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3篇 |
免费 | 149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5篇 |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95篇 |
口腔科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291篇 |
内科学 | 132篇 |
皮肤病学 | 35篇 |
神经病学 | 111篇 |
特种医学 | 6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98篇 |
综合类 | 627篇 |
预防医学 | 259篇 |
眼科学 | 23篇 |
药学 | 225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288篇 |
肿瘤学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91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37篇 |
2013年 | 142篇 |
2012年 | 200篇 |
2011年 | 167篇 |
2010年 | 198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111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评价新辅助放疗组与新辅助化放疗组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与疗效。
方法检索2002年至2017年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关于新辅助治疗联合TME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检验异质性,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 272例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新辅助放疗组1 133例患者,新辅助化放疗组1 139例患者。与新辅助化放疗组相比,单纯新辅助放疗组的完全病理缓解率更低(OR=0.32, 95%CI: 0.22~0.44, P<0.05),5年局部复发率更高(OR=2.13, 95%CI: 1.62~2.79, P<0.05),严重不良反应更少(OR=0.38, 95%CI: 0.17~0.82,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保肛率、术后并发症发病率、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辅助化放疗总体上优于单纯新辅助放疗治疗进展期直肠癌,但临床应用中仍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肠补片悬吊固定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 对11例接受经腹直肠补片悬吊固定术治疗的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Ⅱ~Ⅲ度)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8~2.6 h.术中出血50~300 ml.术后除1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外,其余均未出现并发症.全组患者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14.5 d.术后经1~3年的随访,未出现直肠再次脱垂,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排粪通畅.结论 经腹直肠补片悬吊固定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34.
双J管在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在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行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治疗的患者使用双J管作支架管,并与同期使用输尿管导管的12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使用双J管者无一例发生吻合口漏尿、狭窄、伤口及尿路逆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12.25±2.60)d;使用输尿管导管者2例分别发生漏尿和切口感染,无并发症者术后平均住院(18.30±6.70)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中,使用双J管作支架管可减轻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36.
粉防己碱舒张离体新西兰白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阴茎海绵体平滑肌胞内钙释放和胞外钙内流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舒张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离体阴茎海绵体平滑肌肌条张力记录法,观察Tet对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和氯化钾(KCI)诱导收缩的肌条的影响;采用无Ca~(2 )-复Ca~(2 )实验法,观察Tet对PE诱导的依赖细胞内钙和细胞外钙的肌条收缩反应的影响。结果Tet对PE或kcl诱导的肌条收缩均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100μmol/L Tet可抑制20μmol/L PE引起的依赖细胞内钙和细胞外钙的肌条收缩(P<0.05);结论Tet可通过阻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受体依赖性钙通道和抑制细胞内钙库释放,从而介导其对海绵体平滑肌的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意外胆囊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03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4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分期、手术及术后处理措施。结果术后病理分期2例为T1aNM,1例为00T1bNM,1例为TisNM,其中3例肿瘤位于体部,1例位于胆囊颈部息肉癌变。术后随访1~3年,无切口种植,腹腔0000及远处转移。结论LC只要注意技术操作,勿分破胆囊,并不会增加肿瘤扩散的机会;术后应根据PTNM分期及肿瘤部位决定是否行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聚焦服药依从性的主动式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12月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内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的病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门诊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服药依从性的主动式干预,为期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复发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际完成研究组57例,对照组54例。干预24个月后,研究组PANSS、PSP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显示,患者PANSS、PSP量表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服药依从性的主动式干预模式,对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控制病情,提高服药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减少复发具有积极作用,对疾病的远期疗效具有促进作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A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成A、B、C 3组(各36例)。A组行ACB联合iPACK,B组行ACB,C组行ACB联合坐骨神经阻滞(SNB)。对比3组术后静息时4、8、12、24、48、72 h和运动时12、24、48、72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统计累积镇痛泵按压次数、膝关节活动度、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和神经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 3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12、24、48 h静息时VAS评分和术后12、24、48 h运动时VAS评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和C组术后48 h内的累积镇痛泵按压次数更少、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更大、TUG用时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A组术后24 h内膝关节活动度更大(P<0.05),术后48 h TUG用时更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且术后72 h内静息和运...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基于报告比值比法对十一酸睾酮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警戒信号挖掘与评价。方法 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公开项目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检索2004年1月至2021年7月十一酸睾酮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采用报告比值比法进行警戒信号挖掘。结果 共检索到十一酸睾酮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9 466例,以男性、成年人(18~64岁)、口服给药为主;有32.23%的患者用药适应证不明确,在用药适应证前10位中,有6种用药适应证不属于说明书推荐范畴。共挖掘到十一酸睾酮不良反应事件警戒信号51个,涉及11个系统器官分类,主要系统器官分类为生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及呼吸道、胸、纵隔疾病等,主要表现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结论 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公开项目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对十一酸睾酮不良反应事件的警戒信号进行全面分析与挖掘,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十一酸睾酮不良反应的认识。建议在临床上使用十一酸睾酮时,尤其是在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中使用该药时,应警惕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