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与体质量指数、瘦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60例纳入观察组,年龄≤35岁,孕周≥34周(其中孕周<37周30例,≥37周30例),选取同期住院与观察组条件相匹配的正常孕妇6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孕妇体质量指数、瘦素、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1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与正常妊娠组孕妇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9.93±4.16kg/m2和26.38±2.70kg/m2,前者明显大于后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6.59,P<0.001);2血清瘦素水平在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组孕妇分别为30.57±10.33ng/m L和20.14±8.16ng/m L,前者高于后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36,P<0.05);3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血脂比较(TG分别为3.12±0.88mmol/L和2.42±0.66mmol/L,TC分别为6.13±1.03mmol/L和5.67±0.43mmol/L,HDL-C分别为1.19±0.54mmol/L和1.56±0.30mmol/L,LDL-C分别为3.50±1.34mmol/L和2.95±0.95mmol/L),重度子痫前期组有血脂升高表现,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G、TC、HDL-C、LDL-C的t值分别为2.10、2.23、2.14、2.03,P值均<0.05;4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hs CRP比较分别为6.34±8.92mg/L和4.21±3.25mg/L,重度子痫前期组有hs CRP上升的表现,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2.07,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与体质量指数、瘦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提示肥胖可能是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血清中高瘦素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有独立相关性,重度子痫前期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和过度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2.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症患者接受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妊娠情况,并分析各种因素对术后自然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因不孕并且有生育要求而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确诊为EMT的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分析术后自然妊娠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完成随访的138 例患者中,45例患者自然妊娠,总体受孕率为32.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EMT 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的相关因素为:年龄、不孕类型、临床病理类型、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r-AFS)、术前抗穆勒氏管激素(AMH)和是否术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各因素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可提高EMT不孕症患者的术后自然妊娠率,是治疗EMT不孕症的有效手段,并且术后6~12 个月自然妊娠率最大,是妊娠的最佳时机,此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妊娠率不断下降。患者年龄、不孕类别、临床病理类型、r-AFS 分期、术前AMH水平及术后是否使用GnRH-a是影响EMT 不孕症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
陈友国 《江苏中医药》2010,42(10):39-40
近年来,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患者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6年,平均病程8.1年。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究马里苷抑制同源重组修复,联合使用DNA损伤药物的疗效以及其机制。方法 CCK-8法、克隆集落形成实验、类器官药敏实验检验细胞和类器官在联合用药后的增敏情况;Western blot法、彗星实验以及同源重组修复报告基因检测细胞联合用药后的DNA损伤情况及其抑制同源重组修复的机制;细胞热转移实验和药物亲和反应的靶点稳定性技术验证马里苷与p38α的结合情况。结果 马里苷与p38α结合增加了癌细胞和类器官对DNA损伤药物的敏感度;马里苷抑制p-p38α,增加癌细胞的DNA损伤,抑制癌细胞同源重组修复。结论 马里苷抑制同源重组修复,增强了癌细胞对DNA损伤药物的敏感度,从而为卵巢癌的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孕11+0~13+6周子痫前期高危人群中胎盘蛋白13(PP13)与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血清中的表达,评估其对高危人群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的预测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孕龄为11+0~13+6周的子痫前期高危妊娠妇女208例,取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P13、PLGF的浓度,追踪受检者的晚期妊娠情况及分娩情况,用ROC曲线分析PP13、PLGF单独和联合预测PE发生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 208例孕妇中,发展为子痫前期者117例,包括92例轻度子痫前期和25例重度子痫前期(其中5例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除产科其他并发症的异常妊娠情况,正常妊娠结局56例作为对照组。孕11+0~13+6周的PE患者外周血与高危妊娠妇女中妊娠结局正常的孕妇比较,PP13分别为(41.80±10.09)pg/ml、(125.06±31.30)pg/ml,PLGF分别为(45.88±16.58)pg/ml、(97.06±25.4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孕11+0~13+6周妊娠妇女的PP13、PLGF中位数倍数(Mo M)之和预测PE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6.7%)和特异性(96.3%)。结论在子痫前期的高危妊娠妇女中,PP13与PLGF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6.
李艳  陈文玉  陈小平  陈友国 《癌症进展》2021,19(15):1531-1535,1588
目的 探讨miRNA-45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60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NA-45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将宫颈癌Hela细胞随机分为miRNA-451-mimics组、miR-NA-451-mimics-NC组,分别转染miRNA-451模拟物(miRNA-451-mimics)、miRNA-451-mimics阴性对照,对照组未进行转染.采用CCK-8法检测3组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中miRNA-45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P﹤0.01).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miRNA-45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转染时间的增长,宫颈癌Hela细胞中miRNA-451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miRNA-451过表达能够将宫颈癌Hela细胞的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miR-NA-451-mimics组宫颈癌Hela细胞p-AKT、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miR-NA-451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miRNA-451过表达能通过阻断AKT/Bcl-2信号通路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妊娠晚期入院行免疫比浊法检测孕妇空腹血 hsCRP水平 ,观察患者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晚期hsCRP水平异常增加子痫前期孕妇发生早早产风险 ,但是不增加早产、新生儿低体重、引产或死胎风险.hsCRP水平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新生儿胎龄、新生儿体重无统计学相关性(P>0 .05).结论妊娠晚期hsCRP对子痫前期孕妇妊娠不良结局预测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正常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静脉导管分流率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共60例,同期正常胎儿共30例,检查静脉导管血流量(QDV)、静脉导管峡部内径(DDV)、脐静脉血流量(QUV)、静脉导管(DV)分流率。结果随着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程度上升,胎儿QDV、DDV及DV分流率逐渐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QUV逐渐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胎儿静脉导管分流率能够作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程度检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出生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的所有新生儿及其母亲产前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出生体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37周)、血小板计数〈100×109/L、红细胞计数〉3.5×1012/L和妊娠期高血压与低出生体质量有关联(P〈0.01),其β值(95%CI)分别为-1 032.9(-1 109.8~-955.9)、-99.1(-244.1~-46.0)、-51.3(-134.3~-31.8)和-342.9(-436.6~-249.2);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早产(〈37周)、生育史(≥1次)和妊娠期高血压与出生体质量有关联(P〈0.01),其β值(95%CI)分别为-1 000.2(-1 078.1~-922.3)、-212.6(-381.9~-43.3)和-173.4(-245.7~-1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早产(〈37周)和妊娠高血压与低出生体质量有关联(P〈0.01),其OR值(95%CI)分别为79.5(46.3~136.4)和3.5(1.9~6.4)。结论早产和妊娠高血压疾病是该院低出生体质量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0.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最重要过程,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临床技能相结合的关键阶段,是医学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方式,是医学生完成医学理论的学习进入临床实践的重要桥梁时期,是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临床思维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