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23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34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药学 | 1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系统回顾2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合理血压调控组(治疗组)与传统降压组(对照组)。记录患者入院时及第1d,7d晨起血压,记录住院时及第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呈自然下降规律,第7d与第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14d时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调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能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及炎性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3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41例尿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1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透析前,透析后2、4、8周同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3、C4、红细胞免疫指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透析前至透析后2、4、8周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3、C4、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持续升高,血清IL-6、CRP、IL-8、TNF-α、红细胞免疫抑制率(RFI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RBC-ICR)持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液透析可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及炎性状态。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目的分析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医院2012年6月-2012年11月3 68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进行致病菌培养及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3 689例患者痰培养检出阳性1 466例,阳性率为39.74%,检出革兰阴性菌1 094株占74.62%;革兰阳性菌91例占6.21%;真菌281株占19.17%;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较为敏感,耐药率0.89%53.53%;但鲍氏/醋酸钙不动杆菌除对氯霉素敏感外,对其他的抗菌药物均耐药严重,耐药率49.41%53.53%;但鲍氏/醋酸钙不动杆菌除对氯霉素敏感外,对其他的抗菌药物均耐药严重,耐药率49.41%100.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拉考宁等100.0%敏感,但葡萄球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敏感性最高。结论痰培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占一定比例,多药耐药严重,临床医师应重视对病原菌的检测,从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8.
弹力带斜“8”固定治疗锁骨外端骨折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应用自行改良研究的弹力带斜“8”字固定治疗锁骨外端骨折,并与手术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比较治疗效果。方法:锁骨外端骨折120例,弹力带斜“8”字固定(手法组)75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组)45例。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手法组平均(6.71±2.35)周,手术组平均(11.38±4.58)周,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率:手法组100%;手术组97.8%,1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肩关节功能评定:手法组优56例,良14例,差5例,优良率93.3%;手术组优38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5.5%,1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弹力带斜“8”字固定可达到与锁骨钩钢板固定相同的疗效,且骨折愈合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治疗风险小,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结核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结核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103例及非结核病对照者30例,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结核特异性蛋白6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以及培养滤液蛋白10刺激产生γ-干扰素的T淋巴细胞数,并与血清抗结核抗体、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果比较。结果 T-SPOT.TB诊断结核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5.15% 、93.33%;阳性预则值和阴性预测值为98.00%、84.85% ;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为14.27%、0.05%,均优于血清抗结核抗体、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0.01),但方法间一致性较弱(Kappa<0.4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SPOT.TB检测在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筛查,快速早期辅助结核病诊断和排除感染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