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2篇 |
外科学 | 58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1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糖尿病肾病进入中晚期可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即肾病综合征 ,利尿药物常不敏感 ,治疗非常棘手。 1995年 1月~ 1998年 12月 ,笔者对糖尿病肾病出现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 ,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治疗 ,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有明显的消肿利尿作用。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 病例选择 选择标准 :(1)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2 )尿蛋白 >3 5g/ 2 4h ,血浆白蛋白 <3g/L ,有明显浮肿 ,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 ;(3)血肌酐(SCr) <354μmol/L(<4mg/dl) ;(4 )有重度心衰者除外。 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2 0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探讨人工液体培养法培育的蝉花菌丝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5/6肾切除SD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科素亚治疗组(科素亚组)、天然蝉花菌丝治疗组(天然组)、大剂量液体培养蝉花菌丝治疗组(液大组)和小剂量蝉花菌丝治疗组(液小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干预42天;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和24h尿蛋白定量;对大鼠残余肾做病理组织学分析,行HE染色、PAS染色,观察大鼠残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情况,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GSI),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肾小球病理损害面积;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残余肾组织中IV型胶原(Col-IV)、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模型组Scr、BUN、ALB及24h尿蛋白定量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大鼠血Scr、BUN、ALB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科素亚组、天然组24h尿蛋白定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液大组、液小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GSI及基质阳性面积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与模型组GSI及基质阳性面积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素亚组与天然组、液大组GSI及基质阳性面积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液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然组与液大组GSI及基质阳性面积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液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大组与液小组基质阳性面积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素亚组与天然组结果相近,除MMP-2、TIMP-2染色阳性面积比值外,其他指标与液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液小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然组与液大组、液大组与液小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培养蝉花菌丝能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减轻肾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增生,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4.
35.
Smad7对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及其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TGF-β是肾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必需因子,Smad蛋白是TGF-β受体的胞内激酶底物,介导了TGF-β的胞内信号转导.Smad7是负反馈调节TGF-β功能的细胞分泌因子,其过度表达可能改变了R-Smads和I-Smads对TGF-β诱导纤维化的应答或阻断的病理生理平衡.深入研究Smads介导的TGF-β胞内信号转导,将有助于对肾脏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理解,为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开发临床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37.
38.
丹参对马兜铃酸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丹参对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以95%DMEM培养液加5%小牛血清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和马兜铃酸,采用MTT法来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存活以及生长的状况;用碘化丙啶(PI)染色方法确认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马兜铃酸浓度超过10 mg/ml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力显著抑制(P<0.05).以丹参3.0、15、30、60 mg/ml处理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再加入AA(10 mg/ml浓度),则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力明显增加,且随着丹参浓度的增加其作用愈趋明显(P<0.01),丹参明显抑制AA所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P<0.01).结论:丹参(3.0、15、30、60 mg/ml)通过减少马兜铃酸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可明显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且其作用随着丹参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