制,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可以排除掉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观察实验结果。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最常见的病因是为胆源性,其次是高脂肪饮食(过度饮食)及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有很高的患病率,而重症急性胰腺炎则有极高的病死率。多种的临床介入方法可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但缺乏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长期以来是医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探寻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及其治疗方法,研究者已经创立了多种AP动物模型诱导方法。各种活体AP动物模型能在不同的方面模拟人类AP病变过程,可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选择的AP动物模型能够大量快速建模,所建模型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切合实际,与现有的机制理论相符,并且建模完成后动物的死亡率低,便于相关研究的长期进行。本文就对AP动物模型构造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整理综述,为AP的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一种合适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0.
目的 采用新型心脏动态体模,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在不同心率下的扫描速度和重组算法选择.材料与方法 采用GE公司研制的新型心脏动态体模,心率设置为40~95次/min(间隔5次/min)共12组.采用GE LightSpeed 16 层螺旋CT,以心脏冠状动脉扫描模式对不同心率下的心脏体模进行扫描,X线球管转速(即扫描速度)设置为0.5 s/r和0.6 s/r.所有的扫描数据在R-R间期90%时相分别以单扇区(Snapshot segment)、双扇区(Burst-2)和四扇区重组(Burst-4)3种心脏重组算法进行重组.所有重组数据传至AW4.1工作站行后处理成像.后处理方法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分别对不同重组图像进行评分.统计学处理采用析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总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11.15,P<0.0001),不同心率(F=11.99,P<0.0001)、不同转速(F=5.76,P=0.00196)、不同重组算法(F=9.21,P=0.0003)对图像质量有显著的影响,三者的交互作用均无显著差别(P>0.05);(2)不同心率间比较,心率≤65次/min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P<0.05);(3)不同扫描速度比较,0.5 s/r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P<0.05);(4)不同重组算法之间比较:重组算法为Burst-4和Burst-2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P<0.0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心率、扫描速度及重组算法与图像质量间具有多元线性回归关系(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70794、-0.16449和0.27341,F=34.43,P<0.0001),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结论 心率、扫描速度及重组算法等是影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可采用新型心脏动态体模进行评估.合理利用扫描参数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和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