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了解淋球菌流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淋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改良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纸片扩散法检测98株淋球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IVG)和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a)分别为55株(56.12%)和20株(23.47%),在测定的9种抗菌药物中,淋球菌耐药性较高的依次为四环素、头孢美唑、青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36.73%、50%、56.12%、74.45%、80.61%,而敏感性较高的4种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呋辛、头孢三嗪、头孢呲肟、壮观霉素,敏感率分别为72.44%、79.60%、77.55%、91.84%.结论 青霉素、四环素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已不宜作为常德地区治疗淋病的常规药物,壮观霉素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但已出现耐药菌株,应当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不同的流产方式终止早孕对继发不孕的影响情况,为未婚女性非意愿性妊娠选择最佳流产方式。方法将11483例未婚早孕妇女分为药物流产(药物流产组)、普通组(即传统的人工流产)、微创组(即可视人工流产)3组,并手术后随访,对发生继发不孕妇女275例均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结果药物流产组、普通组、微创组继发不孕率分别为3.56%、2.96%、0.89%,有显著性差异(P〈0.01);输卵管阻塞发生率分别为79.44%,57.14%,23.81%,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流产较手术流产继发不孕率高,输卵管阻塞的机会大,药物流产组、普通组的继发不孕率、输卵管阻塞的发生率高于微创组。结论继发不孕最常见的是由于流产引起的输卵管阻塞,3组中可视人工流产发生输卵管阻塞及继发不孕率最低,最安全可靠,是未婚女性非意愿性妊娠最佳的流产方式。  相似文献   
93.
对162例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与术中输注库存血、大量输室温液体、手术时间长等因素有关,并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根据原因,提出了预防术后低温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4.
我院对颈椎病采用综合物理治疗,并与单一物理治疗作对比,10年中共治疗621例,证实综合治疗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1例均经X线摄片示有轻、重不等的颈椎骨质增生,男322例、女299例,年龄35~75岁,病程2月至15年以上不等。属颈动脉型84例,神经根型427例,混合型110例。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变异57例,椎间隙窄82例,椎间孔变小变形162例,项韧带钙化28例,椎体前缘增生53例,椎体后缘增生321例。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妊娠期母体血红蛋白浓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38例初产妇于孕早、中、晚期用单色光比色法检测血红蛋白浓度,分析血红蛋白浓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胎儿宫内窘迫30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6例、早产10例、死胎3例、羊水过少19例、新生儿窒息5例,共73例为妊娠结局异常组,165例无异常情况的初产妇为妊娠结局正常组.妊娠结局异常组与正常组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早期血红蛋白浓度过高(Hb≥141 g/L),妊娠中、晚期血红蛋白浓度过低(≤95 g/L)的孕妇发生异常妊娠结局的危险比血红蛋白浓度为96~141 g/L的孕妇高,OR值分别为13.534、4.635、11.603.妊娠期血红蛋白浓度过高或过低,均可致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死胎、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等异常情况发生.结论孕期应做好围产期保健,定期检测血常规,改善母婴预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6.
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兰芳  李笑春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26-2527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提出其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金华市所属3县(市)63家监测医院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年间共分娩围产儿52 070例,死亡504例,死亡率为9.68‰,其中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为9.04‰,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4.43‰。两组间死亡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动人口的孕妇受文化程度低、保健意识缺乏、经济状况差、计划外妊娠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孕期未进行任何产前检查者占51.72%;早产儿、低体重儿是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结论:建立和调整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模式,提供母婴健康援助,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利用保健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3个县(市、区)的16家县级以上医院2002年1月-2004年9月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297例围产儿中有出生缺陷儿265例,发生率为7.51‰;发生率较高的武义县(11.04‰)与较低的东阳市(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生缺陷死亡率为434.0‰,显著高于10.6‰的总体围产儿死亡率(P〈0.001);19.25%的出生缺陷儿母亲早孕期曾受可疑致畸因素影响;产前诊断的比例为23.02%。结论:加强优生知识教育,提高产前诊断水平,继续进行动态监测,进一步探明危险因素,有效降低我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8.
双功彩色超声监测肾移植术后的应用邮政编码100039武警总医院病房B超室陈兰芳,唐晓萍武警总医院泌尿外科曾祥福,赵明正我院自1993年12月~1994年4月共做肾移植手术3例,应用Acuson128×P-10超声仪探查移植肾内各级血管的阻力指数与搏动...  相似文献   
99.
经心导管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是近年来发展的心脏介入治疗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不开胸,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是Amplatzer封堵器法,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方法,2002年4月,我院心内科导管室利用Amplatzer封堵器成功地治愈了1例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中的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0.
冠心病早搏发生频度相关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心率变异性 (HRV)、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临床背景资料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预测的研究。方法  8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VPBs≥ 30 /h组及VPBs <30 /h组 ,分别测量HRV指标、LVEF及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间年龄、血压差异无显著性 ,VPBs≥ 30 /h组的LVEF、SDNN、SDANN及HRVI均显著低于VPBs <30 /h组 (分别为 43 .2 9± 15 .38比 6 7.33± 11.47,P <0 .0 1;90 .0 5± 2 2 .2 9比 117.90± 30 .32 ,P <0 .0 5 ;77.43± 17.78比 10 5 .6 9± 2 8.79,P <0 .0 5 ;2 4.5 4± 8.70比 32 .70± 10 .87,P <0 .0 5 ) ,VPBs≥ 30 /h组心肌梗塞发生率显著高于VPBs <30 /h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LVEF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的独立因素 (B =0 .119,P =0 .0 32 )。结论 本研究表明LVEF是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HRV指标、心肌梗塞病史对VPB无独立判别意义 ,但在两组间差异显著 ,临床上筛选高危病例时 ,应同时综合考虑这些指标 ,以提高高危病例的成功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