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3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任务导向性功能性活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2);试验组采用常规的运动康复训练和任务导向性功能性活动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两组训练时间都是40 min/次,2次/d,5 d/周,连续训练4周。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scale,FMA?L)、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训练前后的评估,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训练4周后,两组评估指标均显著高于训练前(P < 0.05),且试验组FMA?L、BBS、 FAC 和 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任务导向性功能性活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影响。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实现行走,改善日常生活活动,促进患者自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生理性缺血训练(PIT)改善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功能过程中迷走神经的作用及其发挥效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单纯心衰组(HF组)、生理性缺血训练组(PIT组)、乙酰胆碱M_2受体拮抗剂组(M_2R-组)及乙酰胆碱M_2受体激动剂组(M_2R+组),每组6只。SO组按照心衰大鼠模型建立步骤,将线穿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不训练;HF组为心衰大鼠模型,不训练;PIT组在HF组基础上进行训练,每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5次/天,5天/周,持续8周;M_2R-组及M_2R+组分别在PIT组基础上每天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M_2受体特异性拮抗剂(0.5mg/kg,i.v.)及激动剂(0.2mg/kg,i.v.)。8周训练结束后,采用小动物二维超声系统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q 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cl-2、Bax、MMP-9及TIMP-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lman法检测乙酰胆碱酯酶活性,ELISA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8周训练后,PIT及M_2R+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Bcl-2、Bcl-2/Bax的值及TIMP-1显著高于HF组和M_2R-组(P0.05);相反地,心肌梗死面积、Bax、MMP-9及MMP-9/TIMP-1的值则显著低于HF组和M_2R-组(P0.05)。PIT组、M_2R-组及M_2R+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高于HF组(P0.01),前者三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SO组相比,其余各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升高(P0.01),但各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Bcl-2/Bax及LVEF,Bcl-2/Bax与LVEF呈正相关,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MMP-9/TIMP-1,MMP-9/TIMP-1与LVEF呈负相关(P0.001)。结论:PIT可以通过提高迷走神经活性,减少心肌凋亡,减轻心肌间质纤维化,从而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该保护过程由乙酰胆碱M_2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99mTc 标记硫胶体(99mTc-SC)淋巴显像探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SLN)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9例Ⅰ、Ⅱ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前4-6 h在肿瘤病灶周围皮下注射显像剂99mTc-SC,行早期局部及延迟全身显像,结合显像进行体表定位。随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对初诊患者加行原发病灶切除术,对SLN及原发病灶行详细病理检查。结果99mTc-SC的SLN总检出率为90.9%(90/99),检出率与原发灶部位有关(P<0.001);区间淋巴结检出率为7.1%(7/99);SLN转移阳性率为28.9%(26/90),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Breslow厚度、Clark分级)呈正相关;假阴性率为3.7%(1/27),灵敏度为96.3%(26/27),特异度为98.4%(63/64)。结论99mTc-SC显像可准确显示SLN部位及淋巴引流情况,减少药物标记时间,进一步提高区域淋巴结检出,为恶性黑色素瘤区域淋巴结的诊治决策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4.
α-酮缬氨酸钙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  李颖颖  李飞 《药学进展》2007,31(1):37-39
目的:寻找合成α-酮缬氨酸钙的最佳合成路径。方法:对以草酸二乙酯为原料(路线1)以及以海因(路线2)为原料制备α-酮缬氨酸钙的合成路线进行了研究、对比,并对后者进行了优化。结果:两条路线均能获得α-酮缬氨酸钙。目标化合物结构经光谱确证。结论:优化后的路线2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条件温和,适用于工业制备,故路线2优于路线1。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以了解共刺激分子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制作大鼠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86在角膜、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术后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基质增厚。CD86在正常的角膜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脾脏的阳性细胞表达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论 共刺激分子CD86在移植后发生排斥的角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6.
陆晓  冼磊 《重庆医学》2016,(27):3748-3752
目的:为探讨转录因子21(TCF21)基因对人肺癌A549细胞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在肺癌A549细胞中高表达TCF21基因,以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高表达TCF21肺腺癌A549细胞对顺铂(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检测高表达TCF21肺腺癌A549细胞对放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在72h时,随着DDP浓度的增高(0、0.625、1.250、2.500、5.000、10.000mg/L),各组细胞的抑制率相应增高,高表达组各个药物浓度时的抑制率明显高于空载体组与未转染组(P<0.05),而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过表达TCF21组随着药物浓度及时间及的增加,高表达组抑制率相应增高(P<0.05);接受X照射后,未转染组、未转染+放疗组、空载体组、空载体+放疗组、高表达组及高表达+放疗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95.17%±2.85%、88.20%±2.03%、93.80%±4.17%、85.60%±2.42%、71.67%±3.21%、56.00%±2.65%。结论TCF21基因高表达能显著增强肺癌A549细胞对放疗及DDP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57.
县医院门诊记录 :右肘跌伤半小时。现病史 :半小时前跌倒 ,右肘部受伤 ,活动障碍。检查 :右肘关节畸形 ,肿胀 ,压痛 ( +) ,骨擦音 ( +) ,反常活动 ,末梢血运良好。X片示 :右肱骨髁上骨折 ,移位。诊断 :右肱骨髁上骨折。入院后予消炎、补液 ,对症处理 ,急诊在右臂丛麻醉下行手法复位。自动出院。县中医院记录 :跌伤右肘部肿痛、畸形 1天。现病史 :昨日下午不慎跌伤右肘部 ,随即出现右肘部疼痛、肿胀、畸形 ,送到县医院治疗。石膏外固定及药物治疗 ,对位欠佳。检查 :患肘疼痛 ,肿胀 ( +) ,畸形( +) ,压痛 ( +) ,纵向叩击痛 ( +) ,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58.
运动疗法与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脂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陆晓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237-2239
明确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一般收缩压可降低8~l0mmHg,舒张压可降低7~8mmHg;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有效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三酰甘油水平,对LDL-C的最小效果是增强饮食及药物的治疗效果。一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增加0.05l8~0.0777mmol/L,三酰甘油可下降0.0904~0.226mmol/L。在运动处方的制定方面,高血压的运动治疗集中强调在运动强度上,强调低、中强度的运动比高强度的运动降压更有效;而高血脂的运动治疗则强调达到一定的周运动总量,一般每周的运动总量须达到5040~9240 kJ。在运动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有氧训练外,力量训练在降压降脂方面也有一定疗效。运动频率虽然两者每周3次均已足够,但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来说,每周7次也未尝不可。两者都应注意运动的循序渐进及持之以恒,以保证良好的训练效果及较高的训练安全性。  相似文献   
59.
患者女性,21岁,以间断性血尿一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一月前无诱因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样,内含血丝。无发热、腰痛及膀航刺激征。膀优镜于膀航左侧壁发现2.5cm×2.5cm×2cm宽基性肿物。尿细胞学检查未见癌细胞。B超所见:双肾及输尿管正常。膀航中度充盈,于膀俄左后侧壁可见一约3.8cm×1.4cm形态规则、表面尚光整之均匀高回声型实性团块。团块基底较宽,与膀优壁紧密相连,后方未见明显声衰减(附图)。超声提示:膀优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膀优混合性血管瘤。讨论:血管瘤多好发于头面、颈、四肢躯干和肝、…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等长收缩运动训练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造模成功的2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G)、心肌缺血组(MI)、运动训练组(ET)、MCP-1抑制剂组(LG),每组均有6只大鼠。CG组连续2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MI组连续2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mg/kg/d),造成心肌缺血;ET组连续2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并且进行等长收缩运动训练;LG组在ET组的基础上进行MCP-1抑制剂来氟米特灌胃。训练8周结束后,麻醉大鼠,取左心室心肌,采用微球法测定缺血区心肌相对侧支循环血流量(RCBF);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区心肌小动脉密度和单核细胞数量;以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缺血心肌中MCP-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ET组大鼠的相对侧支血流量(RCBF)、小动脉密度(AD)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01),LG组的RCBF和AD与MI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ET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单核细胞数量、MCP-1 mRNA以及MCP-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01),而LG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单核细胞数量、MCP-1 mRNA以及MCP-1蛋白表达与MI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持续8周的等长收缩运动训练可以增加大鼠缺血心肌中MCP-1的表达,从而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