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4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132.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与病理检查相结合的诊断方法。结果 本组6例最初临床误诊误治,经病理证实为本病后给予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治疗均获得临床痊愈。结论 通过对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综合分析,提高了其确诊率,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3.
目的:分析肝癌破裂出血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治疗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止血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失血性休克1例,肝部肿瘤均发生缩小或坏死。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肝癌破裂性出血,可有效控制出血,使肿瘤部位缩小或坏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探讨吸气肌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膈肌运动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由于患者原因,有6例患者退出(其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3例),最终有24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每组12例。2组患者根据功能障碍情况均接受相应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吸气肌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5 d,共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采用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流量峰值(PEF)占预计值百分比评估肺通气功能,采用最大吸气压(MIP)和吸气峰流速(PIF)评估吸气肌功能,通过超声测量患者膈肌移动度以及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和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并计算膈肌增厚率(DTF),分析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FVC、FEV1、PEF、MIP和PIF以及深呼吸时患侧膈肌移动度和隔肌厚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观测指标[FVC(84.67±15.97)%、FEV1(79.08±11.46)%、MIP(63.77±23.50)cmH2O、PIF(3.55±1.38)L/s、膈肌移动度(4.80±1.42)cm、DTei(0.59±0.15)cm、DTF(97.29±46.11)%]均较组内治疗前[FVC(57.42±17.84)%、FEV1(56.00±19.16)%、MIP(39.33±18.86 cmH2O、PIF(1.87±0.85)L/s及(3.14±1.24)cm、(0.42±0.10)cm、(54.79±31.38)%]和对照组治疗后[FVC(67.75±22.26)%、FEV1(66.08±17.95)%、MIP(41.73±20.67)cmH2O、PIF(2.32±1.27)L/s及(3.29±1.09)cm、(0.47±0.11)cm、(49.97±44.57)%]有显著提高(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的PEF、DTee、肺部感染发生率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吸气肌训练能有效改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吸气肌功能、膈肌移动度及收缩时膈肌厚度。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确定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康复组合的临床结局评估工具入选条目。 方法 根据ICF康复组合条目池,邀请了15位国内专家进行3轮Delphi法专家共识会议,根据专家意见选择重要性程度高的条目构建以ICF为基础的基于功能的临床结局评价工具,并通过分析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程度来检验该工具的可靠性。 结果 15位专家参与本研究的专家共识会议,通过3轮专家共识会议,最终选定评估工具由ICF条目中的17条组成,包括身体功能8项(b130精气神/能量与驱力、b134睡眠、b152情感、b280痛感、b455运动耐受功能、b620排尿、b710关节活动功能、b730肌肉力量功能)、一般任务和要求1项(d230执行日常事务)、活动功能3项(d410改变身体的基本姿势、d450步行、d465利用设备到处移动)、个人自理4项(d510盥洗自身、d530如厕、d540穿脱、d550吃)、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1项(d710基本人际交往)。3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0.81,最终结果数据的变异系数范围0.05~0.41。 结论 应用Delphi法构建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临床结局评价工具,为临床医疗质量控制和医保给付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入该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术前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宫颈浸润深度、切缘阳性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65.26±12.84)min、(442.36±26.39)mL、(21.63±4.92)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浸润深度>1/2的几率分别为7.5%、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局部病灶,抑制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3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肢体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是否可以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等长握拳训练组。训练组患者进行3个月等长握拳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对照组不做任何训练活动。训练前后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荧光激活流式细胞分离术测定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心肌核素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测定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结果:运动前,两组患者核素心肌显像静息节段总评分、外周血EPCs数量、VEGF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3个月等长握拳训练后,训练组EPCs数量、VEGF浓度均显著增加(P0.01);训练组SPECT观察缺血区域节段总评分有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EPCs增量与VEGF增量,VEGF增量与静息节段总评分改善均呈中度相关(r=0.56,r=-0.60)。结论:冠心病患者等长握拳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可通过VEGF及EPCs释放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138.
背景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一定程度上涉及到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但两者是不是有高度的相关性,既往的研究没有定论.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对象选择2002-08/2003-06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9~76岁.方法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评定患者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主要观察指标①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②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全身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40.96±32.04,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21.78±22.87,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18.43±10.29.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平均为39.46±25.94.②全身总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5,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2,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1.结论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上、下肢运动能力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46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常规治疗结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头痛等不良反应状况,.但临床症状好转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进行3个月,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反应。结论左西孟旦在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症中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在使用初期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检测患者身体指标,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NO合成酶(NOS)抑制剂对等长收缩运动(IE)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14只,(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并维持浅麻醉状态,感应电诱发IE,静注NOS抑制剂,测定注入前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IE9分时心率(HR)明显上升(P<0.05);注入NOS抑制剂后IE9分时较注入前比,HR下降值、血压净增量、每搏输出量(SV)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NO存在下IE时,HR上升;注入NOS抑制剂后IE时,HR下降;NOS抑制剂介导的HR变化是心功能变化的重要因素;NO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IE时心血管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