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1.
研究证实,针刺治疗高血压病机理可通过介导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活性因子,神经递质,胰岛素抵抗和免疫系统等方面影响血压,通过不同途径、多层次、多环节和多因素产生降压效应,使机体内环境达到平衡,通过对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平衡整合,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不同时机的发现、不同类型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1例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部位、发现的时机及不同类型的处理方法,跟踪追访其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者,治愈17例,死亡2例(全身衰竭死亡1例,并发心肌梗死死亡1例),继发性胆管狭窄2例,经再次择期行Roux-Y吻合均获治愈。随访19例,时间1~13年,随访患者均未出现胆管炎或胆瘘等症状。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危害是严重的,术中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是及时处理的前提,术后诊断要及时,术式选择要合理,但避免损伤才是整个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8岁,孕1,产1。末次月经1985年11月18日,停经52天,恶心不适,于次年1月10日来院就诊。患者曾于1984年妊娠足月自然分娩,胎儿出生前3小时,有一膜状物从阴道娩出,当时没确定诊断。检查:T36.6℃,P82次/分,R20次/分,BP13.3/9.3kpa。神志清,表情自然。胸廓形态正常,双乳发育良,乳头及乳晕着色加深。心肺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T)活力、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和抗氧化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OSAHS患者(OSAHS组)及健康人(对照组)各30例,两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间有均衡性.所有受检者在夜间入睡前及晨醒后抽取静脉血,用比色法测定各组GSH-ST活力及抑制羟自由基(OH·)能力、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结果 OSAHS组睡前血清抑制OH·能力、抗O-2能力较对照组降低,OSAHS组这2个指标晨起比睡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HS组血清GSH-ST活力较对照组增高(P<0.01),OSAHS组血清GSH-ST活力晨起与睡前无明显变化(P>0.05);OSAHS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晨起血清抑制OH·能力、抗O-2能力均呈负相关,与血清GSH-ST活力均呈正相关;OSAHS组血清GSH-ST活力与晨起抑制OH·能力、抗O-2能力呈负相关.结论 OSAHS患者有持续的氧化应激存在,并与OSAHS严重程度相关;OSAHS患者GSH-ST活力增高,且与OSAHS严重程度及氧化应激的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GSH-ST活力变化,探讨OSAHS患者体内抗氧化酶的变化。方法选择OSAHS患者30例,均经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并记录相关指标,对照组30例,经询问病史及行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筛查,排除OSAHS。所有入选者在夜间入睡前及睡眠呼吸监测结束后抽取血样,用比色法测定OSAHS组及对照组GSH-ST活力。结果 OSAHS患者GSH-ST活力增高(P〈0.01),且与OSAHS严重程度有相关性(P〈0.01)。结论检测GSH-ST对OSAHS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评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60岁,因"发烧、咳嗽和吸气时胸痛3 d,全身倦怠,体重下降2个月余"于2006年4月7日入院,患者于3d前因发烧,咳嗽后胸痛,吸气时加重而来我院就诊,门诊经胸部X线和CT检查后考虑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肺炎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84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24/86 mm Hg(1 mm 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底呼吸音低,左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更低,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不同时机的发现、不同类型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1例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部位、发现的时机及不同类型的处理方法,跟踪追访其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者,治愈17例,死亡2例(全身衰竭死亡1例,并发心肌梗死死亡1例),继发性胆管狭窄2例,经再次择期行Roux-Y吻合均获治愈。随访19例,时间1~13年,随访患者均未出现胆管炎或胆瘘等症状。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危害是严重的,术中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是及时处理的前提,术后诊断要及时,术式选择要合理,但避免损伤才是整个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0岁,因“发烧、咳嗽和吸气时胸痛3d,全身倦怠,体重下降2个月余”于2006年4月7日入院,患者于3d前因发烧,咳嗽后胸痛,吸气时加重而来我院就诊,门诊经胸部X线和CT检查后考虑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肺炎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4/86mmHg(1mm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元肿大,两肺底呼吸音低,左下肺可闻及湿哕音及胸膜摩擦音,余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胸部CT为两肺下叶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毛糙,左侧后胸壁可见条带状水样密度影,纵隔内可见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检查:李氏反应阳性,pH值6.8,细胞总数4.00×10^9/L,有核细胞3.05×10^9/L,红细胞0.95×10^9/L,有核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0.58,淋巴细胞0.32,巨噬细胞0.10, 相似文献