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陈丽容 《全科护理》2023,(10):1361-1364
阐述自我护理能力的定义,从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自我护理能力的措施方面综述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TACE术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L-10蛋白的表达规律,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普通针刺组、益肾调督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梗塞1 h后拔出栓线造成再灌注,在缺血的不同时间,应用双抗体夹心ELASI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IL-10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IL-10含量比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含量有较显著的升高,施予针刺治疗后两种针法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以益肾调督针法显著,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肾调督针法在急性脑缺血早期可较明显的提高血清及脑组织中的IL-10的含量,从而达到保护神经元、防治脑缺血损害的作用,有利于大鼠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力尔凡发热寒战反应观察及其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使用抗肿瘤新药力尔凡发热、寒战等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方法。方法:随机分为2组,A组使用力尔凡前未预防性使用消炎痛,B组于使用力尔凡前予消炎痛25mg口服;给药途径随机分静脉滴注及肌肉注射。每一患者每次应用力尔凡均作1例次统计,观察每例次发热、寒战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组别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预防性用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预防性用药;肌肉注射反应发生率与静脉滴注无显著差异。结  相似文献   
14.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查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管理后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81例骨科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和2006年3月84例骨科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调查。结果2005年组、2006年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00%、89.29%(P〈0.05),2006年组手术前期、手术后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P〈0.05),手术期使用率提高(P〈0.05),术后预防用药时间缩短(P〈0.05)。2006年组应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者比2005年组减少。结论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行之有效,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10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其职业、暴露过程、暴露物品、处理、追踪等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52.73%、医生35.45%、工人6.36%;发生针刺伤62.73%,各种液体污染20.00%,玻璃伤4.55%,手术刀割伤2.73%,其他器械4.55%;暴露原因为治疗护理时占40.00%,手术及配合时占31.82%,处理器械用物时占18.18%;所有职业暴露者均作妥善处理,暂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PICC防治化学治疗所致静脉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ICC在 5 FU持续静脉滴入 48h(DeGramont方案 )所致外周静脉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3 5例 ,于滴入期间每隔 4h推注肝素盐水稀释液 10mL ;PICC组 3 0例 ,采用PICC进行持续滴入。两组病例的一般临床分布基本均衡。结果 :PICC组静脉炎仅为 2例 ,较对照组 2 6% (9/3 5 )为低 ,P =0 0 41,均无Ⅲ、Ⅳ度静脉炎 ;两组人均治疗总费用相似 ,1986 5 8元vs 182 0 73元 ,P =0 0 60。结论 :PICC能有效地预防DeGramont方案所致静脉炎 ,且不增加治疗的总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56例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剂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剂敏感性的变化,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培养阳性的156例胆汁标本238株临床分离株中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分为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组和医院获得性胆道感染组,利用WHONE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38株临床分离菌株中包含35种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68株,占70.6%;革兰阳性菌70株,占29.4%。分离量排列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8.2%)、粪肠球菌(12.6%)、铜绿假单胞菌(12.2%)、肺炎克雷伯菌(11.3%)、屎肠球菌(6.3%)。医院获得性胆道感染组混合感染的比例(39.6%)明显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组(28.7%)。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耐药性明显增加,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仍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性明显增加,对喹诺酮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性仍较高。医院获得性感染组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比率明显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组。结论胆道感染病原菌谱不断改变,细菌的种类和耐药性在增加;医院获得性胆道感染不仅在感染类型、菌株种类上较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复杂,而且细菌的耐药现象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肉瘤(RMS)的治疗手段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4例儿童RMS的临床资料,总结儿童RMS的治疗策略、疗效,分析放疗及二次根治手术对儿童RMS预后的影响。结果初治儿童RMS共24例,男18例,女6例,发病中位年龄3.6岁(11个月~11岁),其中原发于颌面部14例,颈部1例,腹盆腔2例,肢体4例,生殖系统2例,肝脏1例;病理类型包括胚胎型22例,腺泡型2例;低危组3例,中危组18例,高危组3例。所有患儿均按横纹肌肉瘤全国协作组重庆方案(RMS-CQ-2009)进行化疗,并依据实际病情及疗效反应选择性采取根治手术及放疗。截止2020年6月1日共9例患儿死亡,3年总体生存率(OS)为65.7%。化疗+放疗组的3年OS(80.0%)高于化疗+二次根治术组(50.0%)(χ2=3.896,P=0.048)。对于颌面部RMS,行二次根治术的患儿3年0S(25.0%)低于未行二次根治术的患儿(80.0%)(χ2=6.521,P=0.011);行放疗的患儿3年OS(80.0%)高于未行放疗的患儿(25.0%)(χ2=4.168,P=0.041)。对于非颌面部RMS,行二次根治术和未行二次根治术的患儿3年OS分别是68.6%和66.7%(χ2=0.035,P=0.852),行放疗和未行放疗的患儿3年OS分别为53.3%和80.0%(χ2=0.076,P=0.783)。结论放疗有助于提高儿童RMS生存率,二次根治术并不能显著改善颌面部RMS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光动力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光动力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9例20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行光动力治疗前后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术后随访,患者术后一周视力下降的有1只眼,视力不变的有10只眼,视力提高的有9只眼;术后一个月视力不变的有9只眼,视力提高的有11只眼.结论做好治疗前的充分准备和治疗后的护理,对提高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疗效及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化疗后口腔炎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38例患者进行研究,按口腔炎发生与否分为口腔炎组16例和对照组22例,对9项临床指标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持续灌注、既往放疗2项指标进入多元回归方程(P=0.000),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9.9 085和8.0 733.结论持续灌注、既往放疗2项指标为口腔炎的高危因素,据此实施相应护理,可能有助于及时预防和处理口腔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