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原青花素(GSP)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1)伴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LPS制备SD大鼠AL1模型;同时腹腔注射GSP50mg/kg进行干预。给药后6h取静脉血,并制备肺、肾皮质组织匀浆;检测血中肌酐(SCr)、尿素氮(BUN)、乳酸(Lac)及一氧化氮(NO)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肺和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IL-6水平。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肺血管通透性变化及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检测肺和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变化;用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①LPS大鼠肺间质弥漫性出血,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粒细胞聚集、浸润,并可见弥漫性肺泡间隔增厚,GSP干预可明显减轻上述病理表现。②LPS大鼠肺组织W/D和肺血管通透性显著增高(P〈0.05或P〈0.01);而GSP干预可显著降低上述指标(P均〈0.01)。③LPS组血清及肺组织TNF-α、IL-1β、MCP-1和IL-6、MDA和MP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a^+-K^+-ATP酶、SOD及GSH-Px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LPS大鼠肺组织MAPKs磷酸化水平及NF-κB的DNA结合活性也显著升高,GSP干预后上述指标明显减轻。结论:GSP通过阻断MAPKs的激活及抑制NF-κB的DNA结合活性,降低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减轻肺组织的损害,对LPS所致大鼠AL1伴肾功能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考察前处理清洗对半枝莲中野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和清洗后饮片的野黄芩苷含量。结果清洗放置12h后干燥的半枝莲饮片野黄芩苷含量只有药材的18.4%。结论半枝莲药材清洗后长时间放置,野黄芩苷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联合异丙酚和东莨菪碱应用于老年人门诊胃镜检查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布托啡诺组(B组)、异丙酚组(P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B组在充分咽喉表面麻醉后使用布托啡诺、异丙酚和东莨菪碱静脉缓慢推注下行胃镜检查术,P组在充分咽喉表面麻醉后仅使用异丙酚和东莨菪碱行胃镜检查术,C组只使用咽喉表面麻醉;3组分别于术前(T0)、术后1 min(T1)、术后5min(T2)、术后10 min(T3)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B组在T1-T3各时间点SBP明显下降(P〈0.05),但均不低于基础血压20%,HR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频率有明显减慢(P〈0.05);P组在T1,T2各时间点SBP有明显下降(P〈0.05),T1时间点有40%患者下降值大于基础血压20%,T1时间点心率下降明显(P〈0.05),呼吸频率有明显减慢(P〈0.05);C组在T1-T3各时间点SBP、DBP、HR、RR都有显著增高(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异丙酚和东莨菪碱应用于门诊老年人胃镜检查安全有效,但需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相似文献   
34.
金玲  陈向东  姜育男 《浙江医学》2007,29(6):618-619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储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日渐增高。本文对87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与89名健康对照人群的人体成份数据进行对照分析,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内人体成份的变化,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36.
电针配合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6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药物配合面部表情肌兴奋点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治疗结果。方法:治疗组62例。非同期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面部表情肌兴奋点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同样穴位传统针刺方法配合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4.2%,愈显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9%和68.8%(P〈0.01)。结论:对于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早期应用西药(小剂量短期应用)、早期针灸介入以及采用表情肌兴奋点电针刺激等综合疗法,能提高治愈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黄芩在中国适生地区域,为黄芩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对黄芩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各种生物气候分布滑移过程的相似计算、测序与分析。结果在我国种植黄芩的不同适宜程度区域共有736个点,其中最适宜区为268个点。结论采用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结合黄芩道地产区承德的资源,可以较好地对黄芩的适宜区进行数值分级区划。  相似文献   
38.
报告应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共28例。游离移植18例,带蒂移植10例。其中修复创面15例,治疗慢性骨髓炎7例,功能重建6例。皮瓣面积9cm×14cm~14cm×27cm。手术成功27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96.4%,经术后6月~4年随访,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着重讨论背阔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修复时机的选择及影响皮瓣成活的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39.
背景:羟基磷灰石与钛复合制备的复合材料是理想的人体骨替代材料。但纯钛金属基板由于无生物活性,难以在其表面生长羟基磷灰石,因此必须对钛片进行预处理。 目的: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并观察预钙化对羟基磷灰石沉积速率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5/2008-01在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纳米技术中心完成。 材料:钛片由宝鸡金属研究所提供,厚度250 μm,纯度99.7%。 方法:用电化学方法在钛片表面制得二氧化钛的纳米管,并通过热处理得到晶态的二氧化钛。将钛片先后浸泡在饱和氯化钙、磷酸二氢钾溶液中进行预钙化处理。然后在37 ℃条件下将已有二氧化钛阵列的钛片置于模拟体液中浸泡。 主要观察指标:于浸泡1,3,5,7,14 d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形貌的显微结构,复合材料的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表征。 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浸泡14 d后,羟基磷灰石在预钙化处理钛片表面形成涂层,基本将纳米管表面覆盖;而未经预钙化处理钛片形成较少的羟基磷灰石,没有形成涂层。X射线衍射仪结果显示:浸泡14 d后,经过预钙化处理的纳米管阵列表面出现较多的羟基磷灰石,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羟基磷灰石的各个特征峰。 结论:利用仿生模拟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过程中,通过预钙化处理,羟基磷灰石的生长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局部麻醉药的全身麻醉作用及其基本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同时使用或不使用氯胺酮、钠通道阻滞剂TTX和NMDA受体阻滞剂MK-801.通过翻正反射的消失(LORR)来评估这些药物对小鼠的催眠作用.结果: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15 mg/kg),布比卡因(5mg/kg),罗哌卡因(5 mg/kg)的全身应用均可产生直接的催眠作用,并达到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利多卡因可以增强氯胺酮的催眠作用(达到EC50的氯胺酮+利多卡因),表明了利多卡因和氯胺酮的联合使用可以增强其对小鼠的催眠作用.而钠通道阻滞剂不能改变利多卡因的催眠作用.NMDA受体阻滞剂(11-15 mg/kg)可增强并达到EC50利多卡因的LORR.结论:局部麻醉药可以产生直接的催眠作用,全身麻醉药氯胺酮可增强其麻醉效应,而钠通道阻滞剂则不能,NMDA受体阻滞剂可增强利多卡因的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