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1.
钻孔减压术后骨内高压兔骨内压和骨髓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临床上许多骨科疾病与骨内压异常增高有关,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性关节炎等,采用经皮骨穿刺等方法,可降低骨内压,使临床症状立即缓解。分析钻孔减压术后骨内压和骨髓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进一步认识骨内压的发生和发展。目的:观察钻孔减压术后骨内高压兔骨内压和骨髓血流流变学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5—03/12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完成。30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雌雄不拘,体质量(2.16&;#177;0.35)kg,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①动物分组及造模:30只兔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只。两组兔制作成右胫骨上端骨内高压模型,实验组行胫骨上端钻孔减压术。②胫骨上端骨内压测量:动物麻醉后,将测压针在右胫骨结节上方约0.5cm内侧平坦面刺入骨髓腔内,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于减压术前及术后第2天测量2组骨内压。③骨髓内血液流变学测量:实验组于钻孔减压术前和术后第2天,抽取骨髓血,采用血液仪R80(椎板式)Version5.0测量血液流变学数值。主要观察指标:右胫骨上端钻孔减压术前后骨内压测量值和骨髓血液流变学数值。结果:3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内压测量结果:实验组右胫骨上端钻孔减压术后骨内压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接近正常值非固定侧骨内压值(2.50&;#177;0.39)kPa,实验组钻孔减压术后骨内压值明显低于钻孔减压术前(P〈0.01)。②骨髓内血液流变学测量结果:实验组钻孔减压术后胫骨上端骨髓内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全血低切还原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钻孔减压术前(P〈0.05或0.01),而钻孔减压术前后骨髓内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压积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右胫骨上端钻孔减压术可明显降低骨内压,稀释骨髓内血液,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对骨质疏松(OP)骨密度、腰背痛的改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性OP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乐力钙内服加用芬必得止痛,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渐进性的腰背肌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分别测量骨密度、腰背痛评分,进行疗效测评.结果 实验组患者腰部疼痛明显缓解,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优良率为79%,无效率7%.对照组患者腰部疼痛缓解,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优良率55%,无效率14%.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不仅有缓解骨丢失及增加骨密度作用,还可缓解患者腰背痛症状,能有效改善OP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OP腰背疼痛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建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单一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重建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60例(A组),同期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行切除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50例(B组),比较A、B组手术前、后下腰痛功能量表(FRS)评分和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下腰痛评分.结果 手术前M-JOA下腰痛评分:A组平均23.83分(19~30分),B组平均21.68分(17~3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M-JOA下腰痛评分:A组平均9.05分(8~12分),B组平均11.95分(9~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下腰痛FRS评分:A组平均28.85分,B组平均26.5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FRS评分:A组平均68.22分(46~84分),B组平均46.87分(39~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治疗中重建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有利于术后胸腰椎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成骨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点及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方法抽取兔骨髓组织,梯度离心后,保留贴壁细胞传代,稳定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诱导培养液,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骨连接素、骨桥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进行观测。结果原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7~8d左右即可长满,并可稳定传代,传代细胞5~6d即可传代。诱导培养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骨连接素、骨桥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合理的体外诱导培养后,符合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可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自体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5.
无脊髓神经损伤不稳定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玮  唐毓金  陆敏安 《广西医学》2009,31(10):1483-1484
目的探讨AF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短节段融合治疗无神经损伤型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后入路AF钉内固定并同时后路椎板间、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无感染及并发症,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28.2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腰背痛症状消失,植骨融合,无神经功能继发损伤。结论经后路AF钉内固定并常规植骨是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背景应用异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较多,但其可引起免疫反应.由于胚胎细胞具有较低的抗原性和较强的增殖能力,期望其能为组织工程研究与应用开辟新的载体材料.目的采用兔胚胎软骨细胞培养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并对其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设计随机分组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试验室.材料孕4周新西兰大白兔1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2.5 kg .方法实验于2000-12/2002-06在广西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试验室完成.在成兔股骨内侧髁作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实验组采用生物蛋白胶与胚胎软骨细胞相混后,植入兔膝关节实验性软骨缺损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或单纯用生物蛋白胶移植修补,分别于术后4,8,12周观察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情况,并按改良Pineda方法对其进行组织学评分,标准为细胞形态、基质染色、表面平整、软骨厚度、宿主结合5项,0分表示正常,分值越高表示改变越严重.主要观察指标①兔膝关节标本大体观察结果.②兔膝关节标本组织学观察结果.③关节软骨组织学半定量计分结果.④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区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结果2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膝关节标本大体观察结果胚胎软骨细胞+纤维蛋白封闭剂组缺损区颜色接近正常软骨,质韧弹性好,与周围软骨界限消失;纤维蛋白封闭剂组与未处理组始终未愈合,但创面略小,有白色纤维组织充填.②兔膝关节标本组织学观察结果胚胎软骨细胞+纤维蛋白封闭剂组优势组织为透明样软骨,深方为骨组织,表面略凸或平整,基质着色正常,与周围软骨完全结合分界不清,组织中未发现淋巴细胞浸润;纤维蛋白封闭剂组与未处理组为纤维组织,部分有残留明显的凹陷性瘢痕,与周围组织接合或部分接合.③关节软骨组织学半定量计分结果按改良自Pineda方法,12周胚胎软骨细胞+纤维蛋白封闭剂组评分显著低于纤维蛋白封闭剂组和未处理组[(0.50±0.76),(7.88±1.13),(8.13±1.36)分,P<0.05],而单纯用纤维蛋白封闭剂修补组在4周与未处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8,12周则无差异.④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区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周时胚胎软骨细胞+纤维蛋白封闭剂组完全修复8膝,纤维蛋白封闭剂组不完全修复1膝,未修复7膝,未处理组未修复8膝.结论胚胎软骨细胞移植组所产生的修复组织接近正常软骨组织,明显优于纤维蛋白封闭剂组和未处理组,该方法作为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跌打生骨颗粒剂对脊柱骨折内同定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脊柱骨折患者,骨折后3天内行内固定术.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除术后常规的抗炎、止血及功能锻炼外,实验组另给予跌打生骨颗粒剂1包口服.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和第7天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术后第1天和第7天无明显变化;而跌打生骨颗粒剂服用7天后,患者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聚集性显著下降,红细胞变形性显著上升(P<0.01).结论 跌打生骨颗粒剂具有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浮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并获得随访21例浮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浮膝损伤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21例经随访14~60个月,平均28个月,治疗结果优12例,良5例,中4例,优良率为80.95%。结论浮膝损伤具损伤严重、并发症多等特点。以手术治疗为主,注意积极治疗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合理的功能锻炼,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腰椎不稳的临床影像解剖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患者,其中腰椎不稳合并腰椎管狭窄18例,退行性滑脱16例,退行性侧弯4例均常规行X线正侧位片、左右斜位片以及腰椎动力性侧位片检查,观察脊柱不稳部位及节段;同时行CT或MRI检查,了解椎管及神经根管情况;依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案,术后佩戴外固定支具并进行随访。结果全部病例随访中X线片显示,除1例因严重骨质疏松造成螺钉松动外,其余固定牢固,螺钉、棒无折断,复位无丢失,无感染及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植骨融合良好,优良率为97.00%。结论伸屈位动态X线片示椎体向前或向后滑移>3mm和(或)椎体在伸屈过程中的旋转活动度增大,L5/S1节段>20°,其上位节段>15°为老年患者下腰椎不稳的影像学特征,神经减压和椎管成形辅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患者下腰椎不稳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Ⅰ期前路经胸不切断肋骨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K-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16个月的随访,21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17°,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经胸前路不切断肋骨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能够完成Ⅰ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后凸畸形矫正和脊柱稳定性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