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 不同部位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形态,离子流强弱以及对各种病理生理因素和药物的反应性存在不同,称为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Electrophysi-ological Hetergeneity).这一现象的发现和研究,使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心律失常发生机理,并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1 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及其临床意义Sicouri等在离体研究中发现,位于犬心外膜下深层至心内膜下深层即室壁中间层的心肌细胞(midmyocardium cells)具有独特的电生理特性,称之为M细胞(M cells).其与心外膜心肌细胞和心内膜心肌细胞构成了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的解剖基础.M细胞主要分布于心室游离壁外膜下和内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与阿替洛尔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洛尔对照组(阿司匹林加阿替洛尔)和卡维地洛组(阿斯匹林加卡维地洛),利用超声诊断仪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性变化率(FMD),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代谢产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与阿替洛尔对照组相比,卡维地洛治疗后患者FMD明显增加(P<0.05);血清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NO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LDL-C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浆中NO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大量实验研究已证实了正常心肌存在电生理不均一性 ,但在体和离体的实验结果不一致 ,目前认为细胞间缝隙连接 (gapjunction ,GJ)是导致这种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可以影响动作电位时程的不均一性和复极化的离散性。1  心肌细胞的缝隙连接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包括闰盘 ,它们于Z线水平 ,由相邻两个肌纤维的分支处伸出许多短突相互嵌合而成 ,常呈阶梯状 ,在连接的横向部分 ,有中间连接和桥粒 ,起牢固的连接作用 ;在连接的纵向部分 ,为缝隙连接 ,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 ,这对心肌纤维整体活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与阿替洛尔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阿替洛尔组。卡维地洛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卡维地洛,阿替洛尔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阿替洛尔;均连用8周。均于治疗前后测定内皮素-1、一氧化氮和sICAM-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卡维地洛的患者内皮素-1和sICAM-1明显降低,一氧化氮明显升高,与阿替洛尔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卡维地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控制心室率作为心房颤动(AF)患者一项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在缓解症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运动耐受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仅仅以此作为AF复律前的短期治疗或作为长期维持治疗则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无特殊禁忌,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应作为第一线用药。此外,选择控制心室率为长期维持治疗,则同时使用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至关重要,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应用自制复合电极同步记录家兔在体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 (MAP) ,并与经典的心内膜电极、心外膜吸附电极和三层独立电极记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①应用自制复合电极同步记录家兔在体的三层心肌MAP形态及时程与经典的记录结果相近 ;②在心动周期 (CL)为 30 0ms时 ,三层心肌的MAP复极达 90 %的时程 (MAPD90 )无显著差异 ,当CL为 80 0ms时 ,家兔心外膜心肌 (Epi)、中层心肌 (M)和心内膜心肌 (Endo)的MAPD90 分别为 2 15± 18,2 6 2± 16 ,2 16± 12ms,M与Epi及Endo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n =8)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为 34± 3ms。结论 :应用复合电极同步记录在体心肌跨室壁三层MAP是可行的 ,家兔心脏跨室壁心肌电生理在正常心率时无明显差异 ,而当心率减慢时则异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QT离散度不能反映心肌复极的区域性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上QT离散度 (QTd)是否可以反映区域性的心肌复极差异。方法 正常对照 (对照 )组和心肌梗死 (心梗 )组各有 12 0例 ,记录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人工测量各导联QT间期 ,计算QTd。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心梗组QTd明显增加 ,分别为 (5 6 3± 17 8)ms与 (10 0 9±5 4 3)ms,P <0 0 0 1;但两组之间存在很大交叉 ,无法确立参考值。最长QT和最短QT在两组的导联分布呈现一致趋势。心梗组全部 12导联QT间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平均QT间期分别为 (397 0± 4 6 8)ms与 (36 7 3± 2 2 8)ms ,P <0 0 0 1。不同梗死部位各亚组之间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 =0 6 36 ) ,未见到与梗死部位相关的区域性QT间期改变。结论 QTd增大常与QT间期延长同时出现 ,QTd增大从整体上反映了心肌复极异常 ,但是不能代表心肌复极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皮肌炎并横纹肌溶解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DM)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 ,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 ,呈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发病率不高 ,只有类风湿关节炎的 1/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 1/ 3[1] 。重症患者 (合并横纹肌溶解 )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皮肌炎合并横纹肌溶解国内外少见报道 ,本文报道一例并复习文献。患者 :男性 ,31岁。因发热、皮疹 10d ,进行性肌无力7d ,于 2 0 0 0年 5月 4日入院。 2 0 0 0年 4月 2 3日出现手腕、踝部小疱疹 ,搔抓破溃后融合成片 ,次日畏寒发热 ,体温 39℃ ,并感乏力 ,但可上楼。…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和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死亡意味着生命终结 ,是生物个体生命进程的自然规律和最终结局。机体内的细胞也是要死亡的 ,近年的研究发现 ,细胞死亡有其规律可循。在多细胞生物体中 ,细胞死亡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细胞坏死或意外性死亡 (necrosis or accidental cell death) ,是指在外界致病因素强烈刺激下细胞急速的被动性死亡 ;另一种称为细胞凋亡或程序性细胞死亡 (apoptosis orprogrammed cell death) ,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者病理条件下 ,遵循一定的程序 ,自己结束自己生命的死亡方式。坏死和凋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细胞死亡过程和生物学现象 ,在形态学、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