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可能的病因,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表现,血常规异常情况,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水平变化、电生理及MRI检查异常表现.结果 16例患者中长期饮酒者5例(31.25%),有胃部疾病史者3例(18.75%),胆囊炎病史1例(6.25%),巨细胞性贫血者11例(68.75%),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者9例(56.25%).6例患者检测血维生素B12浓度,其中维生素B12浓度降低者3例(50%).5例检查肌电图者均有周围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下降,其中1例有波幅下降,1例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其P40潜伏期延长.11例患者行脊髓MRI检查,其中1例仅行腰椎MRI,6例(54.55%)患者发现病灶,病灶位于颈髓4例,胸髓2例.颈胸髓均有异常1例,病灶位于脊髓侧索和后索,双侧对称,成"八"字征或"倒V"字征,给与维生素B12治疗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对于有长期饮酒、慢性胃病史,临床慢性发病,不典型感觉异常的患者,需联合测定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电生理检查,MRI检查以提高SCD诊断率,及早给与维生素B12治疗.  相似文献   
22.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发作类型、病死率、脑电图及癫痫与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卒中发病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5.56%,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最高(8.06%);早发性癫痫发作以全身性发作多见,迟发性癫痫发作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部分性发作多发生于缺血性卒中,而出血性卒中以全面性癫痫发作好发。无论病变性质如何,皮质损害的患者易导致癫痫发作。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很常见,其发生率及预后与卒中类型及病变部位性质相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稳定性而将其分为三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和非斑块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CRP、LP(a)水平。结果稳定性斑块组及不稳定性斑块组CRP和LP(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斑块组,其中不稳定性斑块组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LP(a)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25.
周颍  陆景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324-1325
目的探讨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例临床诊断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患者行24h内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发病1周内行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5例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检查。结果7例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中6例EEG正常,1例可见少量慢波;TCD均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异常;头颅CT或MRI检查,6例正常,1例腔隙性脑梗死;5例SPECT均显示不同脑区有低灌注情况。7例患者随访3~24个月,6例无复发,1例复发1次,复查SPECT左颞叶血流灌注减低。结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脑缺血,提示本病可能与颞叶及海马局部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和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酸性磷脂酸(acidphospholipids,AP)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以及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定磷方法测定LPA及AP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TIA组(30例)、脑梗死组(30例)、进展性脑梗死组(15例)和对照组(30例),对不同组血清LPA及AP水平进行比较,并将脑梗死(脑梗死组和进展性脑梗死组)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中、重型3型,分析LPA及AP水平与病情轻重的相关性。结果 LPA水平在进展性脑梗死组最高(5.52±1.15)μmol/L,TIA组次之LPA(4.23±1.12)μmol/L,脑梗死组LPA水平较低(2.88±1.05)μmol/L,对照组最低LPA(1.22±0.67)μmol/L,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P进展性脑梗死组最高(6.14±2.10)μmol/L,脑梗死组次之(5.74±2.10)μmol/L,TIA组(3.20±1.96)μmol/L和对照组(2.24±1.06)μmol/L(P〈0.05);脑梗死按神经功能缺损3型间LPA及AP水平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A是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尤其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预警因子;LPA及AP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有关,与病情轻重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脑梗死诊断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496例脑梗死患者中108例H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HI组和非HI组患者的皮质型梗死、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糖、血压.结果:HI发生率为4.3%,多发生在脑梗死后2周内,影像学上多为非血肿型,血肿型少见,但血肿Ⅱ型预后差.HI...  相似文献   
28.
陆景红  周颖  任明山 《医学综述》2007,13(21):1666-1668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除降低血浆胆固醇外,可能尚涉及不依赖于胆固醇降低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硬化斑块、抗炎症反应、抗血栓形成、改善内皮功能及上调脑组织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活化等作用。他汀类药物的脑缺血保护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研究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脑缺血保护作用有助于全面了解该类药在预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对神经系统有较强营养作用的细胞因子,对中枢和周围神经元的发育、生长、分化、修复和再生中起重要作用,现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脑缺血后的表达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