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患儿 男,8月龄,体重10kg.2006年11月26日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litis Vaccine,Live;OPV)糖丸的同时,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以前曾接种OPV无异常反应,当时患儿无异常表现.12月10日出现流涕,全身针尖样出血点,并明显增多,无大片淤斑,无牙龈出血,无黑便及血便,无血尿.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定位诊断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因不能准确定位而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12例;年龄(68.7±5.1)(55~78)岁。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7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12例。对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确定责任间隙后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手术13例,经皮后路椎间孔镜手术4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7例,开放TLIF 3例。记录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28.1±5.1)(17~36)个月。VAS评分术后3 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分别为3.4±1.1、3.1±1.2和2.3±1.1,与术前6.2±1.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2,0.02);ODI评分术后3 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分别为28.1±11.2、20.5±9.7和16.7±5.2,与术前69.6±17.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02,0.01)。结论对于术前难以准确定位的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患者,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确定责任间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3.
陈国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2012-2013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微创穿刺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对两组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分别为(39±15) min、(14±3)d、(2.1±1.2)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8±20) min、(20±2)d、(4.3±1.4)d(t =0.76、1.64、1.42,均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40.48%)(x2=8.8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4.76%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但在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微创穿刺治疗优于小骨窗开颅清除术.  相似文献   
154.
CA-125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复合物,可被0C125抗体识别的人卵巢浆液性抗原,不稳定,分子量为20—100万之间,对卵巢及生殖系统肿瘤有重要诊断价值。目前血清CA-125主要用于卵巢肿瘤的诊断,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升高,故我们对同期住院的肝癌31例,肝硬化78例患者进行CA-125检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60例作正常对照,旨在探讨检测CA-125水平对肝癌、肝硬化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是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5.
156.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设备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医院对医疗设备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大幅度提高。目前,医院对医疗设备的引进普遍采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种方式。但是,因为我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医疗设备集中采购方式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对目前武警部队医院医疗设备集中购置与分散采购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优化医院医疗设备采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送检患者血清共10000份,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抗-HIV抗体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两组资料。结果 ECLIA法检测26份为阳性,阳性率0.26%。ELISA法检测中,28份为阳性,阳性率为0.28%。所有28份阳性标本后经确证中心确认,HIV阳性26份。两种初筛方法不同吸光度值/临界值(OD/CO)及临界值具体检测结果在被确诊的HIV阳性结果患者中的分布特点为,OD/CO值及临界指数越大,确认试验越有较高的符合率,临界值分布阳性ECLIA法以150-220临界指数最多,在总阳性率中占73.9%,ELISA法以35-1.80最多,在总阳性率中占60.7%。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HIV检测中,ECLIA法具有较高灵敏感度和特异性,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自动化程度较高、简便、快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在瞄准器引导卜经皮行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2008年6月共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病变2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龄29~70岁,平均52.0岁,病史1.5个月~30年,平均47.1个月,均有腰痛病史,伴双下肢放射4例,伴一侧下肢放射20例.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2例,腰椎退行性滑脱(Ⅰ度)3例,腰椎问盘突出伴椎管狭窄2例.病变部位:L4、5节段21例,L5S1节段3例.L3、4L4、51例.L4、5L5S11例.采用全麻,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行椎板天节突螺钉固定并小切口完成椎管减压、髓核摘除及椎间融合器置入术.[结果]本组切口长3.8~5.9 cm,平均4.4 cm,手术时间 55~100 min,平均72 min;术中出血量100~380 ml,平均190 ml,均未输血;术后切口引流量50~300 ml,平均162 ml.术后切口无感染、无皮肤坏死,术中、术后未出现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损伤以及下肢神经根功能恶化现象.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8个月,本组病例除1例不能明确外,其余均于术后6个月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为96.1%.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现象,亦未出现椎间融合器移位现象,但大部分病例出现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下降,融合器部分陷入终板.最后随访时JOA评分南术前的11~16(平均13.1分)提高到21~27(平均24.6分),改善率为60.6%~89.7%,平均71.6%.[结论]瞄准器引导下经皮行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简单、准确和安全等优点,其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9.
拉米夫定抗HBV治疗过程中HBV-DNA的反弹规律及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抗HBV治疗过程HBV DNA的反弹规律及变异情况。方法 单一采用拉米夫定 (1 0 0mg/d)治疗 83例有活动性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CHB) ,应用荧光全定量PCR检测CHB治疗前和治疗 2、6、1 2、1 8个月后血清HBV DNA的含量 ,应用UniArray技术检测YMDD位点突变。结果 根据HBV DNA含量的下降、波动、反弹分 3种类型 :A类 2 8例 ,HBV DNA含量呈直线下降 ,无HBV基因突变 ;B类 2 3例 ,HBV DNA含量先下降、后反弹、波动、再下降 ,无HBV基因突变 ;C类 32例 ,HBV DNA含量先下降、后反弹、波动、再持续上升 ,有 2 7例HBV基因突变 ,其中YIDD突变 1 0例 ,YVDD突变 1 4例 ,YIDD和YVDD同时突变 3例。结论 拉米夫定抗HBV DNA治疗 2个月左右疗效十分显著 ;2至 6个月HBV DNA含量呈低水平波动 ;6至 1 2个月易出现反弹、波动 ;1 2个月后变异株形成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0.
目的评价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2例健康人血清和78例原发性肝癌(PHC)及150例非PHC患者的血清。分别测定GPDA、AFu、AFP含量,以GPDA≥136U/L、AFu≥172nkat/L(均以健康组x±3S)为PHC阳性预示值。AFP≥400ng/ml为PHC预示值。结果PHC患者血清GPDA(156.2±39.2),AFu262.0±88.6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对PHC的诊断阳性率GPDA达到64.1%,AFu达到75.6%,AFP仅为59%,若以其中二项或三项阳性作为诊断PHC,则阳性率为89.7%,特异性为91.9%。结论血清GPDA、AFu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