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4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研究等长收缩运动训练(IE)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CTO患者分为训练组(1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0例),均应用三个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训练组患者同时进行三个月的IE(采用最大程度握拳诱导上肢肌肉最大等长收缩运动,导致短暂的骨骼肌生理性缺血)训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血EPCs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循环血EPCs数量和VEGF浓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训练组患者血EPCs数量[(0.028±0.009)%比(0.044±0.016)%],VEGF浓度[(65.3±15.1)pg/ml比(98.5±17.4)pg/m1]显著增加(P=0.015,P〈0.01),且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EPCs数量和VEGF浓度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训练组和对照组患者血EPCs数量与VEGF浓度均呈正相关(r=0.727,r=0.785,P均〈0.05)。结论:等长收缩运动训练可以增加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从而可能通过远隔作用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五味甘露藏药药浴对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患者肌痉挛的影响。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来自16家国内三甲医院的558例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五味甘露藏药药浴组(279例)和康复对照组(279例)。两组均给予现代康复治疗,五味甘露藏药药浴组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五味甘露藏药药浴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疗程均为4周。根据改良Ashworth评分,将痉挛程度为0—1级作为一组,1+—2级作为一组,3—4级作为一组,生成1*、2*、3*三个痉挛亚组。观察各亚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变化。 结果:对于痉挛程度为1*(改良Ashworth 0—1级)的亚组,治疗2周、4周,随访3个月、6个月,痉挛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痉挛程度为2*(改良Ashworth 1+—2级)的亚组,治疗2周、4周,随访3个月、6个月,痉挛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痉挛程度为3*(改良Ashworth 3—4级)的亚组,大部分数据反映两组患者肌痉挛情况与治疗起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五味甘露藏药药浴可改善脑卒中后伴肢体痉挛患者肌痉挛,痉挛程度为1+—2级的患者受益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华玲  王志  许忠梅  郝建凤  陆晓 《中国康复》2021,36(9):538-541
目的:观察阈值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阈值压力负荷训练器进行吸气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最大吸气压(MIP) 、吸气峰流速(PIF)评估患者吸气肌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率(FEV1 /FVC)、呼气流量峰值(PEF)评估患者肺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MIP、PIF、FVC、FEV1、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FEV1/FVC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阈值压力负荷训练器进行吸气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吸气肌力量,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PCs)对生理性缺血训练(PIT)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的影响。 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白兔雌雄不拘,体重(2.5±0.5)kg。冠状动脉左室支(LVB)安装特制水囊球,通过充放水制作可控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休息1周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O)、单纯肢体缺血组(LIT)、单纯心肌缺血组(MI)、生理性缺血训练组(PIT)、EPCs促进剂组(Pro-EPCs)、EPCs抑制剂组(Inhi-EPCs)。SO组不做任何干预,LIT组进行双下肢缺血训练,MI组进行心肌缺血训练,PIT组生理性缺血训练,即心肌缺血同时进行双下肢缺血训练,Pro-EPCs组在PIT组基础上口服EPCs促进剂,Inhi-EPCs组在PIT组基础上口服EPCs抑制剂。训练4周后,取左室支支配区域心肌,采用微球法测定训练前、后缺血区心肌相对侧支循环血流量(RCBF);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终点缺血区毛细血管密度(CD)。 结果:与实验前相比,MI组、PIT组RCBF值分别增加5.11、19.39(P<0.05)。实验结束时,MI组、PIT组RCBF显著高于SO组和LIT组(P<0.05),PIT组高于MI组(P<0.05),SO组与LI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PIT组比较,Pro-EPCs组RCBF明显增高(P<0.05),Inhi-EPCs组RCBF显著降低(P<0.05)。CD结果与RCBF值类似。 结论:①生理性缺血训练可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②生理性缺血训练同时,正负向调节内皮祖细胞,可相应促进或抑制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EPCs是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细胞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等长收缩训练对慢性心肌缺血犬血压、血管壁剪切力及血流灌注的影响,探索等长收缩训练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的机制。方法:制备犬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心肌缺血组,被动等长收缩训练组。实验终点时,所有犬在DSA检查后检测血管壁剪切力(wall shear stress,WSS)及记录收缩压、舒张压的数值,记为基础值;PIE组除了测定基础值外,还使用电刺激诱发IE运动,测定IE开始前30s、开始后30s及停止后30s的收缩压、舒张压及WSS的值。检测缺血心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collateral blood flow,CBF)、单核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e,MP)及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的数量。结果:6周IE后:(1)WSS:实验终点经过DSA造影发现,PIE组WSS的基础数值最高(P0.05)。PIE组实验犬在DSA造影过程中行IE运动不同时间点的WSS值相比较,IE开始后30s的WSS值最高(P0.05)。(2)血压:实验终点时基础血压值相比较,SO组的SBP值最低(P0.05);PIE组的DBP值最高(P0.05)。PIE组实验犬在DSA造影过程中IE运动不同时间点的SBP、DBP相比较,IE开始后30s的SBP值最高(P0.05)。(3)心肌局部血流量及细胞学检测:PIE组的CBF、平滑肌数量、单核细胞数量最高(P0.05)。(6)相关性分析发现:WSS与CBF呈中度正相关;WSS与SMC呈高度正相关;WSS与MP呈高度正相关。实验终点时PIE组犬不同时间点的WSS与SBP、DBP的相关性分析发现,WSS与SBP呈高度正相关;WSS与DBP呈中度正相关。结论:等长收缩训练可以通过升高血压,提高血管壁剪切力水平从而促进缺血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急性发作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科采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收集48例病例,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者57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2  相似文献   
17.
心电运动试验的ST-V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电分级运动试验出现的ST段下移一过性好转的现象。方法对1000例中老年人进行症状限制性心电分级运动试验(Bruce方案)。结果23%的对象运动后即刻至2分钟时出现ST段下移一过性好转的现象,呈“V”形变化曲线,称之为STV现象。STV现象的阳性率在可疑CAD运动试验阳性者达50%,在体检运动试验阳性者达34%。结论STV现象是心电运动试验中的常见情况,其相关因素包括:运动试验阳性、年长、运动能力较差、运动中和运动后收缩期血压反应较强烈,该现象的机理和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生理性骨骼肌缺血训练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FG)的表达与骨骼肌局部缺血产生的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ɑ,HIF-1α)有关,进一步探讨VEFG的上游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1)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2)假手术组(Sham组,n=6),步骤同I/R组,但仅穿线,不牵拉;(3)骨骼肌缺血+I/R组(n=6),在心肌I/R之前先实施反复骨骼肌缺血/再灌注。ELISA检测外周血中VEGF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肢体肌肉处HIF-1α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心肌I/R组及骨骼肌缺血+I/R组都可促进外周血中VEGF的释放,且后者的作用更显著,骨骼肌缺血+I/R组与心肌I/R组相比对VEGF的释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Sham相比,骨骼肌缺血+I/R组可以上调HIF-1α的表达(P0.05),而I/R组相对于Sham组HIF-1α的表达无明显的变化(P0.05),且骨骼肌缺血+I/R组与I/R组相比对HIF-1α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生理性缺血可导致局部HIF-1α的高表达,同时对应着外周VEFG的表达增高,且较单纯的心肌缺血水平更高,推测外周VEGF的高表达与缺血局部骨骼肌释放HIF-1α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鼻咽癌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DCs)疫苗治疗前后对患者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探讨热休克的鼻咽癌细胞抗原负载的鼻咽癌自体DCs疫苗激发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与趋势。方法 2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治疗组在常规放疗后给予1个疗程的DCs免疫治疗(4次皮内注射)。治疗过程中动态检测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Th1类细胞因子(IL-2、IL-12、TNF-α、IFN-γ)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Cs治疗前与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4+、CD4+/CD8+、NK细胞比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因子IL-2、IL-12、TNF-α和IFN-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鼻咽癌自体DCs疫苗免疫治疗可明显提升鼻咽癌患者Th1类细胞因子水平,激发Th1型免疫应答,增强机体抗瘤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生理性缺血(physical ischemia,PI)分为缺血预适应及生理性缺血训练。缺血预适应即机体正常器官(如上肢)受到短暂、可逆性缺血缺氧刺激后,通过诱导缺血器官以外的其他脏器(如心脏、大脑、肝脏、肾)对随后发生的严重或致命的缺血缺氧产生保护作用;生理性缺血训练是指正常器官如骨骼肌较长时间的反复缺血训练,对远隔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已有大量动物及临床研究证实PI可通过使心肌存活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