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28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儿科门诊人流量大,患儿年龄较小,配合度低,家长迫切度高,这便需要儿科医生诊疗迅速、处方准确。因此,如何提高诊脉的效率是儿科临床诊疗上的一大难点,小儿指纹诊法的应用便能相对弥补其不足。小儿指纹诊法属于儿科望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古代各种学说、理论、思想集大成者,临床上多应用于3岁以下儿童。笔者认为古时多言小儿指纹诊法应用于3岁以下,皆因3岁以下小儿皮肤嫩薄,表皮透亮而薄,食指桡侧浅表静脉易于显现,且小儿血气旺盛,元气蓬勃,加之食指桡侧皮下络脉为人体上最易于观测的手指浅表静脉。而研究明确表明,7岁以下小儿指纹临床意义相同,差别在于年龄越小,患儿指纹越易于观测。文章结合成功案例,探讨3岁以上患病儿童用小儿指纹诊法的临床应用,以期拓展小儿指纹诊法的临床应用范围,更好地将经典中医方法应用于现代临床。  相似文献   
52.
天然斑蝥素源自于芫青科昆虫斑蝥。斑蝥作为传统中药昆虫类药物之一,对消化道肿瘤等实体肿瘤、机体顽癣、瘰疬、赘疣、斑秃、颜面神经麻痹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西医基础研究表明,斑蝥提取物斑蝥素在体外明显干预肿瘤细胞凋亡、自噬等生物学过程,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天然提取的斑蝥素或斑蝥虫中药炮制品毒副作用明显,相关药品的直接使用不...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内服治疗骨折术后肿胀的用药规律.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主要大型数据库中药内服治疗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4月1日.应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应用SPSS Statistics 23.0、SPSS Modeler 18.0软...  相似文献   
54.
目的:对比观察膝关节外伤患者接受CT与MR扫描技术诊断后的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治疗的100例疑似膝关节外伤患者,均接受CT检查、MR扫描,观察诊断结果、诊断精准度、检查时间,评价成像质量.结果:(1)M R扫描阳性78例(78.00%),C T诊断阳性60例(60.00%)(P<0.05...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结直肠手术下腹正中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技术应用的切口愈合能力差异。方法回顾性比较1998-2000年和2007-2008年间两组各65例患者,分析丝线分层缝合关腹和可吸收双股缝线全层关腹组的数据源,比较两种材料和方法条件下切口愈合率和并发症。结果全层缝合组手术耗时明显比分层缝合少(6.31±0.58min vs9.58±0.95min)。切口一期愈合和甲级愈合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脂肪液化(3.07%vs15.38%)、切口感染(3.07%vs9.24%)和切口裂开(1.54%vs13.85%)等近期并发症和慢性窦道(1.54%vs7.69%)等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全层缝合组无切口疝发生,分层缝合组2例切口疝,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层连续缝合技术较之分层缝合对预防结直肠手术下腹正中切口感染和裂开等效果显著,“宽对合”是防止术后切口急性和后期并发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残胃复发癌的外科疗效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本院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因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再次接受外科手术的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行生存分析,Long-rank行有效性检验。结果总体平均生存期30.52个月,中位生存期25个月。其中根治性切除19例(63.3%),平均生存41.43个月,非根治性手术11例(36.7%),平均生存16.85个月(P0.01)。Kaplan-Meier分析提示病理分期、病理类型、根治情况、有无腹膜种植、是否肝转移与生存期相关(P0.01),而性别、年龄、复发距初次手术时间、化疗与否与生存期无关。结论临床分期、腹膜种植及根治性手术是影响残胃复发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残胃复发癌的个体化治愈性切除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7.
开放TEP与传统前入路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传统前入路和开放式TEP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方法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对165例腹股沟疝患者分别沿用传统前入路和开放式TEP术式行无张力修补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平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治疗费用以及近、远期并发症和术后不适等指标,以评价开放式TEP术式修补腹股沟疝的疗效。结果前入路组随访时间平均为(20.5±1.5)个月,开放TEP组(21.6±1.8)个月,完成随访率为98.79%。前入路3例1年后复发(3.66%),开放TEP组1例术后1年半后复发(1.20%),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疝复发率和尿潴留发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腹股沟区疼痛、血清肿、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神经感觉异常和缺血性睾丸炎等近、远期并发症开放TEP组明显少于前入路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开放TEP修补腹股沟疝可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术后不适的发生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腹股沟疝前、后进路修补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前进路(常规疝手术)修补方法和后进路(腹膜前)修补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病人的疗效、住院时间、总体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213例病人222侧疝(其中有9例同时患有双侧疝,男196例,女17例)随机分为前进路组(105例)和后进路组(108例)。前进路组采用常规修补,其中约1∕4病人(共27侧疝,Nyhus分型Ⅰ、Ⅲ型)用经典方法修补(Bassini术式21例和McVay术式6例)。3∕4病人(83侧疝,Nyhus分型Ⅱ、ⅢB、Ⅳ型)用假体的无张力修补(Lichtenstein术式21侧疝和Rutkow术式62侧疝);后进路组超过1∕3病人(38侧疝Nyhus分型Ⅰ、Ⅱ和ⅢA型)用不吸收缝线直接缝合修补,近2∕3病人(74侧疝,ⅢB、Ⅳ型)加用单层网片修补。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异。而平均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前进路组要明显短于后进路组(P<0.01),在平均费用方面,后进路组明显少于前进路组(P<0.01),后术腹股沟区疼痛不适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采用后进路方法进行腹股沟疝修补,可明显减少手术花费(不用人工假体或仅用单层平片),降低术后疼痛不适的发生率,改善疗效。因此,经后进路行腹股沟疝修补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我国的国情,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10日至2019年9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应用生物补片(SIS)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术中进行一期修补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造口部位切口疝(SSIH)的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血清肿、补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Onlay修补16例,Sublay修补6例。仅1例(4.5%)出现SSIH(Onlay修补),术后疼痛以轻-中度为主,1周内基本回复正常,无血清肿、补片感染病例。Onlay与Sublay修补在SSIH发生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生物补片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手术中加强筋膜缺损,在不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能显著降低SSIH的发生率,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Leflunomide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Leflunomide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实验采用结肠癌细胞株SW260,与不同浓度的Leflunomide药物(0、5、10、20、40、80μg/ml)共同培养,以MTT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状态,用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Leflunomide在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具有双重影响,即在低浓度下(5μg/ml和10μg/ml)有轻度的促进结肠癌细胞SW620增殖的作用,而提高浓度后(>40μg/ml)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细胞的增殖作用,并随着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即存在着时相性和量-效依赖性。结论:Leflunomide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可能对结肠癌病人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