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0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虎杖清浊汤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abacterial prostatitis,CAP)又称无菌性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炎综合征的最常见形态,其病因复杂,症状各异,病情缠绵难愈,容易复发。目前一般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中医药疗法有一定优势。2006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应用虎杖清浊汤治疗CAP,并以西药a-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为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影响。方法:运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CT检测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疗效判定指标,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与西药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28天后,体感诱发电位(SEP)总体异常率明显降低,CT检测血肿量明显减少,且头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头针组亦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提示头穴透刺可纠正急性脑出血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异常,促进血肿吸收,提高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改善皮层功能区之间的协调和代偿机能,从而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链霉素耐药结核分枝杆菌rpsL、rrs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对137株链霉素耐药、166株链霉素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rpsL、rrs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比对。结果 137株链霉素耐药菌株中, 118株存在rrs或者rpsL基因突变,突变率86.13%;其中92株存在rpsL基因突变(突变率为67.15%),主要分布在43位氨基酸(70株)与88位氨基酸(20株),其中43位氨基酸突变类型为K→R(AAG→AGG,49.64%)和K→T(AAG→ACG,1.46%),88位氨基酸突变类型为K→R(AAG→AGG,13.14%)、K→T(AAG→ACG,0.73%)和K→Q(AAG→CAG,0.73%),并有2株存在39、43位氨基酸的联合突变,即T→T(ACC→ACT)联合K→T(AAG→ACG)突变(1.46%); 47株存在rrs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4.31%),包括8种核苷酸突变,主要分布在1401位A→G(13.14%)、514位A→C(8.76%)、517位C→T(6.57%),2株存在514、1401位核苷酸A→C;A→G的联合突变;15株存在rpsL与rrs基因的同时突变;166株链霉素敏感菌株中,7株存在rpsL基因突变,13株存在rrs基因突变。结论 广东地区链霉素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株的rpsL、rrs基因突变具有其自身特点,存在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西药司帕沙星联合马沙尼片口服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西药司帕沙星联合中成药前列通瘀胶囊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患者疼痛不适、排尿症状、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总评分、疼痛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评分、疼痛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采用电凝椎动脉的方法建立后循环缺血大鼠模型,通过跳台实验、平衡试验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BAEP)观察电项针对后循环缺血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将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项针组。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跳台潜伏期及平衡性情况。在造模后1天、7天分别进行BAEP检测,比较3组大鼠Ⅰ、Ⅲ、Ⅴ波的振幅(AMP)和波峰潜伏期(PL)。结果:模型组、电项针组大鼠在造模1天后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平衡性明显下降(P 0. 01);治疗7天后,电项针组较模型组大鼠跳台潜伏期明显缩短、平衡性明显提高(P 0. 01)。模型组、电项针组大鼠在造模后1天进行BAEP检测,Ⅲ、Ⅴ波振幅(AMP)明显压低; Ⅲ、Ⅴ波峰潜伏期(PL)波峰明显延长(P 0. 05),假手术组不出现变化,Ⅰ波无明显变化(P 0. 05)。治疗7天后,电项针组较模型组大鼠Ⅲ、Ⅴ波振幅(AMP)抬高(P 0. 05); Ⅲ、Ⅴ波峰潜伏期(PL)缩短(P 0. 05),Ⅰ波无明显变化(P 0. 05)。结论:电针项可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大鼠的脑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0.
针刺百会、大椎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自由基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拟血管性痴呆(VD)的动物模型,探讨针刺百会、大椎对VD大鼠脑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纯系wistar老年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采用2-血管阻断法(2-VO)制作VD大鼠模型后,进行百会、大椎针刺治疗。检测VD大鼠脑内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改变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结果:针刺VD大鼠的百会、大椎可明显减少其脑内NO的含量及降低NOS的活性,增强GSH-PX、CAT的活力。结论:针刺百会、大椎能改善VD大鼠脑内自由基代谢,从而改善VD大鼠的痴呆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