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骨纤维结构不良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组以骨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类肿瘤疾病,约占肿瘤疾病的7%.骨纤维结构不良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骨骼,既可单发,也可多发,可累及一骨或多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从2002年~2005年6月,我们采用自体髂骨联合BMP移植骨材料修复骨纤维结构不良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K-plate形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K-plate钢板固定术。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1.8个月,植骨均已牢固融合,无植骨块塌陷及伤椎高度丢失,无钢板、螺钉断裂及松动现象。结论K-plate钢板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43.
背景:应用异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较多,但其可引起免疫反应.由于胚胎细胞具有较低的抗原性和较强的增殖能力,期望其能为组织工程研究与应用开辟新的载体材料.目的:采用兔胚胎软骨细胞培养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并对其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设计:随机分组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试验室.材料:孕4周新西兰大白兔1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2.5 kg .方法:实验于2000-12/2002-06在广西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试验室完成.在成兔股骨内侧髁作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实验组采用生物蛋白胶与胚胎软骨细胞相混后,植入兔膝关节实验性软骨缺损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或单纯用生物蛋白胶移植修补,分别于术后4,8,12周观察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情况,并按改良Pineda方法对其进行组织学评分,标准为细胞形态、基质染色、表面平整、软骨厚度、宿主结合5项,0分表示正常,分值越高表示改变越严重.主要观察指标:①兔膝关节标本大体观察结果.②兔膝关节标本组织学观察结果.③关节软骨组织学半定量计分结果.④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区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结果:2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膝关节标本大体观察结果:胚胎软骨细胞+纤维蛋白封闭剂组缺损区颜色接近正常软骨,质韧弹性好,与周围软骨界限消失;纤维蛋白封闭剂组与未处理组始终未愈合,但创面略小,有白色纤维组织充填.②兔膝关节标本组织学观察结果:胚胎软骨细胞+纤维蛋白封闭剂组优势组织为透明样软骨,深方为骨组织,表面略凸或平整,基质着色正常,与周围软骨完全结合分界不清,组织中未发现淋巴细胞浸润;纤维蛋白封闭剂组与未处理组为纤维组织,部分有残留明显的凹陷性瘢痕,与周围组织接合或部分接合.③关节软骨组织学半定量计分结果:按改良自Pineda方法,12周胚胎软骨细胞+纤维蛋白封闭剂组评分显著低于纤维蛋白封闭剂组和未处理组[(0.50&;#177;0.76),(7.88&;#177;1.13),(8.13&;#177;1.36)分,P<0.05],而单纯用纤维蛋白封闭剂修补组在4周与未处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8,12周则无差异.④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区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周时胚胎软骨细胞+纤维蛋白封闭剂组完全修复8膝,纤维蛋白封闭剂组不完全修复1膝,未修复7膝,未处理组未修复8膝.结论:胚胎软骨细胞移植组所产生的修复组织接近正常软骨组织,明显优于纤维蛋白封闭剂组和未处理组,该方法作为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内固定失稳的原因并研究相应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007年在两院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加内固定的46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2例患者中,内固定失稳19例,失稳率为4.11%(19/462),其中6个月内出现失稳15例,占3.25%(15/462)。抗结核治疗时间≤6个月内固定失稳率比抗结核治疗时间〉6个月者显著增高(P〈0.01)。佩戴支具时间≤6个月内固定失稳率比佩戴支具时间〉6个月者显著增高(P〈0.01)。术后卧床时间≤3个月内固定失稳率比术后卧床时间〉3个月者显著增高(P〈0.01)。术者为中级职称者术后内固定失稳率比术者为高级职称者显著增高(P〈0.05)。术后负重重量/〉50kg者内固定失稳率比负重重量〈50kg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加内固定术术后内固定失稳的危险因素有抗结核时间不足疗程、佩戴支具时间过短、术后卧床时间不充分、术后过度负重、术者为中低职称者。术后规则抗结核治疗、佩戴支具时间足够长、卧床时间充分、避免过度负重和提高术者技术水平可降低脊柱结核术后内固定失稳率。  相似文献   
46.
背景:脊柱结核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后患者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目的:分析脊柱结核内置物置入后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动态多样性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60例脊柱结核患者均行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内固定38例,无内固定22例.根据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分别分为轻度升高、中度升高、高度升高组和极度升高组.分析术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18例,中度升高21例,高度升高13例,极度升高8例.4组骨性愈合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r=0.420,P=0.001,说明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多样性与骨性融合时间长短呈正相关.②红细胞沉降率:轻度升高16例,中度升高20例,高度升高13例,极度升高11例.4组骨性愈合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r=0.414,P=0.001,说明术后红细胞沉降率多样性与骨性融合时间长短呈正相关.③内固定组植骨融合时间快于无内固定组,说明即时坚强内固定有利于促进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47.
脊柱胸腰段是胸椎和腰椎的移行区,是生理性后凸的胸椎与生理性前凸的腰椎的衔接部,其功能解剖的特点决定了该段椎体是外伤性骨折的多发部位,近年来随着交通、建筑业的发展,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呈逐渐增加趋势,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创伤机制复杂,治疗方式争议颇多。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AF钉治疗无神经损伤型胸腰椎单椎体不稳定骨折22例,总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兔胚胎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兔胚胎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对孕4周兔胚胎关节软骨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细胞。观察细胞存活率、贴壁率、生长曲线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兔胚胎软骨细胞可从胚胎软骨组织中消化分离出来,经鉴定具有软骨细胞的特性。原代兔胚软骨细胞存活率达97%以上,细胞贴壁率达80%以上,从原代到第4代都有高增殖力,到第8代时增殖力降低。到第12代时几乎丧失细胞增殖。结论 体外培养的胚胎软骨细胞前4代适合于作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组织工程细胞。  相似文献   
49.
唐毓金  肖增明  李世德  杨渊  陆敏安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7):136-137,i0006
文章探讨金属框架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回顾性总结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1990—03/2004—03具有完整随访资料上颈椎不稳患者59例。采用自制金属框架内固定(钢丝和斯氏针制成)行枕颈融合术。术后每个月定期复查X射线片1次,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6个月后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测定,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9例患者全部随访。①59例患者全部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3-8个月,无一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移位。②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由术前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5例,C级26例,D级28例变为术后A级0例,B级0例,C级2例,D级5例,E级52例。金属框架内固定牢固,为枕颈融合术提供保证,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0.
钻孔减压术后骨内高压兔骨内压和骨髓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临床上许多骨科疾病与骨内压异常增高有关,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性关节炎等,采用经皮骨穿刺等方法,可降低骨内压,使临床症状立即缓解。分析钻孔减压术后骨内压和骨髓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进一步认识骨内压的发生和发展。目的:观察钻孔减压术后骨内高压兔骨内压和骨髓血流流变学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5-03/12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完成。30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雌雄不拘,体质量(2.16±0.35)kg,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①动物分组及造模:30只兔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只。两组兔制作成右胫骨上端骨内高压模型,实验组行胫骨上端钻孔减压术。②胫骨上端骨内压测量:动物麻醉后,将测压针在右胫骨结节上方约0.5cm内侧平坦面刺入骨髓腔内,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于减压术前及术后第2天测量2组骨内压。③骨髓内血液流变学测量:实验组于钻孔减压术前和术后第2天,抽取骨髓血,采用血液仪R80(椎板式)Version5.0测量血液流变学数值。主要观察指标:右胫骨上端钻孔减压术前后骨内压测量值和骨髓血液流变学数值。结果:3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内压测量结果:实验组右胫骨上端钻孔减压术后骨内压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接近正常值非固定侧骨内压值(2.50±0.39)kPa,实验组钻孔减压术后骨内压值明显低于钻孔减压术前(P<0.01)。②骨髓内血液流变学测量结果:实验组钻孔减压术后胫骨上端骨髓内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全血低切还原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钻孔减压术前(P<0.05或0.01),而钻孔减压术前后骨髓内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压积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右胫骨上端钻孔减压术可明显降低骨内压,稀释骨髓内血液,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